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的两大致命弱点,只有这几个国家能克制
要说在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兵种,蒙古骑兵当之无愧。
蒙古骑兵
它先后和金国的拐子马、西夏的铁鹞子、东欧的重甲骑士、日本的御家人、缅甸的战象交手,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可谓是无坚不摧。成吉思汗将一个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带成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靠的就是这些强悍的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有人将他们还原的示意图,如图:
蒙古骑兵装备
蒙古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很轻便,灵活,蒙古马耐力好,善于长途奔袭,蒙古人吃干粮,补给辎重便于携带,蒙古骑兵每人有2-3匹战马,这就解决了蒙古军粮草的运输问题,而且粮草随军,使蒙古人从不担心粮草被劫的问题。在《帝国时代》这款游戏中,蒙古人都是不用修帐篷的,随处流动。蒙古人的这种先天优势,使得他们在运动战中成为佼佼者。蒙古帝国的很多关键性胜仗都是在快速的运动战和突袭战中取得的(比如三峰山之战)。
可是,蒙古骑兵也不是万能的,他们依然也有自身不能克服的致命弱点。这种弱点出现在蒙古征服印度、越南、缅甸、爪哇和日本的过程中。
大元全盛图
第一就是:害怕密林、沼泽、湖泊和海洋。
在蒙古征安南(越南北部)、占城(越南南部)、蒲甘(缅甸)、日本的时候,蒙古就没取得过像样的胜利。三征安南,死了几十万人,却无法抓住打游击的安南王;两征日本,毫无所获,反而白白葬送了十多万的海军。原因是什么呢?地形。
蒙古军在以上几个地方根本无法发挥骑兵的威力。江河湖泊加密林,让骑兵看着就头疼,马跑不起来,视线又不开阔,这让灵活的越南人找到了有效的破敌办法。别说热带、亚热带的密林,就连蒙古草原上的密林,也是蒙古骑兵的噩梦。当初成吉思汗征山林深处的部落——秃马惕部的时候,连怯薛军的统帅——纳牙阿都不敢前往,结果让“蒙古四骏”的博尔忽去当了替死鬼。
博尔忽中伏
第二就是:害怕炎热的气候和瘴气。
成吉思汗之所以放弃征德里苏丹(印度北部),包括后来忽必烈从爪哇撤兵,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气候。蒙古骑兵习惯了北方的干燥和寒冷气候,来到南方,完全不能适应。蒙古第一次西征进入德里苏丹西北界的时候,刚好是盛夏,暑气逼人,士兵们走不多远便头昏气喘,人困马乏,很多人还中了暑,在加上第一次碰上连战马都狂嘶不已的大象,蒙古骑兵没有沾到任何便宜而果断退兵。要知道蒙古骑兵数量不多,他们是最耗不起的。
蒙古骑兵遭遇象兵
而南方的瘴气更是让蒙古军受伤不已。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就提到过南中(川南、云南一带)的瘴气横行,士卒多患疾病。实际上,你到了西双版纳就会感觉到这里的气候炎热,灌木很高,动植物多毒性,更何况是纬度更低的东南亚和南亚呢(德里苏丹纬度和四川差不多,是个例外)。
然而,蒙古骑兵的这种缺陷是要靠天和地才能克制的,没有这些条件的国家因此而遭了秧。
相关文章
-
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换成日军来打,苏联能不能挡得住
-
史上负责搞笑的军队:三十多万的意大利军队,攻不下五万人的法军
-
揭秘神风特攻之父,他让4千日本青年送死,最后肚破15小时而亡
-
扬州发现东汉古墓,专家考察后不知墓主身份,一村妇给出了答案
-
抗战老兵洪正春的心事:远征缅甸活着走出野人山( 2 )
-
提前预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个中国人,为何突然死亡了?
-
[图文]越共传奇特工双面人生:曾向四方提供情报
-
二战的苏军士兵为什么不佩戴备用子弹袋?这里告诉你原因
-
治病等于自杀,西方古代的医术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
村民下地劳作时,挖出了地下工程的洞口,竟有2000日军藏在地下
-
非洲唯一社会主义大国,现在发展成为非洲最发达国家
-
日俄战争俄军俘虏,泱泱大国军人在弹丸小国军人前如此狼狈
-
这个神秘消失的王朝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让无数专家对它充满了好奇!
-
小孩一泡尿浇灭一场大火?没有,他把尿撒到了敌人脑袋上
-
骑兵的威力在于冲锋?错!骑兵的这些特长才是最厉害的
-
这位元帅誓死追随斯大林,但实在太无能,斯大林最终都受不了他
-
历史上的今天|“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逝世
-
中国女孩流落海外沦为难民,60年后,她成为首位华裔国家元首
-
贺子珍故居,毛主席与江青结婚后致信贺子珍: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
[图文]《集结号》人物原形:奥运英雄与日军同归于尽
-
他被誉为白袍小将,手下握有晋察冀主力兵团,五次任阅兵总指挥
-
为何中国历代王朝难破300年?日本和欧洲王朝却能延续上千年?
-
绕开关隘可直接避免军队消耗,那么古代军队打仗为何不绕开呢?
-
古代盔甲为何多是黑色和红色,给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御力吗?
-
九岁国王被人推翻,流亡海外五十年,后回国竞选做总理
-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诞辰
-
现在看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没有攻击美国本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珍珠港大战前美日海军已在战斗?为何美国海军巡洋舰没发出警报?
-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