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在天王府11年未曾外出,他到底在忙什么?原因让人难以启齿
都说"成王败寇",败者失去一切,胜者则占有一切。但这样的"常识",在中国古代,是并不适用于女子的。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女子,她们在面对生活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她们能做的,仅仅是依附于男子,成为他们的"所属物"。古代后宫,正是这样一个典型。
咸丰三年(1853),出身于草莽的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入南京。拿下南方要地,几乎与清廷两分天下,洪秀全对此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是时候卸下那些重担,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所以在进入南京城后,洪秀全大袖一甩,关起了城门,走向了自己的"后宫"。据说洪秀全在天王府呆了11年,都未曾外出。
洪秀全以一个农夫的身份起家,原本自然没有"后宫"一说。但在成为起义军首领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在金田起义后,他就择选了十五名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妃"。约一年后,在行至广西永安时,"妃嫔"的数量就上升到了36位。
而在进入南京城后,整座城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听洪秀全这个太平天国天王的。所以洪秀全对这座盛产美人的城市颇有好感。这样的好感,在每次生日他的部下们都会送给他六位美人时更甚。
其实在进入南京城的一开始,每年春天,那些获得过洪秀全赏赐的人就会在南京城内的十三道城门口为洪秀全甄选美人。后来洪秀全干脆下令,"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
咸丰十一年(1861),忠王李秀成一口气给洪秀全送了三千名美人。洪秀全从其中挑选了满意的180人,接进了自己的天王府。因为只有天王府,才有一张八尺的雕花大床。而《江南春梦庵笔记》记载,在洪秀全的天王府里,连个太监都没有,全是妃嫔和女官。而这些人加起来,多达2300人。
有趣的是,面对这么多女子,洪秀全一律把她们视作妻子。因为人太多,他自己也分不清谁是谁,谁叫什么名字,于是洪秀全就用数字称呼她们。"第25妻"、"第73妻",这些前所未闻的名称,便是洪秀全对自己的妻子们的称呼。
据后来被捕的洪秀全的儿子洪天絷证实:"我现年16岁, 老天王是我父亲。我88个母后, 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而且不仅洪秀全自己沉迷美色,在洪天絷九岁时,他这个做父亲的就给儿子娶了四位美人。
中国古代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已经是一种近乎习语的假设。即便是以爱好美色而出名的咸丰帝,都只有18位妃嫔,完全没法和洪秀全"一较高下"。
不过在洪秀全的天王府,女子虽多,但能仗着洪秀全的宠爱活得肆意潇洒的却没有。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洪秀全算是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在咸丰七年(1857)太平天国官方颁布的洪秀全的"诗集"《天父诗》中,收录五百首诗,就有多达476首是洪秀全写给后妃们的"夫权独白"。
这些"独白",其实就是洪秀全给她们制定的规章。比如其中的一首"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眼左望右就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而诸如"起眼看主是逆天, 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 最好道理看胸前";"因何当睡又不睡, 因何不当睡又睡。因何不顾主顾睡, 因何到今还敢睡"这样的要求,更是多不胜数。且洪秀全每隔三四天就要写作这么一首诗来教训府里的女子,所以三四年以来他才能在南京城里写出这么多东西。
而天王府的女子,无论是妃嫔还是女官,都得背诵这些教条并严加遵守。她们的生活,比被关在笼子里的夜莺都还要不自由。毕竟夜莺虽失去了天空但不会常受责罚,而她们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洪秀全不开心了,就会受到责罚。其生活过的,可谓是牛马不如。
在最初创立拜上帝教的时候,洪秀全声称"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呼吁"男女平等"。可在他的天王府,在他的身边,那些女子们生活地还不如那些被禁锢在紫禁城里的女子。
后来曾国藩命弟弟曾国荃率湘军逼近南京城,有人建议洪秀全尽早收拾财宝离开。但洪秀全不愿走出这场已经做了十来年的美梦,坚持留在城内。
他的意志最终没被违逆。在湘军攻入南京前,洪秀全便因病逝世。
在湘军入城后,他的残部出逃,而满府的美人又落入肆意妄为的湘军手中。生在那样的乱世,又身为女子,也许她们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吧。
相关文章
-
一起出发!寻访《长津湖》身边的英雄!
-
土库曼斯坦为何是个永久中立国?
-
[图文]傅作义之女讲述在父亲身边的潜伏史
-
3千年未被盗的埃及法老王墓:看看有多奢华?随葬品数量超乎想象
-
[图文]三面人生:被国共两党都开除的大汉奸陈公博
-
苏联租借戈格兰岛,芬兰为何宁可战争也不租?
-
甄嬛传:浣碧至死不知,果郡王出门应酬只喜欢带孟静娴的真正原因
-
实现祖国统一迈进伟大复兴
-
周世宗柴荣为何是雄主?从其即位时后周处境之差可见一斑
-
拥有三百万大军,却在抵抗39天后投降,还为敌军生20万私生子
-
历史上的今天——1461年3月4日,亨利六世在玫瑰战争中被约克家族推翻
-
为什么有人会说“屈原是楚国人,不是中国人”,如何反驳这话
-
60年代中苏交恶时,为什么苏联还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盟军士兵把驻在英国时的清规戒律统统抛诸脑后
-
他是苏联最有前途的大将,三次打败曼施坦因,却英年早逝
-
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约400人 平均年龄80余岁每月享受生活补助
-
全球“最开放”国家,当地人的房屋没有墙,混血华裔竟超3万人
-
专家称侵华日军曾在南京长期设立40多个慰安所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8日
-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
-
她被男生捉弄嘲笑,被女生当成怪胎,最终让医学大门为女性打开
-
党史百年天天读
-
鲁证期货党建文化-目视化案例
-
波兰“蟹”式自行火炮,曾经想要做东欧第一,但最终靠K-9拯救
-
越南领导人问:越南战争怎样才能取胜?林彪只说了一个字,翻译官被难倒
-
蒋介石侍卫长出书 披露1962年反攻大陆历史
-
解放军一个尖刀排猛打猛冲,抢占阵地击溃越军歼敌55人
-
日本要给这个少数民族“正名”,但他们并不买账
-
美国两颗原子弹到底炸死了多少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