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吐蕃持续两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攻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众所周知,唐朝繁荣富强,引得万国来朝。但是,也并非没有敢与唐朝争锋的敌人,吐蕃便是其一。吐蕃与唐朝接壤,双方的摩擦持续两百余年,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吐蕃攻唐未必能够获胜,但是对抗吐蕃以南的印度却胜算更大,吐蕃为何不弃唐朝攻印度?
吐蕃对外作战,为的是土地和物资,唐朝极为富庶,若是战胜唐朝,所缴获的物资更为丰富。唐德宗时期,他施行的外松内严的策略最终导致泾原军造反并且攻占长安。局势危急之下,唐德宗出奔。吐蕃眼见唐朝内乱,便趁机提出帮唐德宗镇压叛乱,但是前提是要安西与北庭的土地。若是唐德宗答应吐蕃要求,无疑是出卖守边将士。在群臣和将士的一致反对下,此事最终作罢,唐军靠自身能力平定了叛乱。但是,纵使没有答应吐蕃,唐德宗仍然将万匹绢帛赠予吐蕃以答谢。吐蕃虽强,但是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很难富庶起来。唐朝在吐蕃眼中无异于一块肥肉,小胜唐朝比大胜印度的所得要多得多。
印度的地理位置给吐蕃进攻造成极大的障碍。首先,印度在吐蕃以南,两国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作为阻碍。就算吐蕃大军能翻越山脉,作战时的物资供给也是个大问题。作战时间稍长,吐蕃便会陷入僵局。其次,印度相较吐蕃纬度低,气温极高,不利于骑兵作战。 吐蕃是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适应了相对低寒的气温,一旦到纬度低气温高的印度,便会产生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吐蕃骑兵很难发挥出优势。
吐蕃实力较强,虽然不能胜唐,但却有一战之力。很多人认为吐蕃击唐是不自量力,攻击弱小国家更合常理。其实,吐蕃在某些时期,确实能与唐朝抗衡。安史之乱后,唐朝内部自顾不暇。吐蕃人开始趁机蚕食唐朝领土,一年之内就将兰、河等州攻陷。次年,吐蕃与回纥相联合,在仆固怀恩指挥下入侵唐朝,长安一时处于危机之中。时任河西节度使的杨志烈为缓解关中压力,派五千勇士突袭吐蕃。但是这五千唐军死伤惨重,凉州也很快落入吐蕃之手。由此可见,吐蕃攻唐,并非不自量力。
唐朝经常与吐蕃有摩擦,印度却和吐蕃冲突不多。史书上曾记载,吐蕃两次出兵印度。第一次,唐朝官员王玄策出使天竺,恰好遇到叛乱。当时王玄策逃至松赞干布处,松赞干布借他兵马,很快平定了天竺国内部的叛乱。还有一次是吐蕃去天竺夺取佛陀舍利子,北印度很多地区都不战而降。吐蕃仅有的两次对印度作战都赢得如此顺利,使得印度平时根本不敢与吐蕃产生摩擦。如此一来,吐蕃与印度自然也就相安无事。而唐朝与吐蕃接壤,吐蕃又是游牧民族,冬天物资短缺,难免想要侵占富庶的唐朝的物资。
综上来看,吐蕃选择攻打唐朝而非印度,确实是情有可原。
相关文章
-
饭都吃不上的冈比亚有多强悍,为何敢不把五大国放在眼里
-
历史上的今天|著名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诞辰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什么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
为什么有人说二战中的英国,输的比德国更惨?
-
二战的时候,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坚决,常常全员阵亡都不投降?
-
里耶秦简在湘西出土后,经过研究,破解了许多历史之谜
-
唐军出征前有两斤牛肉两升酒,到战场吃啥?说说古代便携军用食品
-
无法杀死的士兵:他经历三次战争,三次飞机坠毁,只剩一眼一手
-
武功越高的人死时越痛苦?杜心五的身体缩小20厘米,弟子:在散功
-
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
19世纪末德国强势崛起,为何还是搞不过英国
-
二战时德国为何在英国人手中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
沙特为何要全面推广汉语?其实从唐朝时期就仰慕中国文化
-
淞沪会战初,中国两个师为何拿不下日军数千人?陈诚一语道破玄机
-
今川氏的没落真是因为继承者无能?今川氏真不背锅,都是爸爸的错
-
一日本兵被政府宣布死亡,失踪60年,“复活”后说:对不起中国人
-
上色老照片:镜头下真实的日本武士,身高如小学生,眼神满是杀气
-
战场上装死就能逃过一命?老兵:别傻了,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本来是收藏战争物品的,为何收藏了个猪头
-
勒热夫绞肉机:德军的防御奇迹,150万苏军在此伤亡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为何那么能打
-
或许早在三、四千年前,商人已经开始吃鸡蛋、喝“冰水”了呢
-
澳大利亚对华发动“魅力攻势”,不料总被美国“抢戏”
-
二战前德国为何能在短短的数年内崛起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集中火力攻击美国,其原因让人不禁唏嘘
-
美国海军为何在死对头古巴保有基地?
-
基辅会战德军一度俘虏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命运如何?
-
他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 造成30万人死亡 多年后说:我不后悔
-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打日本那么难,而苏联却能轻松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