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修建比故宫还早114年,元明清三朝614年持续打造规格媲美紫禁城
从著名的皇家级喇嘛庙——雍和宫,向南步行100多米,就来到了老北京最有文化的地方:孔庙+国子监。
一进孔庙的先师门,首先就会看到孔子的塑像;孔子的手势是很有讲头的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坐标: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界儿。中国四大文庙中唯一与皇家沾上边的(还有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年)开始重建, 历经明宣德、嘉靖、万历, 清顺治、 雍正、 乾隆重建重修。
光绪帝升祭祀孔子为大祀;自此孔庙九五开间、红墙黄瓦,其规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建筑等级,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升祭祀孔子为大祀,将正殿扩建为"九五"开间,红墙黄瓦,重檐庑殿顶最高皇家等级的雄伟建筑。到清朝灭亡,北京孔庙扩建工程依然没有完工,修缮仍继续进行,到了1916年(民国5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孔庙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布局。
大成殿,皇家祭祀先师孔子时使用。祭孔大典时,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
虽然经过历代重修,孔庙结构基本上保存了元代风格。整座孔庙占地约22000平方米;从南向北共分成了三进院落,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
孔庙正门——先师门为元代所立,明清两代虽多次修葺,仍保留元代风格(小编实在是眼拙,看不出元代与明清两代的差别)。门前除了立有例行的琉璃牌坊之外,还有一座下马碑。下马碑刻满、汉、蒙、回、藏、 托忒文等六种文字,至此武官下马、文官下轿,步行而入。
孔庙之外的下马碑;所有官员见到此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入内
入得第一进院子,东侧设有神厨、井亭、宰牲亭;西侧有神库、致斋所等;这些设置更多的功用是为了祭孔的时候做各种准备工作的。
值得重点提一句的就是:大成门前的孔子雕像;孔子双眼深邃的看着远方,五缕长髯下垂,跟古时候的一般读书老头没啥区别。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双手姿态酷似一个“人”字。
据专家考据:孔子手势的意思:双手合“爻”以交五,求天地万物和谐;手持木杖以问天,从而获得教书育人的资格。
元明清三代进士碑共计198通
再就是,院子的东西两侧的进士碑亭: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通;其中元代3通,明代77通、清代118通。题刻元明清三代各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共计51624人。 在众多的进士当中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人如张居正,于谦、徐光启,严嵩,纪昀、刘墉及近代名人刘春霖、沈钧儒等。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 进士题名始于唐代雁塔题名;据说当年韦肇及第,偶而题名现今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大雁塔之上,故而得名。后来苏轼、苏辙等登科及第者皆纷纷仿效题名于塔上。 北京孔庙院内的题名碑是元朝皇庆二年(1313)开科取士后建立的。将及第进士的信息题名于碑上,借以显宗耀祖。 后来,明朝时往往会把元代碑上的刻名磨去,再刻上明代进士的姓名。故而元代题名碑已不多见,仅有的3通是清康熙年间国子监祭酒吴苑在挖地时发现的。
大成殿中孔子的牌位,上面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题字;这样重要的位置不知为何不是康熙皇帝的题字
整个孔庙经历三个王朝的不断打造,对于孔子的尊崇也不断升级;最终达到与故宫、天坛相媲美的皇家九五至尊。彰显了中国古代君王对于教育的重视,并尊孔树儒、以科举教育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创建伊始,元成宗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号诏书”石碑,现仍耸立在大成门前。
明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崇圣祠,在全社会提倡“百善孝为先”。
崇圣祠,为祭拜孔子5代先祖而建
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亲谕孔庙使用最高贵的黄琉璃瓦顶,给予孔庙以皇家的待遇;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的礼节升为大祀,孔庙最终达到“九五至尊”无上的高度。
同时,在大成殿中不仅供奉着孔圣人的排位,两边设有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圣人以及古代十二哲”牌位。
孔庙不仅仅祭祀圣人孔子,还同时祭拜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圣人以及古代十二哲
孔庙不时会有各种年龄段的学生前来观光学习,孔子像、大成殿、崇圣祠整点演出的大成礼乐表演,都会给这些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天之骄子尊师重教的人生观树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
孔庙前来参观学习的更多的是学生,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部分,尊师重礼是很重要的部分
北京孔庙的修建比紫禁城整整早了114年。
从元大德六年(1302年),到光绪最后一次修缮结束1916年,前后历经614个年头。
在崇圣祠 ,每天10、11、14、15、16点,有大成礼乐表演
相关文章
-
中国汉字为什么要用外国字母做拼音
-
巴顿之死:艾森豪威尔为何成了第一嫌疑人?
-
陆姓起名: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
为什么说古代打仗耗费粮草,难道不打仗就不吃饭吗?
-
红学是干啥的:研究《红楼梦》的(跨越多个领域)
-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除官妓?
-
百年前北方农村老照片:房屋破败道路泥泞,农民穿粗布衣服
-
助李世民一统天下的府兵制,为什么到了盛唐就不灵了?
-
皇帝驾崩后后宫的嫔妃们怎么处理,有的下场凄凉
-
党史天天读|中共六大为何选择在莫斯科召开
-
揭露独裁者金正日绝密的私生活
-
为何李姓出皇帝,张姓出道士?原来跟老祖宗有关
-
我国最奇特的一个字,千年来都是同一个读音,可能你的读法也错了
-
昭君出塞之谜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介
-
周公辅政时周公为何没有取代年幼的周成王
-
古代通缉画像不靠谱怎么办?随时查验身份证,包庇一人全村连坐
-
“二十一条”背后的博弈 导致延长旅大租期
-
清朝为何有“妃子25岁后不能侍寝”的规矩
-
“男性女化”的朝代,是什么结局?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就是例子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何昆: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
-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竟然确有此人,山东一千年古墓内暗藏着她的秘密
-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是哪十首?每首都熟悉(堪称千古绝唱)
-
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5个谜团,它们是什么?直到现在也还没解开
-
皖南古代石雕人像初探(下)
-
《红楼梦》里的人如何品茶?妙玉和贾母都是高手
-
张巡、许远信仰的降福总会(一)
-
揭秘毛泽东在延安为何拒用电灯?
-
黄埔军校名将众多,但是能够配得上千古名将称号的将领,只有一人
-
庄重:淮海战役日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