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的概念究竟指什么?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南京大学中国史硕士 郁花
“宗族”一词,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已经耳熟能详。修族谱、寻根等一系列社会文化热潮将这个词一下推入民众的眼中。但中国历史上的宗族究竟源于何时?现有的典籍史料很难解答这个问题。但史学研究者所能追根溯源的是,“宗族”这一概念是如何形成并成为现在人们所认知的亲属团体范畴。
《荒城纪》剧照
解读“宗族”这一概念,必须首先弄清楚“族”的含义。按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说法,“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㫃从矢。”“族”所代表的含义是人群的聚合,即人们对“族”这个字的最初了解是基于对同类事务的归纳认识。到了周朝,“族”逐渐成为了父系亲属集团专有的称呼,可见“族”所涉及的范围逐渐缩小,内涵逐渐清晰。及至后世发展,“族”逐渐泛指亲属。而“宗”这个字,一般意义上指根据父系世系原则所认定的那部分亲属,即宗亲。因而,“宗族”一词是一个“宗”、“族”各有发展过程,各有历史特征的二元结构。
祠堂
与传统“家族”观念不同,“宗族”是在宗亲基础上基于家庭又超越家庭的亲属团体,因此,它不具备以家族观念、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情感联系。它更倾向于一种工具性的联系,它是以祠堂、族田、族谱等具体的物质基础而存在的。
我们今天所言的宗族制度,并非自古袭来,而是在宋明清时期逐渐建构而成的,其孕育形成与国家政权力量的促进休戚相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亘古有之,在中央权力逐步渗透到地方之前,宗族在处理地方事务上享有极大的权威,可以说,宗族是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中间力量。正因如此,宗族受现世权力影响甚大。一旦当权者不再希望宗族制度成为地方上的“实际”掌控者以后,宗族便在政权影响下日渐式微,及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五十年代,社会历史的变迁使得宗族赖以运作和联系的族产被逐渐破坏,宗族就慢慢淡出了乡村社会。而自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文化观念使得民间传统逐渐复兴,重修族谱、家族祭祀等活动一时成为热潮,宗族再次跃入世人的眼帘。然而这一时期人们所认知的“宗族”带有更多的寻根问祖的意味,而不再是明清时期基于血缘关系而组成的一种组织制度。
祠堂
“宗族”作为一种外显的、次元的历史社会概念,因其存在基础,规范理念与“家族”、“亲族”等族类概念区别开来。这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也是一个崭新的词汇。
参考文献:
1.江慧:《出世和入世:论家族和宗族的概念》,《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钱杭:《“族”与“前宗族时代”——兼论“宗族”概念的二元结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周志永:《概念史视域下的家族与宗族》,《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3期。
相关文章
-
3千年未被盗的埃及法老王墓:看看有多奢华?随葬品数量超乎想象
-
二战前的纳粹德国有多强盛?难怪敢挑战美英法苏四大强国!
-
从众人追捧的绝色佳人,到穷困潦倒,蓝洁瑛生前到低经历了什么?
-
诗妮娜贵妃频频僭越,在德国代行王后职权,野心收不住惊动军方
-
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赚钱牟利,这样的“老焊工”请多一点
-
一个以自杀换希特勒关注的女人,生命最后40小时如愿成婚
-
有确切记载的,世界历史在位最长的十位君主,中国有一位君主上榜
-
他曾拯救数千万人性命,还荣获诺贝尔奖,只因一个举动化身恶魔
-
内蒙古挖出华丽血棺,开棺时流淌出神秘液体,专家大喊:快走!
-
布列斯特和约 一战苏联曾向德国投降
-
孙恪勤:欧洲的“老本”为何吃不下去了
-
苏提达王后怎么了?陪在泰王身边精神紧绷,差点给外甥女下跪
-
职场上,有头脑的人和上司相处,惯用这几种方式
-
世界上珠宝最多的女子,婚纱像挂满钻石的“圣诞树”,疯狂爱珠宝
-
历史上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
-
双清区新增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柏林墙倒塌30年,德国东西差距缩小了吗?
-
【有故事的老照片】抚顺这座山不仅以山水闻名,更因古迹流芳
-
牧野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揭秘牧野之战真正史实
-
“苏联军神”朱可夫存争议,被讽刺:没有人数优势,根本不会打仗
-
印尼想撤资,韩国的五代战机项目悬了
-
影展
-
西媒盘点:历史不该遗忘的七位女数学家
-
70年前,129名战士为保卫祖国活活冻死,身体还保持着战斗姿势
-
续写盛世,不忘前人
-
《雪豹》中,中国军人到德国军校进修,现实中真的可能发生吗?
-
建了38年的墨脱公路有多难?不断修不断被毁,工人从青春熬到白发
-
[图文]俄罗斯最强防御武器: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
-
超级大国的口香糖全靠进口 直至21人因惨案不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