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为何热衷考古和古生物学
香港《南华早报》8月18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中国热衷考古和古生物学今年冬春交替之际,考古学家在四川向全中国公布了一项非凡的考古发现:在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一件黄金面具。它被认为有3000多年的历史。科学家们认为它来自一个名为古蜀国的青铜器时代王国。三星堆遗址非常神秘,网民甚至猜测这些文物属于外星文明。
这件非凡的文物本身足以引起轰动,但也凸显考古学在中国的流行。
让我们探讨一下这种热情背后是什么,这种热情是由中国浩渺久远的历史激发的吗?最简单的答案是“是的”。但也不尽然。
香港大学古生物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迈克尔·皮特曼说,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数千年的书面历史。他说:“尽管中国历史上有不同时期和王朝,但人们回顾过去,往往认为那就是‘我们的历史’。”
香港大学人类学家戴维·帕尔默说,数千年的历史往往被解释为一个“不间断的故事”,了解新的发现或修订旧的历史“丰富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这种与过去的联系变得更鲜明。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城市西安,曾是中国文明的千年古都。然而,众所周知,那里的地铁网络并不大,因为建筑工人在修建基础设施时总会发现重要的考古遗址。西安兵马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它是在1974年被打井的农民意外发现的。
中国对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拥有一些世界上资金最充足的项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金蒙(音)在2018年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正处于“(考古)发现的黄金时代”,令人印象深刻的资金、新技术、高质量的人才和国际合作意味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各地开始飞速开展化石挖掘和收集工作”。
重要考古发现大大促进了所在地的经济活动。例如,2020年中秋节期间,西安接待了1470万人次游客。
但在中国各地也广泛分布着微型旅游景点,比如纪念当地历史的博物馆。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助理教授瑞恩·麦肯锡说:“分散于各地的博物馆真的很好。你看到人们(在展品前)驻足,真正投入地阅读文字介绍。”(作者凯文·迈克斯帕登,陈俊安译)
相关文章
-
镜头下的二战日本甲级战犯:恶魔的末日现场,东条英机畏罪自杀
-
一个以自杀换希特勒关注的女人,生命最后40小时如愿成婚
-
80年代的5大“金饭碗”,当时人人憧憬,如今却沦落为底层职业
-
上甘岭战役: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
为什么总有人说牛顿的理论是抄袭的?
-
国人必备知识:中国历代14朝面积各是多少?哪朝最大?哪朝最小?
-
党史百年天天读|9月7日
-
日本女性婚后为何会冠以夫姓?
-
偷葡萄牙橡胶屡遭失败,中国人助力英国工业革命却惨遭殖民剥削
-
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大功臣:零式战斗机,打破你记录的终究还是美国
-
日本为美军高兴建立妇女防波堤站在夜色里的她们的转行不易
-
钱雁秋犯了历史错误:虎敬晖在历史上不可能是王皇后的侄子
-
[图文]美军太平洋司令称中国航母2012年投入训练使用
-
[图文]墨索里尼变卦激怒希特勒 二战爆发被迫推迟6天
-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为何能和美国硬杠
-
古代的长枪,枪杆是什么材料做的,非铁非木三种材料,还很贵
-
揭秘:45万唐军为何不敌2千突厥?
-
史上最奇葩的盗墓贼:不贪财宝贪美色,只为和墓主共眠,喝墓中酒
-
“失传的奇迹”这种兵器现在真的已经不会再被生产了!
-
在那场侵华战争中,日本皇族几乎倾巢出动,连王妃都有罪
-
中国1000亿建造超级工程,技术难度堪比三峡,仅移民补偿达130亿
-
以色列的复仇:不能让一个德国纳粹分子寿终正寝
-
意大利“国耻”之战:26万大军主动投降,隆美尔一战成名
-
史上比犹太人还顽强的民族,2000年前被灭国,却在1991年成功复国
-
用拟态环境理论,分析蜀地"甲午必乱"的流言以及宋朝治蜀得失
-
她是希特勒的御用“试毒女郎”,十几个姑娘仅存她一人,最怕吃饭
-
他被称为“挪威国家的大英雄”,人们以他为骄傲,却为何遭到逮捕
-
中国史上死人最多的十四次战役:哪场战争最惨烈
-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生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