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别连科,驾驶高级战机叛逃美国,后来他的结局如何
1976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上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
一架米格25以360公里的时速撞向了跑道,恰逢一架波音727客机迎面起飞。为避免相撞,米格25的飞行员做出了一个精彩的急转弯规避动作,堪堪避过了客机。
其后,米格25带着刺耳的刹车声和巨大制动伞的打开声音,终于在滑出跑道数百米后停了下来。此时,它的一个后胎已经爆裂,机头距离前面的巨大天线,仅仅只有几英尺,油箱里的机油最多还能维持30秒。
驾驶员拉开了整流罩,爬出了机舱,掏出随身携带的枪支,对着天空开了几枪。几辆汽车随即飞奔而来,将他和飞机围了个水泄不通。驾驶员随即宣布,他是从苏联故意驾驶米格25来到日本的,他要寻求美国的政治避难。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别连科驾驶米格25战机叛逃事件,被誉为上世纪震惊世界的苏军三大叛逃事件之一。
(米格25战机旧照)
那么,别连科为何要叛逃日本呢?他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别连科1947年出生于苏联的军人世家,从小就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长大后,就读于航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萨尔斯克航空团做飞行教官。
作为教官的别连科工作相当勤勉,业绩非常突出,深受学员喜欢,也多次得到上司的肯定和赞许。
4年后,别连科却渐渐对这一切感到厌烦,多次提出想成为试飞员或战斗机飞行员,但都被上司一一驳回了。此后的别连科变得放荡不羁,打架、酗酒、顶撞上司,甚至威胁上司抖露飞行基地的丑闻。
在又一次和上司戈洛德尼柯夫发生激烈争吵后,别连科被强行送到了卢斯塔弗洛波尔精神病研究所。虽然敬业的医生,最终认定他一切正常,但此后别连科就被贴上了“非正常人”的标签。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上司满足了别连科的要求,他被指派到远东防空军53团,驾驶最新型战机米格25。
但53团地处偏僻的邱谷耶夫卡,别连科更像是被流放到此地的。这引起了妻子柳德米拉的极度不满,扬言要和别连科离婚,带着儿子基姆卡离开了他,回到了其父母的身边。
(别连科旧照)
此时的别连科,手握当时苏联的大杀器——米格25。这是一款高速高空歼击机,最高时速可超过3马赫,飞行高度超过3万6千米。时任美国海军司令西蒙斯这样评价米格25:“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截击机。”美国人将它称作“狐蝠”。
这款战机的存在让美国人如坐针毡,但他们对这种战机知之甚少,急于知道这种战机的所有秘密。
因此,别连科想抓住这个机会,将米格25送给美国人,既可以乘机敲上一笔,还可以报复苏联当局对自己不公正的待遇。
最终,别连科成功策划了这一叛逃行为,不但让苏联的航空业至少倒退了10年,让数百科学家和几十家军工厂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还让苏联空军不得不紧急更换敌我识别系统,几十位空军高官因此引咎辞职。
那么,别连科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
别连科本人和他的米格25战机最终都被送到了美国,美国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天上掉下来的这块“大馅饼”。一边将米格25大卸八块,从里到外认真地研究了一番,一边对别连科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耐心询问,直到把他身上的情报完全榨干。
其后,在时任美国总统福特的亲自过问下,别连科获得了美国护照,成为了美国空军的航空工程师和顾问,协助美军继续开展新型飞机的研制。
美国人为别连科设置了专项基金,用于他后半生的生活。还让他冒用了一名挪威人的身份,强化学习了英语。最后,美国人将他安置在了一处偏僻的农场里,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场主。
(苏联特工组织克格勃证章)
那么,苏联特工组织克格勃为何没有追杀他呢?
克格勃在全世界情报组织界,可谓声名显赫,与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以色列摩萨德齐名。可以说,克格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实际上,并非克伯格没有追杀别连科,而是美国特工对别连科的保护措施,做到了极致。
曾有一次,美国特工在询问了别连科,将他带回住所的途中,特意将他带到了阿灵顿国家公墓里,在迷宫一样的墓地小路上来回绕圈。别连科为此深感疑惑,特工人员解释说,这是为了确认是否有克格勃特工尾随。
美国人为别连科专门配备了保卫人员,并一天24小时贴身保护,一旦发现可能出现意外情况,便让别连科立即转移。即便后来别连科藏到了偏僻的农场里,他和美国情报机构仍然有秘密的联络方式。同时,美国还为他提供了专属私人飞机,方便他随时逃离或以最快的速度,直接找到美国情报机构。
所以,纵使苏联克格勃特工无所不能,但面对美国下定决心予以保护的别连科,他们也束手无策。
后来,别连科在被美国人榨干了价值后,苏联人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追杀他了,克格勃也就不必再为他付出高昂的刺杀成本了。正如一位克格勃官员所说:“等待死刑总是比死刑本身更可怕。”
也许,他们想让别连科永远活在死亡的恐惧中。
(参考资料:《暗淡的红星》)
相关文章
-
全民医保前生: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的公共福利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罕见照片
-
辛丑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为何会将赔款退还给我们?难道良心发现
-
印度要采购世界第一主战坦克!根本不理睬美方警告:不需要你们管
-
历史上以瘦为美的朝代,减肥方式荒唐可笑,甚至拿生命在瘦身
-
[图文]曹军进军神速险将刘备一网打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为何能迅速重返世界强国之列
-
人口不到印度2%的锡克族,为什么能成为印度最有影响力的民族
-
1953年国共最后一战有多惨烈,从此蒋介石不再提反攻大陆
-
苏联时期的政治人物地毯充满政治宣传色彩看看都有谁
-
尼泊尔为何把士兵砍成了“白菜”?
-
[图文]揭秘美国黑手党的罪恶勾当 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
-
扶桑谈丨源自中国的年号制度为何能在日本延续到21世纪?
-
1994年,陕西出土7300年前遗体
-
战时南京,日军对外国人财产的掠夺
-
历史上的今天|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诞辰
-
美索不达米亚芦苇船改变了石器时代
-
中国史上唯一的高句丽皇帝,在位3年毫无实权,最终惨遭灭门之祸
-
登舰探秘:贵阳舰为何服役不满一年就能参阅?舰上女兵有何不同?
-
1978钓鱼岛事件疑云:日本有关人士的预言
-
《乌龙山剿匪记》播出35年:钻山豹65岁仍单身,田秀姑成作家
-
国民党7位女性候选人上演“全垒打”,全部当选
-
中共的特工策反东北滇军之谜
-
《雪中悍刀行》陈芝豹为什么反北凉要杀徐渭熊?陈芝豹是好是坏?结局是什么
-
墨斗、锯、斧等——中国传统家具背后的匠心与匠具
-
最惨的原苏联加盟国,距海洋2公里成内陆国,最富省想并入俄罗斯
-
[图文]薛岳将军曲折艰辛的抗战经历
-
基层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
这个德军做了什么?竟让希特勒眼睁睁放走了诺曼底登陆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