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为父亲忏悔,这些“日本的良心”都在反思历史
编辑/郝佳 统筹/刘姝蓉
据日媒5月10日报道,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散文中,首次披露了其父亲曾是杀害中国俘虏的“侵华日军”,并承认这段往事给自己烙下了深深的阴影。村上春树还在文中向民众呼吁“不能忘掉过去”。大白新闻发现,像村上春树一样公开反思侵华战争的日本作家、艺术家并非罕例:宫崎骏曾敦促安倍承认侵华战争;池田大作看到《南京大屠杀》画作后剖白“心在哭泣”;堀田善卫、武田泰淳等作家均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二战的真诚反省与忏悔。
村上春树资料图 (图片来源:人民网)
01
村上春树首次自曝“家丑”
据日本媒体披露,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其在随笔《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中,首次对外公布了其父亲曾为“侵华日军”的事实,并回忆了父亲杀害中国俘虏的残忍往事。
村上春树在文中介绍,父亲名叫村上千秋,1938年被征兵到了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16连队当辎重兵。村上说:“虽然辎重兵基本上不直接参加前线作战,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很安全。”
他回忆道:“父亲几乎从来就不跟我讲自己的战争经历,唯一一次讲自己残杀中国战俘的事是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显然中国士兵当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但根本没有表现出恐惧和害怕。”他表示,父亲的余生都在佛坛前度过,为死在战场上的人民祈祷。“我的父亲,一直深怀着对中国军人的敬意,恐怕到他死都是如此。”
显然,这段往事给村上春树造成了深重的“精神创伤”,他写下:“用军刀砍下人头的残忍光景,不言而喻地沉重印刻在幼年的我的心上。”但他同时强调, “即便再感到不快、再想移开视线,人都应该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继承下来并传下去。如果不这样做,名为历史的东西意义又在何处呢?”
大白新闻注意到,以文风清新、不问政治而享誉世界文坛的村上春树,近年却不断公开呼吁日本政府要“正视历史,反思过去”,并将反战思想传达于自己的新作中。
比如其2017年的长篇小说《骑士团长杀人事件》中,曾揭露日本军队在南京大屠杀的罪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正式与中国开战。同年12月在那儿发生了重要的事件。”“日本军由于无暇管理战俘,对战降的军队和当地民众进行大规模屠杀……有说法是中国人的死亡人数是四十万,也有说法是十万,但四十万人和十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2015年,村上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侵略战争)道歉并不是件可耻的事。日本侵略其他国家是事实,历史认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认真道歉是非常有必要的。”2018年,他再一次公开指责日本政府:“无论是1945年的战败还是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从来就没有人真正承担过责任。”
02
这些日本文化名流均呼吁反思历史
大白新闻经梳理后发现,除了村上春树,还有多位活跃在日本文化圈的名流,都不同程度地表达过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反思,及对日本政府掩盖历史的愤怒。
2015年,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曾公开喊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敦促其在战后70周年谈话中“承认日本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并对由此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苦难进行痛彻反省”。
宫崎骏称安倍政府企图修改日本二战后和平宪法的行为,“实在是愚蠢”。他认为,现在一部分日本人倾向于忘记历史,但是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绝对不允许被遗忘,更不容否认。他表示,任何国家都不能为寻求自身利益而发动侵略战争,这是每个国家都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宫崎骏敦促安倍承认侵华战争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巧合的是,当年同月,宫崎骏新作《起风了》在日本首映,这部动画以二战为背景,描绘了小人物无奈的命运变迁。因恰逢参议院选举前夕,这部作品被视为通过反思历史,提醒民众在修宪问题上做正确选择。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宗教家、作家、摄影师,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头衔——中日友好“和平使者”,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报道,池田大作在观看了旅美画家李自健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画作后,曾受到巨大的冲击,并向画家致信剖白:“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日本军残虐之极的野蛮行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
