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日军刺刀上有个看似奇怪的设计,其实作用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对日军的三八大盖步枪顶端那长长的雪亮刺刀印象很深,这些寒光闪闪的冷刃,曾经夺取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中国人怎能忘记?
不过,相信也有不少人在仔细端详这些刺刀的时候,会对一件小东西产生好奇,就是刺刀刀柄前下端那个小弯钩,不知道它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用途。
许多军迷朋友也许会说,日本鬼子爱在步枪前挂上一面“膏药旗”,也许这个小勾就是用来系绳子的吧?
其实,这个小勾子可不是只有日军刺刀才有,而是世界不少种类步枪刺刀都有这样的设计(当然那种锥刺状的刺刀除外)。可以说,这种设计是世界通行的惯例。
既然世界各国在一战、二战乃至冷战很长的岁月里,刺刀都有这样的设计,就说明这种设计一定不是纯粹出于装饰,必定有它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是什么重要作用呢?
我们知道,现代战斗中,弹药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战场上弹药供应是保证胜利的前提。而许多弹药需要用严密的木箱或者金属箱密封保护,所以战场上一箱箱的子弹,是需要频繁撬开的。不然,即便有堆积如山的弹药箱,打不开也是枉然。
不要觉得这是个小问题,战场上瞬息万变,一箱子弹、手榴弹转眼就用光了,必须尽快打开别的箱子,所以,必须要有专门的“撬箱工具”。
可是,如果是孤零零的工具的话,非常容易丢失或者着急的时候找不到,而且需要同时打开许多个弹药箱时,工具不够用,这些都是会严重贻误战机的。
在二战的时候,意大利不就出了一个笑话吗?
一群意大利士兵跟盟军打仗,刚刚打了没多久,就举起白旗投降,结果盟军进入他们的阵地一看,弹药箱堆积如山。武器还很充足,为什么要投降呢?意大利士兵恬不知耻地说:“没有撬棒,打不开弹药箱啊!”
虽然这只是个讽刺笑话,但也从侧面说明,撬开弹药箱的工具的确不可或缺。而且,必须人人身边都要配备,最好还不容易丢失,走到哪里都能带在身边。
这种迫切要求,就必须做到撬箱工具与士兵随身武器“合二为一”,不然,再好的工具,也不可能做到随时都在,总会有人丢三落四搞丢的。
说了半天,大家悟出来了吗?不错,刺刀上那个小弯钩,就是专门用来撬弹药箱上的钉子的,就像我们常用的啤酒“起子”一样。
这样巧妙的设计,不仅人人必备,而且与步枪一体化,再马大哈也不会搞丢了,确实是一个非常棒的设计。
相关文章
-
中国提醒美国不要低估中俄的判断能力
-
错过一个亿!看看150年前这个史上最大黄金套利机会
-
这10部电影中都有茜茜公主,哪一部中的茜茜最还原历史?
-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士兵把驻在英国时的清规戒律统统抛诸脑后
-
特朗普又做重磅决定,借此“挫败”中国?不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马光远:为什么“懂经济”的经济学家大多没有发财?
-
桂林将步入7区时代,柳州6区,灵川县以及鹿寨县可以考虑设区
-
历史上的今天|“无线电之父”伽利尔摩·马可尼逝世
-
[图文]二战纳粹美女军官厄玛-格利希用囚犯人皮做灯罩
-
“巴特尔,好样的!”
-
斯大林开会将领必须全程站立,唯有一人例外,其中到底有何隐情?
-
这些皇帝为啥要一帮忠诚度不高的卫队?只因为够野蛮、够强悍?
-
[图文]甲午战争中日两国的宣战诏书
-
《大将军罗马》全局变量汇总
-
RichardAvedon:InTheAmericanWest
-
喜鹊象征吉祥,从古至今国人都不伤害它,为何喜鹊越来越少?
-
一个早上,12名苏军被击毙,其中2人刚从民宅中出来,衣衫不整
-
金国章院士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
印在一元人民币上的侗族女孩,如今现状如何?
-
彩色老照片二战投降后的日本遍地都是废墟
-
叁门之战:明朝与葡萄牙历史上的首次军事合作
-
萨达姆将500万桶油倒入海里,真的很愚蠢?专家:做得很正确
-
中国历史上实力排名前三的王朝,秦朝垫底,明朝第三,清朝第二
-
2022考研倒计时7天13小时,逻辑重点押题每日一练!
-
此人堪称“盗墓行”的祖师爷,金银财宝在他眼中就是个渣渣
-
纳粹飞碟计划:神秘“爆破手研究室13”
-
二战彩色老照片,欧美生活1943年
-
西藏地区的藏族高原牦牛
-
借给专家的圣旨还要的回来吗?主人要了26年未果,最后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