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完胜东南亚,为啥不敢去打印度?其实原因很简单
在二战时期,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几乎是全面出击,在深陷中国后,仍不断的抽调兵力到东南亚。而且很快就占领了东南亚的几乎所有国家。已经接近了澳大利亚,连美军也被迫撤退。但是很奇怪的是,日本在占据缅甸以后却没有大规模的进攻印度,使得印度脱离战场,成了为数不多未被侵略的大国。其实原因很简单。
以至于战后印度的法官甚至宣称要释放一切的法西斯战犯,用教义去感化他们。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日本人没有向印度伸手呢?其实首先可以看一下当时的环境,当时的缅甸和印度其实都被英国占据,都是他的殖民地,倒不是因为怕英国所以不打印度,从后面占领缅甸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不构成原因。其实日本没去攻打印度最主要的原因是三点。
一是,力不从心。
日本占领缅甸已经是1942年的事了,此时的日本已经跟美国全面开战,而且资源枯竭,大部分的兵力深陷中国战场,而在太平洋也需要精锐守卫现有的殖民地。而当时的印度,击中了英国在亚洲的主力,而且国土广大包括整个的南亚大陆。因此,要拿下印度,必然要出动大规模的军队,而此时这对日本来说很难了。
二是,尝试的失败。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日本的确是疯狂,也做了试图占据印度的尝试,发动了英帕尔战役,但是最后是惨败。倒不是军队战死很多,主要是受不了印度恶劣的环境和气候,非战斗减员很严重。因此,鉴于当时的现状,印度可望不可即。
第三,不急迫。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当时对东南亚和太平洋的攻击其实也是想打通生命线,找到石油资源。当时的印度可谓一些战略物资缺乏,因此,对日本来说占领印度不是那么急迫。所以,印度成为二战的幸运儿,成为唯一没有被波及到的大国。
而且还反过来发了一笔战争横财,二战的几年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快速,这位其后来独立打下基础。而且这也助长了其自大的心理,在二战结束后,当时印度的法官就强烈建议国际法庭释放一切战犯,要用教义来感化这些战犯。典型的没受过战争的摧残,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相关文章
-
情报战中国译电员破译日本密电
-
[图文]李德裕主持下的唐朝与回鹘的最后一战
-
图说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派往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女兵,史籍上鲜有记载
-
原著《与君初相识》大国师和顺德都是师徒恋,为什么以悲剧收场?
-
文物中的抗美援朝丨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日记本、背包等遗物
-
古代的长枪,枪杆是什么材料做的,非铁非木三种材料,还很贵
-
[图文]郑州发现1937年出版的长征书籍
-
1937年的南京,有中国小男孩戴着日本旗,一个美国人的做法让人心暖
-
老照片千年甸子地变良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
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红楼梦》?有一个原因让人很意外
-
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经济危机爆发,一个面包需1000亿马克
-
为什么有人说二战中的英国,输的比德国更惨?
-
日本为何有十万多个姓氏?山口、井上、犬养原来是这样来的
-
它是蒙古人后裔最多国家,人数高达3000万,并非蒙古,也不是中国
-
秦始皇的子孙后代终于被找到,学者称:4大姓氏都是其后裔
-
三星堆再次出土一件青铜神树:耗时4个月发掘
-
苏联租借戈格兰岛,芬兰为何宁可战争也不租?
-
长安大学怎么样?香飘十里,应有尽有
-
中国摄影家眼中的越南,美不胜收的秀美风光、历史古迹和当代城市
-
德国闹圣诞老人荒
-
熊向晖中共超级间谍
-
《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才旦卓玛唱的最好听
-
15岁进城,踩着男人上位,后替穷人发声,死时70万人落泪
-
他是苏联最有前途的大将,三次打败曼施坦因,却英年早逝
-
千万别惹艺术家!此人惹怒达·芬奇,犹大的样子就成了他的样子
-
美退《中导条约》却拿中国说事儿 外交部:这是完全错误的
-
300多名红军战士一夜之间离奇死亡,时隔54年,专家道出背后真相
-
留学生活|博物馆,文明的记录者
-
美国战后曾利用原日军高官充当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