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数字教育:与出行、物流领域“同出一辙”,铺平最后一公里?
猎云网注:出行和物流领域用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所传递出的意思无外乎将服务触及目标用户。映射到数字教育身上,难点也是在线下落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铺平数字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文章来源:Alter聊IT(ID:spnews),作者:张贺飞。
#家长该不该替孩子背书包#的话题被炒上热门,有人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自力更生的品格,也有人吐槽“孩子书包那么重,家长背个包咋就不行了?”
好事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小学生课本的重量在0.3—0.5Kg之间,每天要带6本课本,还要背上同步阅读教材、写字教材、作业本、练习册,以及铅笔、中性笔、水彩笔等等,重量几乎在20斤上下。体重60斤的孩子,背上20斤的书包,几乎是士兵负重跑的比例。
只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时常出现在数字教育相关的报道中,可为何解决不了小学生书包的重量?
数字教育的“走红”
2012年,教育部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说法,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同时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数字教育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登上舞台。
不过数字教育的“走红”,恐怕不是为了给小学生的书包减负,而是数字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世上所有的商业机遇,都离不开四个原动力,要么技术变了,要么用户行为变了,要么政策变了,要么经济环境变了,数字教育连中四元。
技术的变革是毋庸置疑的,如同造纸术出现之后,竹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雕版印刷的纸质书籍,读书也从贵族行为逐渐向平民阶层渗透。
到了2012年,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小孩子们下课后有电脑、有iPad,课堂上却还继续枯燥的黑板教学。如果彼时就能预见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驱动数字教育的原动力似乎还要再强烈一些。
从人口结构上看,90后和00后是典型的互联网原住民,数字教育不缺少扎根的土壤,加上教育部在2012年的政策风向,以及数千亿元的教育信息化经费,自然引发了属于数字教育的红利期。
数字经济的崛起大抵是最重要的隐性驱动。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27.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同时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风口接连出现,数字化人才也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缺口。人才从哪里来,公司间可以相互挖角,国家间可以人才引进,长远的规划还是从“娃娃”抓起。
技术G点、政策利好、人口庞大、前景长远,国内数字经济可以说“起步即高潮”,不仅在2013年前后爆发了在线教育创业潮,2010年成立的网龙华渔教育、传统教育巨擘新东方等,也纷纷参与其中。
体型庞大的偏科生
六年时间过去,数字教育已经是万亿规模的市场。
根据德勤的研究报告,2020年教育产业的规模在3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2.7%。同时数字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数千家的掘金者,却也出现了不那么和谐的现象:一个体型庞大的偏科生。
比如说数字教育的玩家中,过度集中在线上平台。在线教育的初衷没有错,诸如在线课程、1对1教学、语言类培训等等。只是学校和家庭都是教育的核心,在线教育仅仅解决了家庭场景下的教育问题,数字教育的木桶仍存在短板。
事实也如此,在线教育的赛道上涌入了大量玩家,产品和课程五花八门,且总能够让父母心甘情愿的为孩子花钱。问题是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愈发庞大,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闭环依旧存在。好比说我们看到了小学生厚重的书包,却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学校本身就有英语课程,回家还要在网上找1对1教学的外教呢。
IT桔子梳理了在线教育过去一年的583起投资事件,其中70%以上的投资集中在A轮以前,早教和K12成为最热门的投资赛道。一方面早教和K12是家长最愿意花钱的阶段,也是在线教育领域的现金奶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投资的初衷不是教育,而是纯粹为了赚钱,市场不畸形才怪。
在线教育的玩家和投资者,绝大部分来自教育行业网外,虽然瞄准的可能是学校师生的刚性需求,切入方式照旧是剥离传统教育的。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迎合用户对效率、成本的追求,试图颠覆传统教育,实现“猪身上剪羊毛”的商业模式。
结果就是数字教育行业“轻内容重硬件”的乱象,内容领域盗版泛滥,即便是好的内容也一定要捆绑硬件才能落地。小学生的书包仍然很重,家长和学校在数字教育上的投资却一分未少,这才是症结所在。
铺平最后一公里
出行和物流领域用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所传递出的意思无外乎将服务触及目标用户。映射到数字教育身上,难点也是在线下落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铺平数字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网龙副总裁陈长杰
