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我们所了解到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但事实上,英国在发生工业革命之前,其国内的棉纺织业是极为落后的。当时在全世界有名的丝织品是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棉布,英国的纺织品与中国、印度的丝织品相比,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然而,尽管中国和印度在丝织品的制作工艺上远远领先于英国,但工业革命却并没有在这两个国家发生,而是发生在了英国。
那么,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中国和印度,而是发生在英国呢?
首先,英国人口稀少,人力成本高,而中国和印度人口密度大,人力成本非常便宜。
欧洲进入中世纪后期以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渐超过了当时的中国,并且差距越拉越大,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欧洲工人的工资远高于中国。据记载,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前,伦敦或阿姆斯特丹的工人的工资是同时期中国大城市的3倍左右,是印度工人的4倍还多。
工资上的差别,造成了中国和印度在生产方式上与英国的差别。工资高,就英国而言,资本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会想法设法去改良技术、节省人力;而中国和印度则不同,由于人口太多,工资低,导致人力成本非常便宜,中国和印度的商人就没有充足的动力去改进技术,节约成本。
比如我国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但基本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雕版印刷仍然是主流。这是因为我国的人工成本太低了,印刷厂完全有能力雇很多人去雕刻整块的木板,而不用去大费周折去搞活字印刷;英国则不同,当他们拥有了活字印刷技术后,立刻就投入了广泛应用,这是因为其国内的工人工资高,人力成本高。英国的资本与技术结合起来,想办法取代人力成本,在这种条件下,催生了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所以,人力成本太高,是促使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第一个因素。
其二,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够为其国内的铁矿冶炼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英国北部,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对于英国人利用煤炭发展生产力,《全球通史》这样说道:
“英国享有的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他早已在基本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由于英国的保存林正在被耗尽,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利用煤来冶炼铁。到1789年,英国每年已经能生产约1000万吨煤,而同时期的法国仅仅能生产70万吨。1780年,英国钢铁的产量是法国的三分之一,到1840年,却是法国的三倍多。”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英国正在生产被大规模消费的、其需求量又大的又稳定的商品方面向前推进。这种生产的动力,正是源源不断的煤炭资源所提供的。而在同时期欧洲的其他国家,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像英国一样拥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率先用煤来冶炼铁。
比如荷兰虽然一度领先世界,17世纪更是荷兰最辉煌的时代,最有可能在国内发生变革,工业革命之前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和英国差不多,但其却缺乏机器生产所必须的原料、劳动力资源和水力。而这些因素,恰恰是英国所具有的。 因此,丰富的煤炭资源支持英国的铁矿冶炼业不断发展,是促使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第二个主要因素。
其三,商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16世纪以前,最主要的商品贸易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和西方运往东方的金银贸易。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欧洲的消费品并不完全来自于东方,新的海外产品逐渐涌入欧洲市场,促使其商业价值不断增长,这便是欧洲的“商业革命”。
而商业革命则促进了欧洲贸易量的显著增长。以英国为例,在1698—1775年这一段时间,英国的贸易有了惊人的增长,其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了500%到600%之间。同时,商业革命也为英国的工业、尤其是为制造纺织品、火器、金属器具、船舶以及包括制材、绳索、帆、锚、滑轮和航海仪在内的船舶附件的工业提供了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因此,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国内的资本家必须改善其组织和技术。要为工业革命建造工厂和制造机器,就得筹措资金,而商业革命则提供了这方面所必须的资本。
资本以利润的形式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在1750-1800年间,英国人所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就从印度掠夺了价值1亿-1.5亿英镑的金币。和盛行享乐主义的西班牙人不同,英国人把这些掠夺的财富主要投入国内的制造业之中,这些海外来的金钱大大促进了英国对工业方面的投资,这是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而这一切,都是商业革命所促成的。
总结
当然,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像圈地运动、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国内拥有的大量企业家人才等,都是不仅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说道:“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绝不是空穴来风。它需要一系列当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的制度安排。”所以,英国之所以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是现代资本主义一系列偶然因素汇集在一起的结果。以上所说的这些因素汇集在英国,构成了英国崛起的独特背景,最终使得英国领先于世界。
相关文章
-
记惨遭全师覆灭的180师志愿军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7日
-
中国有个人口最多的姓氏,将近一亿,姓氏听着也霸气但没一个皇帝
-
如果手榴弹掉到身旁,该怎么保命?别再被电视欺骗了
-
一个以自杀换希特勒关注的女人,生命最后40小时如愿成婚
-
明清时期的江南盛景,是被夸大的历史假象?
-
为什么FBI曾怀疑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前苏联间谍?
-
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
钱学森回国后为何再没去过美国?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都被拒绝
-
南朝开国皇帝如何从乞丐成为将军养子?又怎样成为一国之君?
-
斯巴达克起义为何很快被镇压?看看罗马的十一抽杀律有就知道了
-
湖北一公路施工,发掘3000多具尸骸,专家赶来揭开一段悲壮历史
-
美国近代传奇预言家,临终这般预言中国,哗众取宠还是远见卓识?
-
假如亚历山大东征,中原能否抵抗住?喜马拉雅、河西走廊不可逾越
-
10个反复让中国惊艳世界的地方!
-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南京,到处是历史古迹
-
二三十年代扬州,有鉴真曾任住持的大明寺,率军民抗清的史可法墓
-
金庸笔下最惹不起的四个老头,有主角光环都没用
-
古人去一次青楼的花费,换算成人民币,大概花费多少钱?
-
刚刚,俄罗斯宣布远东雷达站启用,可令美国隐形战机无处遁形!
-
“贵州脱贫攻坚百米画卷”讲述丹青颂伟业
-
19世纪末,一群美国人靠模仿中国人走上人生巅峰
-
纳粹潜艇满载水银被击沉 65吨水银成海底“定时炸弹”
-
[图文]解放军的一口锅改变了一个日本女人的人生
-
此日本人罪恶滔天,竟然被判无罪,他说:连战犯都没评上,真丢人
-
《了不起的盖茨比》——谈20世纪美国女性社会地位为何发生转变?
-
[历史]八大山人:别猜了!我画的动物就爱翻白眼
-
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
-
直击911事件中不可思议的幸存者:从22层高空坠落,安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