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国民政府同情犹太人 曾计划收留逾十万难民
翻开浩瀚史籍,人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最肯帮助他人的一个民族,历朝历代都有诚心诚意地支援帮助外来民族的感人记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一心一意支援帮助外来民族的历史记载被时间淹没了,成了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了。二战初期,中国国民政府曾计划收留10万犹太难民就是一例。
1938年11月,一位犹太青年因其家庭受到德国法西斯迫害,持枪闯入德国驻法国大使馆,企图刺杀德国大使,结果误将三等秘书杀死。希特勒以此为借口在欧洲发动了大规模的排犹运动,致使欧洲犹太人纷纷逃离。
正当犹太难民走投无路之际,中国的上海对犹太人敞开了大门,使得成百上千的犹太人蜂拥而至。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日军大举入侵的战乱之中,国民政府对犹太人的处境既表示同情,又苦于无法容纳。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都希望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据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记载,1939年3月2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提议,在中国的西南边区划定犹太人特区,容纳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他还设想在中国西南接近国际通道的地方,划定若干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犹太人的居住区,由国民政府或地方政府负责筹划该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设置犹太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构,招收其中的专门人才,进入后方各部门工作,为中国的抗战出力。孙科的提议立刻引起了政府内部的广泛讨论。
中国国民政府对犹太难民的关注,引起了欧洲犹太人的积极响应。一位名叫白尔格拉斯的德籍犹太实业家,在考察了中国的社会环境后,感到中华大地是犹太人相对理想的居住地,于是拟订了《移植中欧犹太人来华之计划》,提出将10万犹太人移居到中国。他在计划里写道:"拟准10万犹太人移住中国内地,中国政府予以保护(移民之权利与义务应与中国公民同等),选择气候上与经济上适宜之一地或数地,供给居住机会,并保障其居留及工作之权利。"为争取中国政府对该计划的支持,白尔格拉斯还表示,每名犹太人入境时将向中国政府交纳50英镑。
在中国国内,民间组织"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也始终关注着犹太人问题。该会于1939年5月派人到上海进行调查,发现犹太人已达万人以上,聚集于租界难民收容所,衣食缺乏问题日趋严重。出于人道关怀和抗战前途考虑,该会积极商讨解决办法。他们在收到了白尔格拉斯的移民计划,认为计划中的多数条款可以接受,少数条款需要补充和修改,于是增加了"犹太人来中国后,须无条件入中国国籍"、"中国方面组织犹太人移民委员会"等内容,形成《犹太人移民中国意见书》,上报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与此同时,白尔格拉斯也致函国民党秘书长朱家骅,商谈解决10万犹太人来华的问题。朱家骅接函后感到事情重大而复杂,需要周密考虑,于是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分析移民计划的利弊。他认为,此计划的有利方面在于可以引起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能够吸收国际资本和技术人才;不利方面在于犹太人善于经商,容易扰乱中国的商业秩序,也不适于农村开发。再说,国籍问题也难以解决,如让他们全部加入中国国籍,势必会与德国产生矛盾。他将自己的分析写成报告直接上报给蒋介石。
正当中国官方和民间都为犹太人来华事宜进行积极筹划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提出了另一种主张,即利用犹太人从事土地开垦。他给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发了一封电报,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云南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数十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很多,如此多的良田弃之可惜。近来听说犹太人云集上海,他们知识丰富,财力雄厚,如果能将他们移到云南开垦荒地,必定一举而多得。但龙云对自己的主张是否可行并没有十分把握,他恳请张群上报国民政府,让政府定夺,如有可行性,立即拟订具体办法。张群接到电报后,立刻向行政院作了报告。
