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二战期间日本学界曾用“和寇”一词代替“倭寇”
似乎是有的人一听说"倭寇",就立即在脑海里漠然地浮现出一副粗野的日本人形象,他们半裸赤足,腰佩大刀,横行海上,进行掠夺。但是这种倭寇形象与历史的真实距离很大。
作为了解"倭寇"真实形象的前提,首先必须弄清"倭寇"这个词是怎样产生、怎样使用的。
最早出现"倭寇"这一名词的史料,据愚见所及,是高句丽广开土王(好太王)的碑铭。这个碑在鸭绿江西岸的中国吉林省集安县,它与所谓的《魏志倭人传》(正确地说应该是《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倭人条)一起被认为是有助于阐明日本古代史的最重要的史料。这个碑的第二段有关于倭及百济与高句丽交战的记载,广开土王十四年甲辰(四O四年)条说:"倭寇溃败,斩杀无数。"不言而喻,这个记载并不是指与中世纪的倭寇同样内容的倭寇,它的意思可以说是"日本侵略军崩溃"。"倭"这个词指日本,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必须注意"倭"是来自外国的他称,不是日本人自身的自称,而且这个他称当中似乎多少带有轻视的感情.也可以认为相当于目前美国人、英国人鄙视日本人为"Jap"的称呼一样。
倭字的使用,一看中国历代的正史,就会更加明确。中国正史中载有日本传的有十五种。可是,"倭寇"这个词是在什么时候作为术语而固定下来的呢?据我的判断是十四世纪中叶以后。
《高丽史》是李氏朝鲜时代文宗元年(一四五一),金宗瑞、郑麟趾等奉国王命令撰写的关于高丽王朝的官选历史书,共一百三十九卷,在为数很少的高丽史料中被认为是最珍贵的历丈文献,即就倭寇问题而言,也是给我们提供丰富史料的历史书之一。
《高丽史》高宗十年五月条记载的"倭寇金州"这一文句,一般认为是倭寇在文字上的最初出现。高宗十年相当于日众贞应二年(一二二三),蒙古人入侵日本是这以后约半个世纪的事情。可是"倭寇金州"当然应该读做"倭,寇金州",倭寇在这里还不是名词,因而不能理解为在这个时期已经存在"倭寇"的固定观念。
倭寇这个词成为名词的时间,中村荣孝的意见是高丽忠烈王四年(一二七八),但是我认为是在高丽忠定王二年(一三五O)以后,即《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等朝鲜史料在记述一三五O年倭寇固城、竹林、巨济等地方时所说的,"倭寇之侵,始于此",或"倭寇之兴,始于此"。这里见到的"倭寇"这个词的用法,显然是作为术语的用法,说明这个时期倭寇观念已经明确固定而为朝鲜人所意识到了。
《高丽史》的记载,在写到日本或日本人的场合,并非全都写成"倭",有时也使用"日本"这一称呼,"倭"还是带有点侮蔑的感情。"倭寇"这一术语必须理解为,是从外国文献中按照原文把外国人称呼的带有憎恶或侮蔑感情的外国语,移植过来未经充分审查研究就成了日本史上历史名词的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不喜欢"倭寇"这个名词,曾经把它从日本史教科书中抹掉过,也有人用史料中从未出现过的"和寇"二字来代替"倭寇"二字,但是使用这种新造名词反而有使倭寇实情含糊不清的危险。最初使用"和寇"名词的好象是赖山阳,而忌避"倭"字,换上"和"字,反而会忽视"倭寇"的本质。
相关文章
-
为何中越战争已经结束40年,越南至今十分低调?看看越军丢了什么
-
苏州革命博物馆里的一块钢板,见证渡江战役胜利
-
揭秘:襄樊战争中关羽因性格所犯下的十大错误!
-
春晚唱《血染的风采》的独腿徐良,病床上喊:我要腿,不要命!
-
给萨达姆判处绞刑的人,都蒙着脸,他们有什么来历,现在如何了
-
武观之战的发生 西河究竟是指哪里
-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选读连载之第十五章节选
-
老照片30年代的蒙古军队清一色的苏式装备
-
中国击毙的第一个日本大将,携带的这些资料,对二战有重大意义
-
李云龙向来不把日军当回事,为何看到穿皮鞋的日军竟想跑
-
美军投原子弹的时候,日军为什么没有拦截?这里告诉你原因
-
上海虹口有哪些犹太老建筑和影视遗迹?这款小程序帮你导览
-
南怀瑾先生:中国文化最宝贵之处,在于提倡孝道(盂兰盆节)
-
重新发现中国海洋文明——解码泉州世遗
-
全球“最开放”国家,当地人的房屋没有墙,混血华裔竟超3万人
-
23年过去了,还记得98年抗洪中牺牲的李向群吗?父亲:替儿子抗洪
-
世界世仇国家,相互之间的争斗超过数世纪,到今天为止仍然不对付
-
揭秘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背后
-
美国大兵与中国志愿军差距有多大?麦克阿瑟告诉你
-
历史上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诞辰
-
四十张沙俄时代妙龄少女老照片,美丽而有贵族气质
-
此人究竟做了啥?遗体已被安葬,却仍被苏军挖出来挫骨扬灰
-
甘肃馆藏精品丨铜燎炉
-
赫鲁晓夫访美,为何提出玩迪士尼,以及和梦露共进晚餐的要求
-
军官培养走后门、靠关系!英国皇家海军为何还能称雄大洋?
-
我国唯一一支外国军队,不能持枪且出门穿便装
-
历史上的今天|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逝世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杀不死”的卡斯特罗
-
她带8个子女改嫁进印度王室,王子为博她一笑,拆掉王冠给她做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