2017年,“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上映后,受到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此时一位日本导演土井敏邦,也站出来力挺这部电影。土井敏邦曾表示,日本政府一直在国际上呼吁大家关注广岛长崎原子弹的悲剧。但一谈到过去,比如在二战中日本对中国做了什么?就没人说话了。他们删除部分教科书里像南京大屠杀、“慰安妇”这些日本对邻国加害历史的内容,却不停强调自己所遭受的伤害,这是典型的通过强调自己的受害史,来掩盖自己对邻国加害史的行为。
03
在文学中表达负罪感的日本作家们
值得深思的是,纵观日本“战后派”作家群,虽然大多数人在提及侵华战争时避重就轻,但也有少数作家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深重苦难进行了真诚反省。
著名小说家堀田善卫,曾在中篇小说《时间》中,客观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日军对俘虏就是斩尽杀绝。日军乱砍乱杀,塞满道路的尸体遍体鳞伤”;日军“掠夺、奸淫、犹如魔鬼降临,日以继夜”;“邻居家有个儿子,既不是士兵也不是什么,却因为每天和面、使擀面杖,手上磨出茧子来,就说那茧是拿枪磨出来的,便用刺刀给挑死了”。
另一位日本作家武田泰淳,他在战后写的以侵华战争为题材的作品,都贯穿着一种犯罪感和自我忏悔的意识。1947年,其以侵华战争为题材写下了《审判》,侧重描写一个在战争中杀害了中国人的日本青年,深陷于痛苦的负罪心理中。为了保持“赎罪”的环境,他选择留在中国。武田泰淳也因此被称作是“一位不断强化受审意识的作家”。
同样地,女作家野上弥生子也在小说《狐》中写道:“相信总有一天,日本要用同样多的鲜血偿还欠下中国的血债。”这样的作品体现了日本进步作家的负罪意识。
上世纪80年代,有两位重要的反战作家非常值得一提,即著名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和剧作家小林宏。他们的作品分别描写了日军侵华期间的最大暴行——731部队的活人解剖和南京大屠杀。
1981年,森村诚一以731部队为题材的纪实文学《恶魔的饱食》正式发表。据悉,为搜集材料,森村诚一参阅了远东军事法庭对731部队的审判记录以及日本出版的有关历史资料,并采访了多位731部队的当事人,令其作品拥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文献价值。其另一篇小说《新人性的证明》,因揭露了731部队的罪恶内幕,在日本激起了不少右翼势力的不满。
剧作家小林宏则连续创作了三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剧本:《长江啊,莫忘那苦难的岁月——为铭刻南京大屠杀五十周年而作》,从侧面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美人蕉缭乱的天崖——遥远遥远的战争啊》以衡阳战役为题材,表现了日军的残暴行径,也反映了日本士兵晚年的忏悔;《融入黄土地里的火红夕阳——伴同随军慰安妇们》展现了中国及朝鲜慰安妇非人的屈辱生活。
面对日本国人不思反省的现状,小林宏曾沉痛地总结:“日本民族是何等的没有自信,根本没有勇气坦率地承认自己过去的罪行。只是在那里文过饰非。如此下去,无论成为什么样的经济大国,也不会成为受各国人民尊敬的民族。”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文汇网、央视新闻、中国作家网、新京报等】
相关文章
-
探秘俄罗斯总统的收入、财产往事
-
纵横四海:亚美尼亚商人与传统丝绸之路贸易的最后辉煌缔造者
-
意大利南部小岛,为何成非洲人进入欧洲的中转站?
-
一个项圈就能制服狼群,古代牧民为保护牛羊,有多少“大智慧”?
-
美军从越南撤退时,为何要把46架直升机推入大海
-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西洲小学国家公祭日简报
-
为何老人们都说黄鼠狼不能杀?科学研究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杀
-
为何柯文哲支持度被丁守中大幅拉近?
-
为了三条日本军犬,美国耗费了庞大的登陆舰队!真是奇耻大辱
-
解放军同外国的首度交锋,轰击英舰紫石英号
-
18岁邂逅63岁流亡总统,22岁成第一夫人,53岁成该国首位女总统
-
老照片 | 民国初年的北京监狱:肮脏不堪,犯人都要工作
-
文物中的抗美援朝丨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日记本、背包等遗物
-
周世宗柴荣为何是雄主?从其即位时后周处境之差可见一斑
-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赢得最惨烈的一战,日军被逼得自杀谢罪
-
丹霞源风水:如何验旧坟
-
在历史上,吐蕃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
相约德黑兰:1941年的英苏两国入侵伊朗事件
-
长歌行:阿窦牺牲催人泪,编剧太狠了,本以为他会陪李长歌到结局
-
会唱歌的石头:灵璧奇石八音石
-
出乎意料的二战数据:若法国不供给粮食,约有1/3德军要饿肚子
-
裕仁天皇去世后,他的儿子为了给他赎罪,亲自来中国道歉
-
如果晚清出来个明朝皇帝会怎样?二战后日本就冒出两个天皇
-
志愿军一个师14小时穿插72公里,创造了轻步兵的战争传奇
-
非洲的富国:博茨瓦纳
-
最早的坐具“胡床”,由波斯传入中国,为何如今伊朗人仍坐地上?
-
屁股决定脑袋的日本近代对外战争
-
宋代贵族官僚的“豪宅”
-
什么玩意儿?这把枪这么厉害,坦克都能一枪射爆!这还真不是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