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90年,苏联才承认他们在二战中,曾犯下一桩什么罪行
1939年9月,波兰遭遇德国闪电入侵,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沦陷的国家。
(闪电入侵波兰,图取其意)
不过,准确地说,波兰的沦陷实际上并非仅仅是德国一国所为。就在德国闪电袭击波兰的16天后,苏联也从东部向波兰发起了入侵。很快便占领了寇松线以东的全部波兰领土,并俘虏了近25万波兰军队官兵。
随着德国继续在欧洲不断发起入侵,苏联方面渐渐意识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战争很有可能随时爆发。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争,苏联开始了紧张的全员备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刚俘虏的25万波兰官兵,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麻烦。
由于俘虏人数众多,苏联方面担心波兰俘虏们会在战乱中趁机反抗,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一可能出现的问题,苏联政府中曾有人提出了对波兰官军“全部枪决,一了百了”这样的方案。不过,由于工作量太大,同时动静太大,这个方案并没有被通过。
很快,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又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消灭全部人太麻烦,不过想办法消灭波兰俘虏中的精英。剩下的那些普通人,就会很好控制了。这个方案最终被斯大林认可,他亲自签署了处决波兰军官及精英人士的文件。
(斯大林旧照)
实际上,苏联政府之所以会轻易下达处死波兰人的命令,与波兰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波兰被称为“欧洲的裹脚布”,是典型的欺软怕硬,自身实力不足,还喜欢蹦跶的国家。
一战之后,波兰对战败的德国趁火打劫,硬生生地从德国手里抢了一条但泽走廊,把德国拆分成了不接壤的两块土地。这也是二战中,德国拿波兰开刀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波兰在历史上与俄国向来纷争不断。双方最近的一次纠纷,是在一战结束后的1921年,波兰趁着苏俄正在发生内部动乱,出兵对苏俄进行了武力干涉。在战争初期,波兰一度攻入基辅。后来,苏俄回过神来,发起反攻包围了华沙。尽管到战争最后,双方都单方面宣布获得了胜利,但苏联一直对波兰的趁火打劫耿耿于怀。
在这种情况下,对波兰充满厌恶的苏联政府下达处决命令,也就不足为奇了。
1940年4月,苏联正式展开了处决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共有约2.2万名波兰军官、公职人员、政府官员被苏军杀死。除了在各地战俘营中处决的约1.7万人外,苏联还在卡廷森林杀死了约4500人。
可悲的是,这些被处决的军官亲属们,都还以为苏联只是在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还在等待着放他们回家。
(卡廷惨案,图取其意)
直到1943年,纳粹德国在卡廷森林发现了尸体,并向全世界揭发了苏联的暴行,这件事才公之于众。
不过,由于苏联当局坚决否认,再加上纳粹德国有屠杀犹太人的先例在前,因此,世人其实都把这笔账,算到了德国人头上。
在德国背了接近半个世纪的黑锅后,直到1990年,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惨案负责,并将这件事归结为“斯大林主义的罪行”。
历史上的这次惨剧,让我们更加明白,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运的事。愿我们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
相关文章
-
针灸解剖不科学?英国科学家:最早解剖图2200年前出现在中国
-
二战时日本人为何被美国潜艇搞得焦头烂额
-
他是宙斯与凡人之女,但却位列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之位
-
美国是国联的倡导者,为何连个“群管理员”都没当上
-
中世纪欧洲:是在开罗马帝国的历史倒车?
-
德国战败后,五十万女兵去哪了?尸骨无存!
-
《知否》原著:如兰为爱赴死到心死的转变,写尽了婚姻的弯弯绕
-
路易十六为何这么倒霉?法国唯一上断头台的国王
-
红色之旅(22):从保定到巴黎,追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肇端历程
-
后院起火怎么办?唐伯虎手把手来教你
-
为科学“献身”的4位科学家,实在令人惋惜,他们死在自己手里
-
德国统一后,为了送走苏联驻军,不仅得给他们钱还得帮他们盖房子
-
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参加抗美援朝不到一年,为何被主席急召回国
-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打日本那么难,而苏联却能轻松获胜
-
20190209唐师曾:说刀(1)
-
100多年前的世界各地老照片,纽约山羊车、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汉阳铁厂
-
看懂《海上钢琴师》开头,你就明白美帝立国之本所在
-
希姆莱打了败仗想撂挑子,古德里安趁势拔掉了这颗钉子
-
在商丘这座古园里,可以“穿越时空”3000年!
-
89岁总统入狱六年后获释,索要千万资产,拒绝出席指控政敌
-
二战时,托卜鲁克之战为什么是隆美尔的巅峰战役?
-
[图文]三面人生:被国共两党都开除的大汉奸陈公博
-
他是骨头最硬的中国侦察兵行刑前宁死不跪被俘还拉个越军垫背
-
一个惧怕孤独,却想要统治欧洲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
江苏挖出一红色漆棺,埋700年依旧如新,X光照射结果让专家瞠目
-
看看太平洋战争前的美国造舰计划,就知道日本根本赢不了
-
战俘营总管杜德将军
-
与陌生人把酒言欢,与朋友相敬如宾
-
英法在埃及打一场海战,拿破仑证明法国海军是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