大北方战争:瑞典为何主动进攻波兰而不打俄罗斯?
今人回顾18世纪初的北方战争,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的崛起和瑞典王国的陨落。进而忽略了瑞典军队长期被南方的波兰和萨克森吸引。但没有这个国际性的反瑞典同盟,俄罗斯根本没机会乘机占领波罗的海口岸,并以此建立影响巨大的圣彼得堡。
那么,瑞典为何要放任威胁巨大的俄罗斯,而选择孤军深入中欧,甚至一度将自己束缚在波兰战场呢?
勇武善战的瑞典国王 查理十二
简单来说,瑞典在大北方战争中选择优先波兰,主要有以下原因:
地理因素--瑞典与俄国的交界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后勤压力较大,夺取这一地区得不偿失。
战略因素--主攻波兰压力较小,且符合瑞典人的速胜战略。主攻俄国不仅难以达成战略目标,还十分容易使本国陷入四面受敌的状态。
从上面的地图就不难看出,位于瑞典与俄国交界处的利沃尼亚和英格利亚地区,都是纬度较高的苦寒之地。当地开发程度较低,拥有大片湿地和沼泽地形,对行军十分不利。以瑞典人的角度来看,这片难以行军和运输补给的地区,实在没有太高的战略价值。
波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其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开阔的平原地带,几乎无险可守,有利于进军和运送补给。对擅长攻势作战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来说,波兰可谓是最合适的战场。此外,波兰的气候也比临近北极圈的苦寒之地更好,资源也更为丰富。因此,考虑到18世纪初欧洲军队的后勤条件,无论是瑞典没有选择这块难以行进的地区作为进攻的主要方向。
波兰的气候与地形都更适合大规模作战
相较而言,反而是俄罗斯人比较看重波罗的海东岸地区。瑞典人仅仅希望获得沿海港口的控制权,但俄罗斯人却希望以当地作为自己联通西欧的窗口。瑞典没有这些次要地区,一样不影响其整体发展。俄罗斯若是没有这些地方,则依然是一个被限制在内陆的东欧二流国家。对于已经在西欧看过文明世界的彼得一世来说,这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事情。
从战前实力对比来看,瑞典无论在人口数量还是领土面积方面都不占优势。它还要面对的是一个由丹麦、波兰、萨克森和俄国组成的恐怖同盟。虽然查理十二为摆脱外交孤立也与英国和荷兰结盟,但他的两个盟友并不具备敌人彼此相邻的地缘优势,难以向瑞典提供直接军事援助。
波兰国王奥古斯塔二世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因此,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包围,查理十二最好的策略便是主动出击。尽快击破较弱的敌人,以增强己方力量对比。若能击败作为俄罗斯重要盟友的波兰,将能明显削弱“北方同盟”的力量,并打开向俄罗斯进军的通道。为此,进攻实力较弱的波兰和萨克森几乎就是他的最佳选择。
整个大北方战争时期,波兰和萨克森的统治者是“强力王”奥古斯特二世。他是一位名气胜于实力的君主,军事才能并不突出。在对阵以善于用兵著称的查理十二时处于明显下风。开战后不久,瑞典军队就在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中重创了彼得一世的俄军,迫使俄国暂缓进攻。这使得查理十二可以掉头对付最先入侵瑞典的波兰-萨克森。
登陆波兰后大获全胜的瑞典军队
随后的战争进程也证明,查理十二的判断并没有错。1701年,瑞典军队就在库尔兰地区的德维纳河战役中取得了对波兰军队的决定性胜利。1702年,瑞典军队就攻克了波兰首都华沙、克拉科夫和克里索夫等重镇。查理十二也在1704年迫使波兰贵族会议废黜了奥古斯特二世。1706年,瑞典军又攻进萨克森,迫使奥古斯特无条件投降并放弃波兰王位。
查理十二还成功地将亲瑞典的斯坦尼斯拉夫,扶植为新的波兰国王。不仅扩大了瑞典对波兰事务的影响力,也消除了瑞典向东进攻的后顾之忧。正是得益于对波兰的成功打击,瑞典才能在战争初期赢得优势、显著改善了战前不利的外交形势。
克里索夫战役 瑞典军队大败波兰-萨克森联军
相反,查理十二若主攻俄国,战局的走向也将有所不同。虽然俄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失败,但瑞典军队并不具备在短时间内迫使俄国退出战争的能力。作为反瑞典同盟中最有潜力的一方,俄国更为广大的领土意味着更充分的战略纵深优势。一旦攻入俄国,战争将转变为漫长的消耗战。这不但对以雇佣兵为主的瑞典军队不利,也违背了查理十二的战略。
另外,直接进攻俄国也意味着瑞典的侧翼和后方将会直接暴露在波兰的攻击范围内。一旦未能赢得决定胜利,瑞典将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野心勃勃又沫猴而冠的彼得一世
因此,以当时人的眼光来看,优先进攻波兰比先打俄罗斯要划算的多。俄罗斯虽然利用这次战争而将国力和威望提升了一个层次。但在战争结束前,还不过是一个大而不强的欧陆边缘国家。这也是其无法获得优先被打击资格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自由无价:1836年的阿拉莫之役
-
中国自古哪个省出强兵?排名第一的日本至今后怕!
-
[图文]揭秘希特勒逃亡传说
-
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
-
朝鲜战场被美军刻意掩盖了50年不得不说出口的美国国家机密
-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最宝贵之处,在于提倡孝道(盂兰盆节)
-
[图文]国军重庆战场主帅宋希濂是怎样被俘虏的
-
[图文]中国政府承认国民党军抗日烈士身份
-
甘肃馆藏精品丨涡纹彩陶瓮
-
巴西有一个小岛,达尔文来过这里,后来写下《物种起源》
-
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唐二陵
-
地下钱庄生意兴隆,货轮底仓极限生存,藏在集装箱里的致富路
-
原本强盛稳定的吴越国 为何没有任何抵抗就投降北宋?
-
赫鲁晓夫对苏联有什么贡献?
-
1969年勃列日涅夫为何没敢揿动打击中国的核按钮?
-
[图文]中国空军入朝第一课:激战半小时未击落一架美机
-
细思极恐:唇亡齿寒,太阳枯竭,地球的命运何去何从
-
错过一个亿!看看150年前这个史上最大黄金套利机会
-
古时候每个时期,西方也有辉煌的文明,为何说中国古代依旧强大?
-
1941年的日全食让鬼子吃了败仗,日军为何特别惧怕日食?
-
中国古代战争的“特种兵” 都能以一敌百!
-
同样是战胜国,二战后意大利为何没有像法国一样进入五常
-
日本女性婚后为何会冠以夫姓?
-
他是萨达姆最恨之人,美国想杀他却杀不掉,死后有一千万人送葬
-
为什么现在阅兵式上不允许带实弹了? 因为1981年的教训太深刻了
-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唯一击败努尔哈赤的骑兵
-
五指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第7场,讲述长征……
-
当高产成为劫难──美洲作物究竟为非洲带来了什么
-
世界上最无耻狡诈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