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火折子,为何像打火机一样冒火?古人智慧不容小觑
《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大家看一些古代的影视作品,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人身穿黑衣,去一个房间窥探情报,房间漆黑一片,他便打开火折子点亮黑暗,这样他就可以继续做他想做的事情。
那么古代的火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为什么吹它就可以像打火机一样冒火,
其实从火折子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古代的火折子,为何像打火机一样冒火?古人智慧不容小觑。
想要了解火折子,就要先从它的制作材料讲起。
据相关资料显示,火折子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火折子有两种,
一种是军用的,另一种是民用的
。火折子中质量上佳的,
一般都加了硝,硫磺和松香等材料的,这种成本比较高的火折子是富人的专属。穷人用的火折子,是油易燃的纸或草纸为原料制作的
。虽然这些火折子的材料不同,但它们所呈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都是将这些东西塞到竹筒里,然后点燃,用来点火或者照明。要使用火折子的时候,就将火折子取出。
质量好一点的火折子非常容易点燃,晃一晃就着了。而那些质量不太好的,需要人们使劲吹才可以着,
普通人家一般是用火折子当照明工具,或者用来生活,很少像电视剧演那样用火折子去偷取情报或者盗墓等等。
为什么火折子可以一吹即燃呢,
其实和一种化学现象有关,这种化学现象叫做复燃现象
。复燃现象就是,那些
带火星的木条遇到纯氧的时候会重新燃烧
,所以火折子便会在人们吹气的时候一吹就着了。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从竹筒取出带着火星的火折子,给火折子吹气,吹气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加速氧气的流动,有足够的氧气,火折子这就会重新燃烧。
而当人们不用火折子的时候,就把它保存在竹筒中,保存在竹筒中,一来可以防止受潮,二来也可以使得它与氧气隔绝。
这样不会使得火折子在竹筒中燃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火折子在燃烧之后,竹筒里的氧气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而过多的一氧化碳不会使得火折子复燃。这样的话,火折子便于携带,也非常的安全。
从火折子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
。火折子是一个体积非常小的东西,但它的意义非常大。火折子的出现,标志着古人可以非常便捷的保存火种
。而火对于人类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原始人正是因为使用火,才使得他们在与野生动物,在与大自然斗争中胜利。火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后来他们开始不断的改良,不断的发展,有了各种各样的取火工具,也有了如今人们日常使用的打火机。
其实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火,当时他们发现的火,是那种通过打雷或者其他自然现象产生的火。他们知道火可以帮助他们远离野兽,可以帮助他们烤熟食物。但他们还无法自己生成和保存火,只能不断地去寻找那些自然产生的火,这样很麻烦现。人们也开始慢慢的研究,开始慢慢研究如何产生火并且保存火。
而当人类真正会保存火,真正会自己产生火,这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的发展。
火折子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非常方便,
但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的进步,当时的火折子的是便利安全的,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
后来打火机的出现,可以说是完全替代的火折子
。在打火机之前,清朝时期,火柴传入中国,当时人们称火柴为洋火,因为是西方的火柴,所以人们称为洋火,火柴开始取代火折子的地位。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火折子,只能在一些古代的影视作品中见到它。
即便放到现在,让我们去选择火折子和打火机,大家还是会选择打火机。因为不同的时代,人们的需求也不同。大家的需求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火折子虽然神奇,但是她终归没有打火机便利,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体现。从火折子到火柴再到打火机,这是人们续火工具的发展,其实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关文章
-
建了38年的墨脱公路有多难?不断修不断被毁,工人从青春熬到白发
-
白崇禧手握二十万精兵为何不肯救淮海前线的国军?
-
东交民巷旧图,国中之国的耻辱历史
-
云南监测队员转场突遇象群冷静处理后继续监测
-
这支部队在国外打仗一直向前,遇上华野,被施一招就全军覆没!
-
还有这些日历,帮你开启不一样的2022——
-
彭德怀故居,蒙冤入狱中的彭德怀听闻林彪叛逃事件,表示难以置信
-
有限的核战争 世界变得怎么样
-
什么玩意儿?这把枪这么厉害,坦克都能一枪射爆!这还真不是吹
-
威廉小时候太霸道,威胁同学说“等我当上国王,我会派人杀了你”
-
二战时美国赴欧洲参战,加拿大在忙什么?
-
他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始作俑者,后因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而被暗杀
-
[图文]曹军进军神速险将刘备一网打尽
-
古代守城士兵为何不掀翻梯子,而用石头和滚油?影视剧害人不浅
-
罗马帝国是怎样崩溃的?
-
中国找了70年的国宝,美国总统都出面帮找,下落至今仍是历史迷案
-
中国一个“最生僻的姓氏”,只有三笔,很多人却不知怎么读
-
华裔连体兄弟,靠表演走红成富豪,迎娶一对姐妹,生下21个儿女
-
东条英机让医生在心脏的位置画了个圈,为何自杀时,却没打中
-
泰王原配遭到冷遇,64岁生日宴冷冷清清,唯有帕公主陪伴左右
-
老照片:美国华裔女星,曾被国人误解,抗战中彻底扭转形象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高邮,你了解吗?
-
【今日历史】1月31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多图]2007中国军情盘点:空空导弹向第四代跨越
-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德国为何拍手叫好
-
一份珍贵的《党课教材》
-
实现祖国统一迈进伟大复兴
-
在人类最古老的酿酒中心,能喝到什么样的葡萄酒?
-
最后一位辞世的开国上将:抗日名将吕正操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