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日本女王向中国称臣,被封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
公元220年到280年是中国的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群雄争霸,英雄辈出。即使三国混战,从汉代以来就开始的外交活动依然持续进行,尤其是强大的魏国和沿海的吴国。这个时候的日本虽隔着大海,但还是和中国相互往来,但是这种往来不是现代意义上两个国家的平等交往,我们看一下三国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就知道了。
中国外交历史悠久,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外交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捭阖是外交史上的一个小高峰。不过中国真正开始和其他民族的交往还是在汉朝,强大的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同西域很多国家开始了外交往来。汉朝时期也同日本开始了交往。
在《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在1784年的时候,“汉委奴国王”金印在日本筑前国被发现。从这些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信息,第一个是日本这个时候相当混乱和原始,有上百个国家,没有统一的王朝。第二个信息是日本当时是“献见”,是来觐见的,“汉委奴国王”的金印也证明了日本很多国家是臣服于汉朝的。
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大国相互争霸,其中魏国的疆域最为辽阔,向东一直到大海,向西到甘肃,而东吴的疆域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达珠江流域,东面靠海,所以这个时候魏国、吴国和日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来往。而在《三国志》中专门有东夷传,里面记载了魏国和日本的外交史。“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其四年,倭王复遣使大夫伊声耆、掖邪狗等八人”,三国时期日本和魏国的外交往来至少五次,其中魏国遣使两次,日本前来觐见三次。
当时的日本有个叫邪马台国的国家,统一了日本大部分国家,在日本算是国力强盛,可与中国相比还是差距比较大的。有意思的是,这个邪马台国的国王是女人,叫卑弥呼,在日本是很神秘的统治者。公元238年,这位女王派遣一个叫难升米的使节来到魏国,请求朝见的皇帝就是曹丕的儿子曹叡,也就是魏明帝。魏明帝自然很高兴,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赏给倭国金印紫绶和很多珍宝,女王卑弥呼也上表感谢魏明帝。
在日本,三国的故事是很受欢迎的,既有历史的原因:日本战国中后期和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相似,所以日本在研究战国中后期历史时常常和中国东汉末年进行对比。同时也有现实的原因:三国英雄多,故事多,在漫画和游戏上面很容易做出迎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想当年,魏国时期日本还是向中国称臣的属国,日本崇拜三国、热爱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汉唐的很多物品在日本极受欢迎,和现在很多国人喜欢日本的动漫、游戏一样,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日本是个服硬不服软的国家,中国只有继续强大,重现当年汉唐雄风,才能真正做回大国!不知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讨论。
相关文章
-
中国曾成功改造千名日本战犯 重犯无一被判死刑
-
二战中,英美为何不等到苏德两败俱伤,再发起诺曼底登陆行动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词作者麻扶摇逝世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神行太保日行五百里!
-
二战后德国日本遭受重大惩罚,意大利为何从轻发落?
-
三国合肥之战:孙权竟差点被张辽所斩杀
-
漫长歧视:美国黑人从军简史
-
从素质低下、将领矛盾等五个方面分析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败因
-
飞行员丈夫在二战失踪,妻子苦等70年不嫁,终于发现真相泪崩
-
「活捉特战高手」美国海豹部队特战队员挑战蒙古猎人
-
被日军抓往日本的中国人,独自一人山洞里躲藏13年,他怎么过的?
-
1917年俄国革命
-
二三十年代扬州,有鉴真曾任住持的大明寺,率军民抗清的史可法墓
-
钓鱼岛主权回归:二战胜利后废除马关条约
-
够勇敢:40岁女子卖光家产买坦克,开赴战场为夫报仇
-
麦克阿瑟统治日本7年,对日本各种羞辱,临走时为何百万人送行?
-
南印度历史上,泰米尔人强大的三大王朝
-
美又威胁对中国产品加税,外交部:要谈就好好谈,威胁没用
-
中世纪骑士:从精英大头兵升级为贵族阶层
-
广东13岁“小汉奸”,给日本当翻译官,日本投降后却成为了英雄
-
我姓陈
-
首次将南非拥核曝光,此克格勃九死一生,生前获授俄罗斯英雄称号
-
被困三年,弹尽粮绝,女子从城上抛下一头猪,敌人看到立马撤军
-
二战德国为何万里迢迢,不惜代价拿下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
古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酷刑?
-
1937年的南京,有中国小男孩戴着日本旗,一个美国人的做法让人心暖
-
2亿年前的人类脚印,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
-
常乃超曾在德国深造,为何回国后仅仅混了个杂牌师师长
-
中国曾帮此国75次,借100亿帮它化解危机,停止援助后却翻脸不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