随着多种建议和计划的提出,容留犹太人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引起了国民政府高层及蒋介石的高度关注。国民政府认为,即使抗战战事再紧张,条件再困难,也要将这一问题圆满解决。蒋介石在接到孙科的提议后,当即批复:"原则同意,交行政院筹议。"行政院按照蒋介石的指示,专门召开会议,就犹太人国籍、领事裁判权、内地居住、入境手续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1939年4月,国防最高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行政院决议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将犹太人分为有国籍和无国籍两部分,帮助的主要对象是无国籍犹太人,他们在中国驻外领事馆将得到特别通行证,准许进入中国国境;入境后暂时寄居于通商口岸,不往内地安排;在就业方面,各级政府予以特别照顾。这一决定作出后不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犹太移民计划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国民政府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1939年7月21日,行政院就收留犹太移民计划再次召开审查会,内政部、外交部和经济部也派了代表参加,提出3项基本原则,对白尔格拉斯的计划提出6点办法。其核心内容是:犹太人可进入中国境内,无国籍者享受特殊待遇,有国籍者与其他外国人同等待遇,均只能分散居住于通商口岸;成立移民委员会;成立专门运送犹太人来华的运输公司一事与中国现行法律不符,不予批准;每一犹太人入境,须携带200英镑;其余问题处理方法不变。至于龙云的建议,等上述条款具体实施时再行磋商。这些原则和办法是国民政府的最终决定,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至此,容留犹太人的计划尘埃落定。
然而,随着抗战战局的急转直下,中国沿海城市几乎全为日军占领,不可能容留大量犹太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越来越艰苦,国民政府难以为如此众多的犹太人提供有效的帮助。中国大规模收留犹太人的计划虽然最终没有全面实施,但当时中国人这种热情无私的救助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却被许多犹太人牢记在心里。
国民政府曾想建犹太人特区接收十万难民
提起犹太人在二战中被迫害的悲惨历史,许多人都会想到,当年的上海曾敞开怀抱,使几万犹太人得到庇护,免遭被杀戮的命运。其实,中国对犹太人所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国民政府曾制订过一个大规模容留犹太人的计划,但由于抗战形势的恶化未能全部实现。
![[图文]国民政府同情犹太人 曾计划收留逾十万难民 [图文]国民政府同情犹太人 曾计划收留逾十万难民](https://imgcdn.qiquwen.com/uploads/arcfiles/image/2017/1510824915632122.jpg)
借助犹太移民进行抗战
1938年11月,一位犹太青年因其家庭受到德国法西斯的迫害,持枪闯入德国驻法国大使馆,企图刺杀大使,结果误将三等秘书杀死。希特勒以此为借口在欧洲发动了大规模的排犹运动,致使欧洲犹太人纷纷逃离。中国的上海对犹太人敞开了大门,成百上千的犹太人蜂拥而至。然而,当时的中国也处于战乱之中,国民政府对犹太人的处境既表示同情,又苦于无法容纳。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希望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图:二战期间,滞留上海的犹太人在领取救济食物
1939年3月2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提议,在中国的西南边区划定犹太人特区,容纳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孙科阐述了建立犹太人特区的3点理由:奉行孙中山先生援助弱小民族的遗训;争取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利用犹太人的人力和财力,加强抗战力量。孙科还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他设想在中国的西南边区,接近国际通道的地方,划定若干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犹太人的居住区,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负责筹划该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设置犹太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构,招收其中的专门人才,进入后方各部门工作,为抗战出力。孙科的提议立刻引起了政府内部的广泛讨论。
![[图文]国民政府同情犹太人 曾计划收留逾十万难民 [图文]国民政府同情犹太人 曾计划收留逾十万难民](https://imgcdn.qiquwen.com/uploads/arcfiles/image/2017/1510824915868576.jpg)
图:龙云曾建议吸纳犹太移民开垦云南的荒地
犹太实业家想向中国移民10万
就在中国政府讨论如何收留犹太人的同时,一位名叫白尔格拉斯的德籍犹太实业家也在千方百计地为欧洲犹太人谋生路。 图:龙云曾建议吸纳犹太移民开垦云南的荒地
白尔格拉斯制订了一个庞大的犹太人移民计划,打算向各国移民30万至50万人。他考察了中国的社会环境后,感到中华大地是犹太人相对理想的居住地,于是拟订了《移植中欧犹太人来华之计划》,提出将10万犹太人移居到中国。他在计划里写道:"拟准10万犹太人移住中国内地,中国政府予以保护(移民之权利与义务应与中国公民同等),选择气候上与经济上适宜之一地或数地,供给居住机会,并保障其居留及工作之权利。"为争取中国政府对该计划的支持,白尔格拉斯还表示,每名犹太人入境时将向中国政府交纳50英镑。
民间组织建议犹太人入中国籍
在中国国内,民间组织"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也始终关注着犹太人问题。该会于1939年5月派人到上海进行调查,发现犹太人已达万人以上,聚集于租界难民收容所,衣食缺乏问题日趋严重。出于人道关怀和抗战前途考虑,该会积极商讨解决办法。恰在此时,他们收到了白尔格拉斯的移民计划,认为计划中的多数条款可以接受,少数条款需要补充和修改,于是增加了"犹太人来中国后,须无条件入中国国籍"、"中国方面组织犹太人移民委员会"等内容,形成《犹太人移民中国意见》,上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与此同时,白尔格拉斯也致函国民党秘书长朱家骅,商谈解决10万犹太人来华的问题。朱家骅接函后感到事情重大而复杂,需要周密考虑,于是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分析移民计划的利弊。他认为,此计划的有利方面在于可以引起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能够吸收国际资本和技术人才;不利方面在于犹太人善于经商,容易扰乱中国的商业秩序,也不适于农村开发。再说,国籍问题也难以解决,如让他们全部加入中国国籍,势必会与德国产生矛盾。他将自己的分析写成报告直接上报给蒋介石。
