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再谈父亲侵华隐秘史,因此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5月10日的《文艺春秋》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的文章,对外公开了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并可能在中国杀害过战俘,还透露出其直视并继承家庭负面历史的觉悟。
此事在中国引起热议,并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榜首,受到中国网友的夸赞和尊敬。实际上,这并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对外透露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而且,这也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呼吁日本要正视历史了。
5月10日发行的《文艺春秋》,图片来自《朝日新闻》
在《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里,村上春树详细介绍了其家族经历。其父亲村上千秋从1938年起一共三次应征入伍。但是,村上春树的父亲几乎从来不与他谈战争,以至于村上春树一度怀疑他父亲参与过“南京大屠杀”。为了调查清楚此事,村上春树专门花了五年时间来调查。当村上春树弄清楚他父亲属于没有参与“南京大屠杀”之后,他“终于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村上春树的父亲唯一一次讲自己残杀中国战俘的经历,还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村上春树写道:“用军刀砍下人头的残忍光景,不言而喻地沉重印刻在幼年的我的心上。”他将其看作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精神创伤”,并表示“即便再感到不快、再想移开视线,人都应该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继承下来并传下去。如果不这样做,名为历史的东西意义又在何处呢?”
村上春树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我们只是落向广袤大地的众多雨滴中那无名的一滴。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历史,也有继承那段历史的责任。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
这其实并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透露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在1996年,《纽约客》发表了伊恩·布鲁玛对村上春树的采访。在这篇名为“成为日本人”
(Becoming Japanese)
的著名访谈中,村上春树就向布鲁玛透露道,他的父亲曾是京都大学的学生,后被日本陆军强征入伍派往中国战场。虽然他父亲毫发无损地回到了日本,但是那些在战场上的可怕回忆,纠缠了他父亲的余生。
村上春树
在访谈中,村上春树表示,父亲曾向他断断续续讲过他在侵华战争的经历,但是细节他都记不得了。他不是刻意忘记父亲的战争罪行,而是在见证了这段黑暗历史时受到了创伤。村上春树认为,这是他后来与父亲疏远的真正原因,因为他是侵华战争的直系后代,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历史的原罪,他不得不接过父亲的战争记忆。
因此,这样的创伤给村上春树带来羞耻感,他拒绝吃中国菜。在他途经中国去诺门坎战场的火车中,他也只吃自己带的罐头食品。他与他的妻子拒绝生育后代,也是因为他不确定是否应该将这种侵略者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痛苦。
村上春树恰恰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成为日本人”,也开始关注社会议题。在此之前,村上春树是那个笔法相当西化、清新而轻盈、疏离而充满小资情调的作家,少有日本战后沉郁的文字气息。在当时,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的异数,日本评论界并不待见他。于是,村上春树在八十年代末“避走”欧美。在1991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东洋学科”附属的图书馆里偶然“发现了”诺门坎战役
(1939年日本关东军和苏蒙联军在中蒙边境地带展开的战役)
,并开启了《奇鸟行状录》的写作。
据村上春树的简体中文译者林少华在《刺杀骑士团长》译者序中称,《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的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村上春树“下决心下到历史的深井,启封那段充满血腥味的黑色历史,回放暴力!”在《奇鸟行状录》中,村上春树就开始直接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明确说道:“在海拉尔秘密要塞设计和修建过程中,为了杀人灭口,我们不知杀了多少中国人!”村上春树的笔锋直指“以天皇的名义下达命令的暴力机器……暧昧的封闭性国家组织。”
更重要的是,这个封闭性的系统至今仍在,暴力也仍在。1995年3月20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让村上春树确定了留在日本生活的决心,它提醒村上春树,极端暴力并未从日本社会远去,小说家有着责任去不断地让国民激活那些被政治刻意压制的记忆。
因此,这也不是村上春树第一次呼吁日本要正视历史了。近年来,他一有机会便出来呼吁“日本应该为过去的侵略战争真诚道歉”。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村上春树接受访谈时说:“日本应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朝鲜半岛以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历史反复道歉,直至受害方认为,道歉已经足够。”2012年,村上春树曾对钓鱼岛问题发表评论称,日本政府灌输的民族主义就跟廉价酒一样,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会使境况变得危险。
而在2017年出版的《刺杀骑士团长》中,村上春树揭露了日本军队实施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日本军由于无暇管理战俘,对投降的军队和当地民众进行大规模屠杀……有说法是中国人的死亡人数达四十万,也有说法是十万,但四十万人和十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日本右翼攻击村上春树
在此书刚出版的时候,即刻遭到日本右翼的猛烈攻击,有日本右翼甚至发起拒买村上春树的书的活动。曾因“APA酒店事件”火爆中国网络的日本右翼企业家元谷外志雄声称,村上春树为了获诺贝尔文学奖不惜“奉承”中国人。对此,村上春树强调,他希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对抗“歪曲历史”。
作者
:徐悦东
编辑
:走走、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相关文章
-
此人要起义,白崇禧为何不敢抓他?一动他,钢7军就要完蛋!
-
长平之战的千古未解之谜?秦军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么?
-
《南方周末》重磅报道瓦屋山:楚声羌韵有遗音!
-
核子治安官:冷战时代的美国海军A5远程攻击机
-
琉球国被清朝失掉百年后,为何琉球人还每年都举行大清册封?
-
对越自卫反击战, 黎笋命令电视台如此宣传“谅山战况”, 前线战士心寒
-
《丝路梵华—吉泉斋藏古代佛教造像集珍》佛像赏析——观音菩萨坐像
-
麦克阿瑟点名要把这个日本人定为甲级战犯,最后却被无罪释放
-
沙皇俄国:为什么敢说自己是金帐汗国继承人?
-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生不嫁?
-
日本皇室成员的站位,悠仁成年后,他会走在爱子公主的哪里呢
-
“苏联军神”朱可夫存争议,被讽刺:没有人数优势,根本不会打仗
-
下个法国?为何美国白人会从95%变到不足60%?有黑人移民原因吗?
-
历史见证丨日照石臼老灯塔修缮复原完毕恢复原貌
-
热情接待李鸿章,很不喜欢希特勒,荷兰女王一生充满传奇
-
二战老照片,美国B-17轰炸机,能像下雨一样扔炸弹
-
[图文]美国大兵的自述:我奸污了34个越南女人
-
她曾身兼两国女王一国王后,失势后被囚禁,最后死在表姐妹之手
-
神农架再现不明凶残野兽,长着驴首狼身,专家:这是史前猛兽
-
“埋锅造饭”!我军炊事员用上了战场微波炉
-
二战时法国有300多万强悍的精锐正规军,为何30多天就全国沦陷
-
1920年代历史沉淀的河南,那座只剩桥洞的天津桥有一种残缺美
-
为了欧洲与和平:默克尔马克龙共同见证一战结束百周年
-
日本鬼子扫荡时,为何见到水缸就兴奋地拉走?原来这才是真相
-
德国研究:欧元引入20年来只有这两国受益
-
俄罗斯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牺牲,记者答应照顾其妻儿,现今如何?
-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谜一样的死亡与公公贾珍脱不了干系
-
最后一位辞世的开国上将:抗日名将吕正操的生平
-
二战后,在关岛密林中过了27年野人生活的日本兵,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