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也喜欢喝醉
在一本关于酒精饮料考古学和化学的新书中,帕特里克·麦戈文揭示了酗酒的历史。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有人喝醉了——至少生物分子考古学家和酿酒鉴赏家帕特里克·麦戈文是这么认为的。
这位多才多艺的研究人员在他的新书《古希伯来人:再发现与再创造》中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这个故事集游记、自然史、烹饪书于一体,让麦戈文在全球各地跳来跳去,以证明人类进化与发酵饮料的发明之间的联系。
他描述了考古挖掘和古人类从一个大陆到另一个大陆的迁移;用于发现饮料中含有哪些成分的化学分析;他还与角鲨头啤酒厂创始人萨姆•卡拉吉奥内一道,对“实验考古学”进行了探索。他们在其中重现了9种古代饮料。
麦戈文说:“根据我们现有的所有证据,我们想看看我们是否能再造出这种饮料,使之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这些饮料(尽管有“酿造”的绰号,但它们包括葡萄酒、啤酒和“极端发酵饮料”,这些饮料使用任何成分组合来生产酒精饮料)的范围从已知的最古老的酒精(来自中国),到基于中美洲研究的巧克力混合物。
麦戈文在他的书中写道:“我们通常不会有一个无懈可陈的论点,认为某种特定的再造饮料是用同样的方法或所有相同的成分在古代制成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收集尽可能多的经过充分验证的谜题,假设最可能的成分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酿造的,然后尝试复制它。”
除了探索这些古人醉人的创造力,麦戈文还深入研究了人类进化和文明的起源。首先,他探讨了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这个时代始于大约34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制造工具,一直持续到1万年前)可能饮酒的问题。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即使容器是密封的,酒精也会从容器中蒸发,只留下灰尘用于化学分析。即使在那时,最古老的容器中也只有9000年前的大米、葡萄、山楂和蜂蜜的痕迹,而这些都是制作发酵饮料所必需的成分。没有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容器。
但是麦戈文发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我们的酒精对身体本身的亲和力。“我们的唾液中有一种酶可以把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我们的口腔中有酒精脱氢酶(一种分解乙醇的酶),这种酶可以穿过我们的肠道和肝脏。”
所有这些生理因素都指向从我们的祖先那里遗传来的特征,而考古学家对这些特征的了解有限。但是,如果现代智人的生理机能还不足以让我们兴奋起来,那么人类与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也有相同的基因,这证明我们并不是唯一沉迷于嗡嗡声的动物。
这种“醉猴”假说认为,动物的食物主要由水果和花蜜构成,它们在水果发酵时,会定期吸收自然产生的酒精。
还有马来西亚树鼩,“灭绝哺乳动物的活模型”,每晚喝相当于人类9杯酒的量。果蝇和人类一样,含有多种基因,这些基因决定着它们如何代谢和对酒精做出反应。即使是蝙蝠也会因为吃发酵的水果而感到微醉,尽管醉酒似乎对它们的飞行能力没有负面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喝醉的猴子变成了喝醉的原始人,而这些原始人变成了现代人。这时,“面包还是啤酒”的问题就出现了:人类开始农业生产时,是将谷物用于食物还是用于现成的发酵饮料?
“我们不确定,也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但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个?”麦戈文说。“一旦你喝了发酵饮料,它会改变你的行为,创造一种改变思维的体验。我认为这对发展语言、音乐、艺术以及宗教都很重要。”
啤酒或其他酒精饮料是人类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的观点在其他地方也得到了呼应。
研究人员在2013年发表于《考古方法与理论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写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猜测,酿造啤酒对谷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驯化。”“(近东地区)最复杂的群体似乎是复杂的猎人/采集者,他们可能会举办竞争激烈的宴会,其中酿造的饮料将受到高度重视。”
或者,正如精神病学家杰弗里·p·卡恩在《纽约时报》上所写的那样,“啤酒在许多过去的文明中被认为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乌鲁卡吉纳法典》甚至把它规定为支付和赎罪的核心单位。”
试想一下,对于那些不知道酵母和糖是如何合成酒精的人来说,发酵过程一定是什么样子的。当二氧化碳被释放时,盛液体的容器会四处移动,液体会变成泡沫,最后的味道会和开始时大不相同。再加上喝下这些长生不老药对大脑的影响,人类将这种神奇的转变归因于神的杰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麦戈文说,从那时起,这种饮料成为了社交生活的中心。从中东和欧洲的酿酒业,到非洲酿造的高粱啤酒和棕榈酒,他在世界各地都看到了这种模式。
尽管他在过去对一万年里的酒精饮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答——包括蒸馏酒在新大陆的出现。麦戈文在书的结尾,对阿兹特克人或其他美洲文明在西班牙人端着朗姆酒来到美洲之前是否创造了蒸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至于他的读者,麦戈文希望有人能受到启发,尝试书中的食谱。但他说,如果没有其他原因,“我希望他们在离开时,能够认识到发酵是这个星球上和人类社会中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本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南通成立唐闸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专家指导委员会
-
中国历史上实力排名前三的王朝,秦朝垫底,明朝第三,清朝第二
-
美军悍马在激烈城战中防护薄弱,改进后车载“鹰眼”60秒内能撤退
-
韩国正在研制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命名为“天茂”最大射程为80公里
-
【今日历史】1月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老照片:洋人帅哥让日本泳装女很羞涩全面侵华上层仍然歌舞升平
-
二战最强单兵,一人毁掉21辆坦克
-
二战日军在哪儿战死最多?中国只排第二,第一是个小国
-
战场上装死就能逃过一命?老兵:别傻了,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
3月17日,100年前,一群中国留学生启程前往法国丨历史上的今天
-
为何汉学家理解中国都这么难
-
二战结束后,苏联对待日本女兵的做法,让日本人至今后怕
-
日本女性婚后为何会冠以夫姓?
-
科斯塔奖颁给《被裁剪的女孩》,二战荷兰犹太人的离散故事
-
抗日战争时期,命丧中国的日本六大将,真是罪有应得!
-
伊拉克战争中,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记者站被导弹误炸的终极原因
-
当年玛雅文化雕像上有个“二维码”,曾有人扫了一下,扫出啥了?
-
此人要起义,白崇禧为何不敢抓他?一动他,钢7军就要完蛋!
-
榆次城区历史建筑物名称由来,快来看看你知道多少?
-
他是西游世界中的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力败孙悟空
-
勇猛无敌:朝鲜战场上的万岁军
-
武松杀潘金莲和西门庆后为何没有手刃王婆?
-
图说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派往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女兵,史籍上鲜有记载
-
温登战役:俄罗斯首次染指西方梦想的破碎
-
相约德黑兰:1941年的英苏两国入侵伊朗事件
-
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给古代中国带来了什么
-
党史上的今天·重庆丨1951年10月11日中共重庆市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婚姻法的指示》
-
作为豪门之家的小姐究竟有多体面?看看贾府四春就能明白!
-
原始宗教信仰下,玉殓葬对玉覆面产生的影响,产生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