正当官方和民间都为犹太人来华事宜进行筹划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提出了另一种主张,即利用犹太人从事土地开垦。他给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发了一封电报,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云南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数十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很多,如此多的良田弃之可惜。近来听说犹太人云集上海,他们知识丰富,财力雄厚,如果能将他们移到云南开垦荒地,必定一举而多得。但龙云对自己的主张是否可行并没有十分把握,他恳请张群上报国民政府,让政府定夺,如有可行性,立即拟订具体办法。张群接到电报后,立刻向行政院作了报告。
蒋介石下令研究犹太移民计划
随着多种建议和计划的提出,容留犹太人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引起蒋介石的高度关注。他意识到,即使战事再紧张,条件再困难,也要将这一问题圆满解决。他接到孙科的提议后,当即批复:"原则同意,交行政院筹议。"行政院遵照蒋介石的指示,专门召开会议,就犹太人国籍、领事裁判权、内地居住、入境手续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1939年4月,国防最高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行政院决议的基础上作出决定:将犹太人分为有国籍和无国籍两部分,帮助的主要对象是无国籍犹太人,他们在中国驻外领事馆将得到特别通行证,准许进入中国国境;入境后暂时寄居于通商口岸,不往内地安排;在就业方面,各级政府予以特别照顾。这一决定作出后不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犹太移民计划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国民政府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1939年7月21日,行政院就收留犹太移民计划再次召开审查会,内政部、外交部和经济部也派了代表参加,提出3项基本原则,对白尔格拉斯的计划提出6 点办法。其核心内容是:犹太人可进入中国境内,无国籍者享受特殊待遇,有国籍者与其他外国人同等待遇,均只能分散居住于通商口岸;成立移民委员会;成立专门运送犹太人来华的运输公司一事与中国现行法律不符,不予批准;每一犹太人入境,须携带200英镑;其余问题处理方法不变。至于龙云的建议,等上述条款具体实施时再行磋商。这些原则和办法是国民政府的最终决定,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至此,容留犹太人的计划尘埃落定。
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中国沿海城市几乎全为日军占领,不可能容留大量犹太人;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越来越艰苦,国民政府难以为如此众多的犹太人提供有效的帮助。最终,中国大规模收留犹太人的计划没有全面实施。
相关文章
-
张震将军回忆:新四军打响东征的第一枪 窦楼村之战
-
甲午战争前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活动遍布中国城乡
-
蒋经国墓,蒋经国逝世30年一直没下葬,其遗愿是想要葬回故乡溪口
-
日本最崇拜的“两个半”中国人,这“半个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
蒙古四大汗国:哪个汗国的实力最为强大?
-
聂帅救助两个日本女童,40年后来中国谢恩,叫聂帅“活菩萨”
-
世界历史上最悲惨的女性,当属日本,该国女性被忽悠了千年之久
-
这个日本首相,曾有个中国名字,他想干啥?
-
“上帝之鞭”阿提拉,为什么没有东进攻打中国?因为一个致命原因
-
[图文]印度战俘:永远不忘中国政府的恩情!
-
“狼群战术”让德军在二战中横霸海面,日军为何不用此对付美军
-
金庸笔下最惹不起的四个老头,有主角光环都没用
-
武松“斗杀”西门庆为何轻判?白居易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
纵观千年,是谁丢掉了中国人的尊严?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
汝州之战:李自成内亚战术对孙传庭车营的完胜
-
希特勒上台后到底干了啥,英法为何会害怕
-
新冠疫苗副作用大?这些你应该知道!
-
这场战争被誉为英国波澜壮阔的史诗,其实就是一群村长的械斗
-
实锤了!美搜集731部队细菌战资料牵头人,均来自德堡!
-
中国54式威力强大甚至能够一枪打死三个人
-
越军称潜艇跟踪中国航母群3天未被发现
-
艺术品里的历史:象征拜占庭建筑艺术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
古代人打仗铠甲里面还穿什么吗?简述欧洲骑士的武装衣
-
一日本兵被政府宣布死亡,失踪60年,“复活”后说:对不起中国人
-
越军吹嘘这个要塞能守3个月,没想到解放军猛攻7天给拿下
-
二战前后的波兰,东西边界为何变化那么大?
-
九一八,铭记!
-
河南省一个县,人口超40万,名字是汉武帝所赐!
-
四十张沙俄时代妙龄少女老照片,美丽而有贵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