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古代“寒衣节”:设火炉吃汤面 烧衣寄哀思
图为莫高窟第61窟“火宅喻之歌舞儿童”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11月8日是农历十月初一,为中国传统的“寒衣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梳理归纳敦煌石窟中有关寒衣节的来龙去脉以及古代习俗称,“送寒衣”是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将冥衣焚化给祖先。然而在古代,十月初一不仅代表一份缅怀,更有丰富的寓意在其中。
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的地位和清明、中元一样重要,但其来源却大不相同。据了解,秦汉时,十月初一是被当做岁首来对待的,相当于现在的春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宣布以十月为岁首,即十月为正月,尔后汉高祖亦以十月为岁首,斋戒祈祭、举办宴会等庆祝活动样样不落。
图为莫高窟第61窟“二人推磨”(五代)。敦煌研究院供图
直到汉武帝改用夏正之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十月朔才回归到单纯的十月初一,而不具备岁首的含义。历法虽改了回去,古代的遗俗还仍在流行。唐宋时敦煌的十月朔还保留着不少活动。如秦汉时期十月朔的飨会(即宴会),被后世的敦煌人保留延续了下来。这场宴会上并没有特殊的山珍海味,而是流行吃民间色彩浓厚的“馎饦”(一种水煮的面食)。
农历十月,北方城市到了要集体供暖的时节。古代敦煌人借着一膛暖炉,也可达到室外瑟瑟发抖、室内如沐春风的效果。古代朝堂对设炉取暖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在每年十月初一这天才可进暖炉炭。
十月初一开炉取暖、置酒聚饮的习俗,被称为煖炉或暖炉会。敦煌文献对此有更详尽的说明。《寺院破历》:“十月一日戒火,造饭面壹斗。”此处的“戒火”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此日设火时,要避讳直言生火、置火;二是提出警戒,敦促人们取暖时更要防范火灾发生。
冬日来临时,给远方的亲人寄送寒衣,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景观。敦煌壁画上的蒙古族供养人,就喜欢行动便利又绝对保暖的窄袖袍服。而远赴他乡服役的士兵,尚能收到一件思妇亲手制成的寒衣,但山川迢递战事无常,多少征夫一去不复返。征夫下落难寻,家中的亲人“造得寒衣无人送”,在生死茫茫之际,寒衣既送给生者,也送给死者。
在寒冬来临时,人们亦想给亡故的亲人送去御寒的冬衣。宋代的十月初一,就出现了拜坟祭祀,烧送冥衣的习俗。晚上在一番祭奠之后,人们呼唤着亡者的名号,将寒衣焚于门前或墓前,谓之“送寒衣”。
初冬时节,寒气渐浓。古人围着新设的火炉,吃着带汤的面食,感受曾经的“秦岁首”。又以寒衣加身,同时不忘逝去的亲人,烧去冥衣寄托哀思。敦煌研究院认为,今时,寒衣节虽已没有作为“岁首”的一系列遗俗,亲人之间的牵挂却从未断绝。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鲜卑人去哪了?其实我们都有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
-
他笔下的南京胜景,让乾隆也爱不释手
-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曾荒唐地向宋庆龄求婚想成为接班人
-
古人绝密隐私:古代女人来月经了怎么办
-
盘点全球拍出天价的十大中国文物,每一个都价值连城举世无双
-
历史上赵姬长相复原图片:赵姬相貌复原(本是秦始皇生母)
-
大汉奸石友三,军统多次锄奸未成,为什么此人一次就擒拿成功
-
【小历史】美女任他挑,他却另纳寡妇为妾,结果他活到...
-
“黄花闺女”为何成少女专称?寿阳偶成梅花妆,后人对镜贴花黄
-
没城府的人很容易吃亏,背熟这一句“口诀”,做个精明的好人
-
暗窑除了养姑娘,还养着一群壮汉,因为有件事老鸨出面不好办
-
致敬英雄、传承精神······又是一年清明时
-
红色记忆·讲述|宋学义的“华北解放纪念章”
-
1947年蒋介石来到延安,听了村民一番话后,他彻夜未眠
-
史海遗珠:唐代人的那些趣事,来俊臣父亲竟然叫来操
-
三国将领袁术手下的主要谋士都有哪些
-
党史学习教育|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化危为机?
-
朱祁镇为什么被称为大明战神?讽刺的说法(差点导致灭国)
-
光绪和乾隆的关系是什么 是嫡系吗
-
我国历史上寿命超过70岁的皇帝只有10个,其中开国皇帝有几个
-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
西施真容究竟多美?复原图神似某女星,难怪吴王夫差为她废弃后宫
-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张择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京口瓜洲的京口是现在哪个城市的古称:江苏镇江(扬州)
-
本来分餐制才是古代主流的餐饮方式,为何后来被合餐制所取代
-
第一预言奇书《推背图》鉴赏
-
江苏17区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
历史上最丢人的朝代?清朝(政治腐朽)
-
别被英雄主义所蒙蔽,真实的三国有多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