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断线引出一项技术创新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蓝晨
劳模档案
曾松英 1933年出生,1959年、1960年连续两年浙江省先进生产(工作)者
“国家对我们很照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都成了有身份的人了!”87岁的曾松英感慨道。曾松英童年时家境贫寒,16岁时,她就进入一家私营企业织袜子以维持生计。一年以后,新中国成立了,做袜子的私营企业被接管,成为国字号的供销合作总社针织厂,有百来号工人,曾松英也成为其中的一名车间工人。
对曾松英来说,一个月28块钱的工资是一笔“巨款”。她忆苦思甜,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多做贡献。她眼看着针织厂生产的袜子销路不好,急在心里。于是她每晚“猫”在车间里,研究增产增效的好法子。
一天夜里,她正用洋袜机飞快地织袜子,突然两片袜片连接线中间崩断了一根线,她将那根线轻轻向下一拉,两片袜片对称展开,呈现出一件小孩汗衫的领子样。“何不把洋袜机改成儿童汗衫机?”曾松英灵机一动,上半年袜子销路不好就用机器织汗衫,等到下半年,再继续织袜子,这样一整年下来,车间就能增产又增效了!
在曾松英的努力下,她的机器设备改装建议成为合理化建议被针织厂采纳,那一年针织厂的效益得到长足增长。1959年、1960年,曾松英因此连续两年获得省级先进生产者称号。针织厂公费送曾松英去了金华地方干校读书,这给了她极大的鼓励。“过去最遗憾的事就是小时候没机会上学,新中国给了我继续学习的机会。”曾松英说。
后来,曾松英所在的针织厂并入棉纺厂,她也成为厂里的一名管理人员,专门管生产。“那时厂里经常举行劳动竞赛,看谁的小红旗多,”曾松英笑着回忆,“一次在衢师操场上,厂里举行‘比武’大会,厂里有个叫蔡珠英的,是织布能手,我叫曾松英,擅长织袜,这个‘比武’大会就叫‘双英竞赛’。”
在针织厂那会儿,她出差跑业务只睡8角钱一晚的双层铺,从杭州采购机器设备上的钢管,她舍不得花钱叫人运到车站,捋起袖子自己推着板车去拉。“我感谢党感谢国家,给了我幸福的人生。”曾松英的眼里泛起了泪花,“相比之下,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个人感言:
于我而言,劳模不是虚名,而是这一辈子心里的一个标杆。党和国家给了我重生的希望,这是时代和命运,我感谢这命运带给我的一切。唯有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人生,才能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相关文章
-
西班牙内战中的中国将军,将星之光闪耀马德里保卫战!
-
主要人物介绍
-
俄罗斯在中东战场终于扳回一城:苏-35频频锁定美军先进战机
-
图集丨用大炮处决犯人血腥程度令人发指
-
这一战,塔利班对2倍于自己的美军发起攻击,完胜
-
越南人口9300万,国土只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
-
中国武力最强大的三个王朝,胆敢冒犯我,直接灭你
-
王缉思:身份政治,美国民主危机的重要根源
-
民间故事:樵夫夜宿美妇家,半夜摸到硬东西,钻进树洞逃过一劫
-
罗马帝国登陆非洲,走的哪条捷径?
-
美军走后,一支神秘部队接管了阿富汗的防务
-
老照片1989年苏联首都莫斯科谁也没想到苏联就快解体了
-
希特勒最后握手的德国少年兵,后来怎样了?
-
[图文]后张学良如何在张作霖死后拥有自己的团队?
-
现在的伊拉克人民怨恨美国吗?看看如今的现状,就知道了
-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国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波兰在这里对德国裔大开杀戒,纳粹表示以血还血,全市2万人被屠
-
从朝鲜停战谈判看周恩来的“决策艺术”
-
[多图]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
抗日联军:东北人民自卫军独自奋战14年
-
200多年来第一个劫持美国船的海盗,创造了世界纪录
-
苏联租借戈格兰岛,芬兰为何宁可战争也不租?
-
邢仁甫是抗战时叛变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
当年翁瑞午是如何“插足”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
-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唯一击败努尔哈赤的骑兵
-
日本为啥投降?日本天皇是怎么想的?
-
非洲黑奴的挑选也有要求,除长相过关之外,身体还要达到这项标准
-
德国放弃强渡英国令德粉扼腕叹息,希特勒无奈:你以为我不想吗?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