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庙庄发现一个“怪”灯,专家经过研究,终于发现神奇之处
从“火”到“灯”,古人为了解决照明问题,确实走过了不少的弯路,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有灯,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古代的“灯”都不便携带,无法满足人们在长途迁徙过程中对“光”的需求;直到战国时期,一种“行灯”横空出世,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千年之后,考古专家们就在一座古墓中发现这件“行灯”。下面就让小编给您揭秘这个“行灯”的神奇之处。
这座古墓位于甘肃省平凉的庙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在庙庄陆续发现了许多古墓,其中以战国时期的古墓居多,辅以少量的商周墓葬。于是,庙庄这一片被确定为战国墓遗址。在后续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中,也不断有文物出土,但是相对来说价值都不高。
1999年,考古专家们终于有了令人欣喜的收获,在一座秦墓中,人们发现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一开始专家们也不清楚它是干什么的,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确定这是一件青铜行灯,而且还是个“神灯”,那么它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如果小编不说这是一件青铜行灯,也许很多读者都会以为是一件盛食物的器具,因为从外表上来看,它和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灯大相径庭。这件“行灯”外观似鼎,有三足;整体由三部分构成,上部是圆形的鼎盖,盖面上圆銎,并且对称状分布两个鸭首;中间是两个中部为半圆弧形的支架(注意它不是直的,图片拍摄受视角的影响),长约13.5厘米;支架下端通过铜销铰链与两个鼎耳相连,使其可以灵活自如的收起和落下;下部是圆形鼎身,口径为11.3厘米,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但是整体可见十分的精巧。
这件青铜行灯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移动电灯”,方便人们在外出途中照亮。圆形的鼎身用于盛装燃料,上面的鼎盖则为燃具。不用的时候,支架收起合成一圆,刚好可以扣在鼎盖上,再旋转鼎盖用鸭首压住;使用的时候旋转鼎盖,支架就从鸭首下释放出来,将支架立起,两头合一插入到鼎盖的圆銎内即可,然后再将燃料倒入鼎盖。
这样巧夺天工的设计,既兼顾了科学性,又考虑到了实用性,每一部分的构造都巧妙至极,尤其是鼎身的密封性,保证了在长途迁徙的颠簸中燃料不会洒出;两千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这件灯具依然收合自如,密封性也和当初一样的出色。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完美地解决了人们出行时对“光”的需求。面对这件“神灯”,专家们对古人无穷的智慧赞叹不已,之后将其命名为“鼎形铜行灯”,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中。
如今,几千年过去了,它的灯体上,仿佛余温尚存,它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曾经在黑夜里发生的故事。虽然它已经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被电灯所替代,但是它做为光的使者,智慧的代表,是需要我们去铭记与讴歌的。
相关文章
-
“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啥意思?
-
红军被迫仓促进行远征 在草地中几近断粮绝路
-
【今日历史】1月11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二战伤亡最大的战役,伏尔加格勒保卫战
-
浅尝辄止:太阳王路易十四与大清康熙皇帝的外交蜜月期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8日
-
同为美洲帝国:为何阿兹特克的抵抗比印加要强不少?
-
美军怀疑山上有狙击手,疯狂倾泻上千发弹药,第二天勘查时看懵
-
老照片:当烫发都成为被禁止的奢侈生活,谁还会真的一亿总玉碎?
-
悬殊巨大的多首都国家,有三首都却日益没落,此国四首都反倒繁荣
-
纳粹丧心病狂,竟让士兵服冰毒——亢奋的德军三天三夜不睡觉攻陷法国
-
“远东最美的珍珠”黄蕙兰:以“光腿穿旗袍”惊艳了整个上海滩!
-
盘点五位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事业的外国人,第一位知名度最高
-
云南特大发现,农民挖到5000斤重“金房子”,专家不信自己的眼睛!
-
【今日历史】1月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寡人的江山无需继承?古人为了成功丁克,都做了哪些神操作?
-
古时候每个时期,西方也有辉煌的文明,为何说中国古代依旧强大?
-
英国陆军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一个失败策略,丧失了近六万人的生命
-
史上最欺负人的战争,100多人打8万人,不仅打赢了还攻占了全境
-
关于《端午节》的名字趣谈
-
钱姓人口不多,为何排在《百家姓》第二?这与吴越王钱镠有关
-
26年来首次!日本新天皇即位后要在秋季“恩赦”
-
苏联宣传画上的勃列日涅夫,他是一个有争议的领袖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4日
-
[多图]盘点全球十大造型怪异的军机
-
日本二战最惨一战:20万日军被打的只剩几百人
-
历史上的今天|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逝世
-
《战史文库》生死邂逅大西洋:船队东行
-
二战中各国研制啼笑皆非“独门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