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阵:为何只在罗马军团盛行而没有被中原大军采纳?
说起龟甲阵,很多人就会本能的想到古罗马的军团。但就是这种看上去并不复杂的防御布置,却从未出现在历代的中原王朝军队中。后者相比罗马人来说,更频繁的遭遇各种使用远射武器的游牧或定居族群对手。但龟甲阵却在历朝的军队中不见踪影。这种貌似不合理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龟甲阵在罗马军队中也主要用于攻城战
首先,如果大家仔细的做下研究,就不难发现:龟甲阵主要只存在于古罗马军队中,在其他文明地区都没有得到推广普及。这种作战阵型本身就是应付特殊情况而催生的产物,所以不具有普遍性。在步兵持盾比例不高的东亚地区,就更没有出现的市场了。
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即便是罗马士兵也只会在特定场合下使用龟甲阵。通常都是在攻城战和巷战中使用,好处自然是为士兵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密闭空间,最大程度的抵消了对方远射类武器的威胁。但绝不会在大规模的野战中出现,因为龟甲阵本身也容易限制士兵的战术动作,并对士兵的视野观察有着更大限制。因而,在随时可能出现变化的野战中,龟甲阵就没有摆出来的意义。
对罗马有巨大影响的希腊与凯尔特步兵都不使用龟甲阵
如果你再看下其他有步兵密集阵传统的地方,就会发现罗马式的龟甲阵是绝对的少数派和非主流。无论是对罗马有很大启发的凯尔人与希腊人,还是有更古老步兵传统的两河流域与埃及,都没有龟甲阵这样激进的做法。除去军事传统和组织技术的差异,非罗马军队也往往无法像罗马人一样提供龟甲阵所需要的高强度训练和部队协调水平。这让军队使用龟甲阵时,受到的限制比获得的优势要大。
日耳曼人曾经使用过类似龟甲阵的队形
一个反面例子,就是曾经和罗马人在高卢交手的日耳曼步兵。他们在罗马军队的多种火力压制下,不得不摆出类似龟甲阵的队形死守。结果,这些平日里以勇猛冲锋见长的武士,也丧失了大部分战场机动能力。从而彻底沦为被动挨打的可怜虫。罗马士兵甚至跳到日耳曼人的龟甲阵顶部,从缝隙中将短剑插入其中。
所以,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优秀的密集阵传统,还无法提供士兵以最好的训练和保障,就没法使用要求很高的龟甲阵。龟甲阵唯独出现在罗马军队里,绝对不是偶然。其他文明地区的军队不用龟甲阵,也是必然。很多周边国家,曾经尝试模仿罗马军团编制,但也总是不能学到全部。龟甲阵的记录也不曾见于他们的队伍中。后来的中世纪时期,师承罗马的拜占庭步兵还尝试使用龟甲阵。但随着步兵兵源和训练水平的逐步下降,龟甲阵也就越来越少出现在历史上。
中世纪的拜占庭步兵 还有过对龟甲阵的坚持
此外,无论希腊罗马步兵还是后来的中世纪军队,在遇到强敌的火力压制时,都会采取一种后排用盾保护前排顶部的应急做法。但这种盾墙防御,在本质上不是龟甲阵。因为龟甲阵在实际上还有一些战场移动能力,而盾墙就是纯粹的站定死守了。但罗马人自己在应付游牧骑兵威胁时,也会采用盾墙而不是龟甲阵上场。因为龟甲阵在本质上只适合小规模部队使用,而整支大军的盾墙才更符合多兵种作战的需求。盾墙自身还要掩护身后的弓弩与标枪手,这点是龟甲阵所做不到的。
至于中原军队所在的东亚地区,从古典时代起就缺乏大量使用盾牌的文化。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在其他地方都非常普遍的圆盾,一直到宋朝时才被部分骑兵部队采纳。步兵的长形盾牌虽然源远流长,但各种古怪的造型也决定了其不是全军大部分兵士所使用的常规装备。
东亚军队的盾牌手们,往往只居于全军前几排位置,负责掩护身后的众多轻装同僚。其中不仅有使用弓弩的普通轻步兵,还有很多使用各式长柄武器的重步兵。双方紧密配合,产生了两种士兵相互依存的战场共生关系。这个趋势在秦汉时就已经出现,到唐朝也没有根本性的改观。所以,你要说东亚没有盾牌部队,那是不正确的。但你要说东亚自古就会龟甲阵,那也是大错特错了。
