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怎样才能考中进士?
进士科是古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隋炀帝时初设进士科,到唐代时,在多达50多种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被读书人视为科举正途。其考试内容,刚开始为时务策五道,另外贴一大经(当时将《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小经),即5个关于时事政治的论述题,另外则是考察其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为考察学生对学问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加两篇诗赋,这对考生的文学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诗赋本对个人灵感的依赖性比较大,在考场上强迫考生做诗赋,效果并不理想,往往逼考生造就大量浮薄忸怩之辞。
在唐代,进士考试一般都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的春天,孟郊当时就是春天放榜后,当时正在春花妖娆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进士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主教官有十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大臣,考生进场时要搜身,不得携带作弊工具进场,但可以带韵册进场,即现在的字典。考场四周布有兵马巡逻,戒备森严。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一天从昼至夜烧三根烛尽为止,要连考三场:一经贴;二杂文;三策文。每卷定去留,即必需三卷全部通过才有可能进士及第。因此,唐代的科举制度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也由此可得知,古人考进士之难,难于上青天,比今天的学子们考北大清华难多了。
进士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即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考取进士后,名扬四海,光宗耀祖,就算你不走仕途,找工作也易如反掌。因此,考取进士即是走上了青云之路。
自隋唐至清,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人数大约有10万上下。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才能卓著的群体,古代许多大政治家、文学家、学者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王勃、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兄弟等,明代的张居正、徐光启等。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故宫建筑为何频发火灾?
-
魏晋南北朝时期厨师的饭前准备工作有哪些呢?
-
西游记有哪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秘密?唐僧九世轮回,全部被沙僧吃掉
-
明朝时期出现过哪几个权势滔天的宦官?
-
李唐皇室血统之谜 李唐皇室有外野蛮精悍之血?
-
此人打起仗不怕死却怕当官,气得上级拔枪顶他脑门,后成开国少将
-
北京孔庙修建比故宫还早114年,元明清三朝614年持续打造规格媲美紫禁城
-
流动的江南︱衢州:孔夫子在江南
-
他被白求恩誉为最坚强的硬汉,割掉九个脚趾不吭一声,后授衔少将
-
中国古代传统的六位军神:李靖上榜,第一杀敌百万成杀神
-
曼特尔龙:欧洲大型恐龙(前肢只有后肢一半/长7米)
-
“汽车轮子还比不上爸爸的一双脚”
-
望梅止渴的主角
-
东罗马为什么不帮西罗马 东罗马不援助西罗马原因是
-
老人去文物局上交文物,不见专家不交,专家追问出处老人坚决不说
-
百年党史每日学(七十二)
-
明朝的贡品、康熙钦点的沁州黄!
-
牛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科(长8米/长有一对长尖角)
-
坏了女孩清白的段鹏,为何没有被撤职处理?不看看李云龙为他做了啥
-
曹操诛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还有“衍圣公”?其实我们想复杂了
-
此人明明是位奸臣,为何康熙对他特别好?结局也是善终
-
他是崇祯帝在位时最为得意的大将之一,却被崇祯无情杀死
-
小型植食镰刀龙:二连龙 长达4米(拥有巨大指爪)
-
勾践为何赐死文种?文种为什么甘愿自杀
-
金庸武侠:这些人既是武林高手,又是神医!
-
安徽将冷淡漠视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家暴不再是家务事!
-
太平天国李秀成为何失败 因顾己不顾人顾私不顾公?
-
西汉已有ufo入侵 这是真的吗
-
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