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出土最古老的木耜,中外专家为修复此宝贝,用了这些绝招
对于考古界来说,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是相当珍贵的,因为它们的背后都代表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在四川的金沙遗址中,考古专家们曾发现了一件商代时期的木耜,其历史价值相当巨大。可是面对这件已经破损不成样子的木耜,专家们该如何将其发掘提取?木耜又会经历怎样的流程被完整修复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偶然间发现的。在金沙遗址中,专家们清理出了千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各类金器、玉器、铜器、石器、陶器、以及象牙器,此外还出土了总重量接近1吨的古象牙。
2003年1月24日,专家们正在对金沙遗址进行紧张发掘时,偶然间,在工地商代晚期地层淤泥内,发现了一件埋藏位置较深的木耜,该木耜的埋藏处位于地下水位线之下,故此,保存得还算形态较好。
木耜是古人用来农耕掘土的工具,相传是由神农氏发明,据考古资料表明,耜分为骨耜、石耜、木耜以及铁耜等,最早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其他古代遗址中也均有出土。
专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木耜颜色呈深褐色,且木材强度差呈饱水状态,木耜头部还有局部缺损,由于年久日长加上地层的压力,木耜已经断裂为10几截了。
在场的专家都知道木耜的重要性,木材由于质地特殊,一旦埋入地下便容易腐朽碳化,这也是古墓中很少出土木质文物的重要原因。面对破损不成样子的木耜,中外专家成立了专家合作组,经过反复的磋商研讨,专家们对木耜的提取和修复工作制订了初步方案,即套箱提取、清理、置换脱水、渗透加固四个绝招,我们在下面依次说明:
1.套箱提取
由于木耜在地下埋藏多年,因此其木质结构对环境非常敏感,木耜出土后应立即对其进行清理提取,以免暴露在空气中发生变形。
所谓的“套箱提取”,说的就是用上下无板的特制箱子嵌进文物所在土层中,并将文物连同周围的泥土全部提取出来。专家们之所以会采用“套箱提取法”而没有直接提取,正是因为木耜的材质易损,贸然提取会让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表面清理
在将木耜连同其周围的泥土取出后,专家们便将其运送到实验室中,并置放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清理。
在清理过程中,专家先是小心翼翼的清理周边泥土,再对木耜进行多方位的拍照,以保证后续操作中能够通过照片进行对比。拍照结束后,专家们开始对木耜进行各部分提取,然后根据照片中木耜的原状态进行拼接。
3.置换脱水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木耜的埋藏位置紧靠地下水,其内部的木质结构已经呈现饱水状态。如果将木耜提取后直接陈列,在空气的腐蚀下,木耜很快就会成为一堆残渣,故此将木耜中的水分脱取出来显得十分必要。
置换脱水的主要方法并不是烘干,而是需要一种化学物质——甲醇。甲醇与水的融合度非常高,可以将木耜中的水分全部“吸”出来。为了保险起见,专家们还是采用由低浓度甲醇至高浓度甲醇轮番对木耜进行浸泡,还要控制好浸泡时间,以防止木耜在突然脱水状态下发生应激性化学变化。
4.渗透加固
脱水之后的木耜,其木质结构中的水分都被置换为甲醇溶液,依据化学角度而言,其本质是“干燥”的。此时的木耜依然脆弱无比,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需要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加固。
渗透加固所采取的材料为十八烷基高级醇,该物质的分子细小且活跃度大,将木耜从甲醇溶液中提取出来后,需要放置在十八烷基高级醇的溶液中。接下来,专家们开始对十八烷基高级醇进行缓慢加热,在热量的作用下,十八烷基高级醇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并会迅速渗透进破损的木质结构中对其进行依附,从而达到了“修补粘贴”的目的。
以上4个步骤全部结束后,专家们还要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包括木耜的修补、拼接、做旧等环节,如此一番下来,修复工作才算彻底告一段落。专家们经过8个月的努力,使得木耜得到了很好的修复效果。商代木耜不但本体强度得到了加固,其木质结构的稳定性得到大大加强,器物表面也还原出本来的光泽,符合木耜原物的最初形态。
如今距这件商代木耜被修复成功,已经过去了15年之久,它依然被珍藏在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中,从未出现任何开裂破损的迹象,可见专家们的修复手段之高明。
小编认为,在中外各地游客参观商代木耜感到惊讶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铭记默默奉献的文物修复专家们,正是因为他们不懈的努力,才使得众多文物重新焕发生机,也让如今的文化宝库变得如此灿烂辉煌。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相关文章
-
共创下一个“黄金百年”
-
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
令盗墓贼崩溃的“黄肠题凑”墓,为何难盗??
-
平津战役真实内幕 平津战役简介
-
二战末期,美国封锁下的日本是什么样子?穷得连飞机都只能用竹子
-
这款手枪八路军用了都说好,在欧洲却被百般看不起
-
老照片1961年苏联西伯利亚的五一劳动节游行队伍高举列宁画像
-
1970年代战乱时的柬埔,政府军不愿为朗诺政权卖命纷纷当逃兵
-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国执行绞刑,为何争议不断
-
相约德黑兰:1941年的英苏两国入侵伊朗事件
-
王宝强曾被一部电影误导进少林当了俗家弟子,知道真相的他很伤心
-
麦哲伦是怎么解决环球航行中的淡水问题的?
-
欧洲黑历史:这一战让俄国跌下神坛,也造就了今天的克里米亚问题
-
二战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其实用心险恶,逼迫自家士兵当炮灰
-
尴尬了!乌克兰苏-27带美军飞行员兜风坠毁 曾炫技玩超低空飞行
-
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
-
[多图]志愿军女兵被俘故事纯属凭空编造
-
腓特烈:权势型性犯罪,受害者如何“自救”?
-
此国200万大军压境以为稳赢,4天4夜才推进8公里,士兵成了炮灰
-
拿破仑兵败的滑铁卢在哪儿?
-
《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
缅甸为何成为东南亚最乱的国家?
-
[图文]蒙哥马利替身妙计掩护诺曼底登陆
-
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始末 毛泽东曾多次致电
-
你不知道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人的地雷,反在我军手里大发神威
-
大唐最严重的边患:吐蕃的综合实力在唐朝的周边势力中稳居第一
-
美司令公然指责中俄研发超级武器,俄罗斯急忙解释,中国不予理睬
-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被冻死大半,希特勒为何不给士兵准备棉衣?
-
骑士版马可波罗:出生十字军而又为三大伊斯兰帝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