以往对数字教育如何落地的讨论有很多,但网龙副总裁陈长杰在本月18日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议程之一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演讲中给出了新回答,其中的样本就是网龙旗下的网龙华渔教育。
1、全球化的投资布局,将海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内容等引入国内,进而提供数字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
2014年开始,网龙华渔教育开始加大战略投资,比如全资收购英国上市公司普罗米休斯,收购香港科技企业创奇思旗下移动方案业务,投资世界顶尖的全息影像技术公司ARHTMedia,收购美国专为K12儿童提供创新教育游戏的JumpStart,以及收购全球教育网络平台Edmodo。
这些公司有的生产硬件,有的生产内容,有的擅长平台和用户经营,又分属于数字教育的不同环节,帮助网龙华渔教育构建了数字教育的整体解决方案,要解决的是数字教育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在进行全球化扩张,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网龙网络公司先后两次和俄罗斯在数字教育领域达成重大合作项目,并且与印度、南非、巴西、埃及、土耳其、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2、扮演连接者角色,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与优质资源方合作,进而推进数字教育的落地。
陈长杰公布了这样一份合作名单,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北德克萨斯州大学、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都在其中,一起投入智慧学习研发,布局产学研的顶层设计。
以华渔的“101教育PPT”为例,瞄准的是教师的备授课痛点,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覆盖面广、素材类型多样的教育资源库,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互动,帮助教师能更简单、快速地调用全学科教育资源及课堂工具。此款软件在今年添加了对教师备课更有帮助的“AI助教”,此技术基于大数据和AI,可以教授不同专业。相比于独立于校园教学场景的在线教育,这类产品或许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3、加速学习和生活的融合,探索新奇有趣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地为学生减负。
倘若把学生厚重的课本都换成电子教材,“家长该不该替孩子背书包的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类似的场景构想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难点有两个:一是用科技手段提升学习效率,二是引导学生的兴趣化学习。毕竟家长不喜欢孩子每天对着电脑玩游戏,学校还有升学率等摆在眼前的KPI。
网龙华渔教育的思路或许值得借鉴:今年8月份和人教社签署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教材教辅的数字化,意在提高学校的授课效率;在兴趣化学习上,具有代表性的是一款名为“101创想世界”的,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快速创作出高质量的2D、3D、VR作品,在授课时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创造有趣、建构式的学习。
结语
相比于六年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给了数字教育又一波技术红利,也给了解决老问题的新答案。至少相比于数字教育兴起之初的野蛮生长,行业生态逐渐理性起来,仍有人将教育看作是一个赚钱的生意,但也出现了大批诸如网龙华渔教育等铺平最后一公里的玩家。
相关文章
-
“暴走漫画”向叶挺亲属正式公开道歉:深感内疚和悔恨
-
【虎嗅早报】腾讯回应多闪弹窗消息:纯属偷换概念的无稽之谈
-
特斯拉Autopilot软件负责人离职加入VC公司
-
Visa CEO:加密货币看起来更像一种商品,而不是支付工具
-
Swarm完成7200万美元融资,区块链发展迎来新机遇
-
经营30多家天猫店,双11销售18亿,卖身5年后它终于赎回了自己
-
百度“被死亡”刷屏其实是用户体验太“痛苦”的反馈
-
视频号打通微信支付,官方曝光四种私域运营玩法!
-
腾讯云闯北美
-
为什么春节红包这么猛?
-
无法向微信好友发淘宝、抖音链接?一消费者向腾讯提起反垄断诉讼
-
独家|青松基金投数百万元仨90后小伙让用户集体创作沉淀近万个故事
-
热点|小米发公告称部分调研机构统计有误:第一季度手机出货量2750万台
-
黄峥:拼多多Q3继续强增长,中国农业将被AI、5G和物联网彻底改变
-
自媒体小白适合搬运那些平台
-
苹果发布新春大片《女儿》,这次的iPhone没有「外挂」了
-
华为P50系列发布,惊叹之余,别忘手机网站对企业的重要性
-
ipad录屏保存在哪
-
网约车第一股Lyft上市滴滴和Uber路在何方?
-
小程序能为在线教育解决什么问题?功能有哪些?
-
制作视频用哪些工具方便
-
初中生8天赚1万7;流量明星数据造假;车牌可加emoji
-
vivo手机设置永久亮屏
-
Killer E3000网卡发布:首次支持2.5G以太网
-
猿辅导完成新一轮 3 亿美元融资,腾讯领投
-
抖音的焦虑:算法“疲劳”,商业化进程缓慢
-
传新东方内部座谈称周末、寒暑假不能上课,俞敏洪:没开过这个会
-
调查:44%的iPhone用户打算购买iPhone13
-
企业内训|TOP10手游公司,跨界互联网教育产品,如何玩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