透过现象去追究本质,其实就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大部分武装成员都不具备组成盾牌密集阵的能力。他们没有大部分西方方阵步兵所保有的社会地位,自然也不会有相应的供养保障和训练水平。唯有凤毛麟角的一部分人,可以获得此类训练,成为合格的盾牌手。这些人往往是贵族或将领麾下的卫队和精锐,所以能获得高于常人的训练水准。这也是一直限制东亚古代步兵水准的社会因素。
一直到明朝初期,由于步兵在军中占据了极高的比例,所有一度出现了步兵组成盾牌密集阵的趋势。但这种结构性基础在王朝稳定后就被迅速削弱,大部分步兵在靖难之役后就不再用持盾作战。又重又长的大盾牌,首先被绝大部分步兵舍弃。因为跟轻便而得到保留的圆盾,也只有部分士兵持有。一些军事理论家,曾经尝试将使用两种盾牌的步兵进行混编重组,但效果也不够显著。
等到连这样水平的步兵也已是凤毛麟角,明军就只能沦为依靠各类车辆做野战掩护的弱兵。尽管在西南的土司领内,还能招募到使用盾牌和标枪的士兵,但也挽救不了衰败而庞大的整体了。这便是龟甲阵在东亚从未出现过的原因。也是密集步兵阵在东亚很少有市场的根源。
相关文章
-
新四军刚到茅山,兵少枪少无人支持,3场胜仗后轻松召唤17万人
-
与烈焰狂魔斗法千年——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
苏联的冬天被誉为战争史的地狱级难度,但真但是冬天赶走了德国吗
-
开心一笑:今天降温了,吃饭的时候,俺爸跟俺妈讲
-
日本投降以后,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天皇为何不剖腹,天皇说了四个字
-
集才华与气质于一身的她,将一生“嫁”给祖国,最后却选择跳塔自杀
-
一个村庄能成为北约的战略重地?不仅有B52轰炸机,还有氢弹
-
对我国友善的元首,在被迫流亡之时,为何没选择中国作为流亡地?
-
美国出动65万大军进攻越南,为何不敢越过17度线?这里告诉你原因
-
[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何戏剧性地推迟6天才正式爆发
-
美女记者在哈尔滨采访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
北约国家锁定苏-27战机,火控雷达持续照射
-
二战时,拥有绝对优势的苏联部队,为何攻打柏林却付出了巨大代价
-
古代守城士兵为何不掀翻梯子,而用石头和滚油?影视剧害人不浅
-
韩国出土一瓦片,刻着两个汉字打破认知,南朝中国也强到惊人
-
商朝灭亡的原因 牧野之战的形成
-
朱可夫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后,为何宁愿去前线,也不回参谋部?
-
第一次中英战争能称为“鸦片战争”吗?
-
《我是演说家》段林希“爆燃”演讲致敬中国军人
-
日本王牌部队败亡的始末
-
相隔75年,二战老兵与法国初恋重逢:我爱了你整整75年
-
他在一本200年前的书里,发现了中国宝藏,盗走后卖了2亿
-
历史上“阴兵过路”的真相,解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奇怪现象!
-
[图文]享有“皇军之花”美誉的日本关东军罪恶史
-
日本战败前多拼命?看图片,日本真被二战拖垮了!
-
他是山本五十六的上司,日本与德国结盟时,他愤而辞职
-
世界上军衔最高的间谍 国军唐生明中将
-
肯尼迪遇刺后,那些嫌疑犯及证人,为何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
-
省文物局2021年度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