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在一战快结束时,向最终战败的德国求和?
1918年3月3日,刚成立不久的苏联(苏俄),主动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在这份和约中,苏联对德国做出了巨大让步,苏联承认乌克兰和芬兰从苏联独立出去,同时放弃对波兰、立陶宛、高加索等地的控制。苏联让出的地盘共有126万平方公里,人口6200万,这些地方的煤占了苏联全国的75%,铁占了全国的73%。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结束时,苏联向德国赔付战争赔款60亿马克。
你会觉得奇怪,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大国骨架与雄心,怎么会和德国签订看上去像战败国才签的和约?
这和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生存环境有莫大关系。
苏联刚成立时,国内经济形势乱七八糟。苏联老大说了:优先解决国内的面包与牛奶问题,让老百姓先吃上饭。苏联急于从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抽身出来,全力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苏联不是傻子,在并不占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主动找德国倒贴家里的锅碗瓢盆。最早,苏联是希望能和各国签订和平条约,苏联去找英国、法国、美国,希望谈判停战事宜。但是,变了天的苏联让西方列强国非常担心,不想让苏联坐大,都拒绝了。苏联还是不甘心,又对各国死缠烂打。英国被逼急了,说了句大实话。英国说压根就不打算承认苏联的合法性,并且将支持苏联在国内的敌人掀翻苏联。
法国也是这个态度。西方的打算,是不与苏联和平谈判,让苏联在西线战场缠住德国,让双方两败俱伤,西方从中渔利。
这还怎么谈?苏联开始考虑下一步,那就是和德国打到底。而西方不可能坐视苏联被德国吃掉,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苏联。
如果打下去,形势对苏联是比较有利的。首先,作为面积小国的德国资源太少,已无法支撑庞大的战争。德国的经济在1918年也快要崩溃了,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更重要的是,苏联在1917年发生的这次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事,也影响了德国国内。很多德国人都认同苏联模式,甚至包括与苏联作战的德国士兵。很多德国士兵拒绝再为即将战败的德国打仗,德国也放慢了与苏联作战的力度,前线基本上处于半轮休状态。同时,德国的工人也展开各种活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德国撑不了多久。
如果苏联拼全力反击德国,反而比西方更有对德国施加影响的优势。但是,苏联只看到了自己国内困难重重,却没有看到,或者说并不重视德国国内同样困难重重。
苏联最终选择了被很多人认为是下下策的与德国议和。
由于是苏联主动求和,谈判的主动权自然在德国手上。这对德国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一块喷香的鸡蛋灌饼。德国本来就不想双线作战,希望与苏联停战,然后集中精力对付西方。等打跨西方之后,再来打孤立无援的苏联。
《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让在一战中行将战败的德国,享受了战胜国待遇。不但拿下大片土地,又从苏联拿了60亿马克军费,大量人口可以补充兵源。
《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最大的受害者,是法国与英国。英法气得大骂苏联愚蠢至极,这简直是把英法用一毛钱的价格卖掉了。英法美本就视苏联为敌人,苏联摆了西方一刀,西方不会善罢甘休。1918年3月,西方称苏联已无法保证苏联的中立国地位,大举出兵,强行抵达苏联在北极圈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看到西方进攻苏联的西线,东线的日本也趁机登陆苏联在远东的海参崴。苏联与德国耻辱性的求和,并没有给苏联带来和平,反而给了西方干涉自己的借口。更何况,德国占了苏联天大的便宜之后,并没有履行《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要求德国需要遵守的条款。
1918年3月5日,德军进攻位于芬兰湾、波的尼亚海、波罗的海交汇处的奥兰群岛。随后,德国军舰杀进芬兰湾,堵死了圣彼得堡的出海口。而陆军,德军在苏联的南线疯狂推进。德国意图抢在西方前面干掉苏联,获得苏联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大量的战略资源。
国际环境的空前恶化,又激起了苏联国内的反对浪潮。不甘失败的沙俄军官到处放火,在苏联南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兵团又开始作乱,苏联堪称狼烟滚滚。
苏联也认识到了签订《布列斯特-里托立斯克和约》过于仓促,什么也没捞到,反而赔了老本。要不是德国在11月11日宣布投降,苏联趁机废除该条约,收回条约中的规定,苏联亏掉的会更多。
不过,这是新生的苏联第一次参与外交事务,不成熟也属正常。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苏联的外交手段明显成熟起来。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相关文章
-
精选|春节有可能过两个?拜年该怎么抱拳?13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学起来!
-
离开苏联时,这几个国家以为自己会暴富,30年后,反而更穷了
-
最富有的第一夫人:拥有3000双鞋子、3500条裙子、5000条内裤
-
这个国家美女多,国家规定1个男人,必须娶多个老婆,让人羡慕
-
老照片 | 民国初年的北京监狱:肮脏不堪,犯人都要工作
-
中国难以取名的四大姓氏,无论取什么名字,听起来都像在骂人
-
南京大屠杀凶手受审前装死,一个特征被看出,最后枪决
-
1920年代的河南,建于隋废于元的洛河天津桥,只留下残缺之美
-
[多图]美国军事网站评出历史上的十大狙击手有哪些人
-
这场战争被誉为英国波澜壮阔的史诗,其实就是一群村长的械斗
-
美国“猎鹰9”第30次成功回收,SpaceX首次西海岸陆上回收
-
欧洲为何有这么多长得像星星的近代城堡?简述棱堡发展史
-
二战德国外长谋划亲自刺杀斯大林为什么没有成功
-
从一个“行军袋”说起——记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世纪50年代主要负责人彭成清
-
中国从西方获得一款世界先进的装备,关键时候一次能救18人
-
20岁士兵,9小时射杀3000人。战后坦白:我只是想活下去!
-
宫斗升级!“废太子”深夜发文“炮轰”父亲,直指“违规关联交易”
-
一起出发!寻访《长津湖》身边的英雄!
-
《亮剑》李云龙曾被3个女人救过命,尤其是第3个最让人佩服!
-
程万军:一战伤亡很小的日本其战果为何远超中国
-
【今日历史】11月7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有关伊朗的12个有趣事实,不说你未必知道
-
半个多世纪后,蒙古国为何想恢复通行于内蒙古地区的传统蒙文?
-
萨达姆如何设巧计“钓”出美国“斩首行动”的内奸?
-
《东京审判》梅汝璈的结局是什么?
-
一批珍贵展品现身华东师大校史馆包括中文全译本《资本论》的首个版本
-
决战帕尼翁:希腊化时代的戈兰高地争夺战
-
6万吨巨舰海上逃离,不到一月航行数千公里,如今成俄唯一航母
-
德国投降前后老照片:战俘比姚明还高,妇女们喜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