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什么叫正月,而很少叫一月?这一时期,中国人一年可以过四次年
正月初一,在清明时期也称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指太阳出地平线之时,即一日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之后,历法改为国际通用的西历,于是,公历的1月1日就成为了元旦,而传统的元旦则变成了春节。
(1912年1月1日,上海在庆祝民国改元)
在中国古代,正月初一其实是个政治节日,是人为定的,老百姓什么时候过年,涉及到奉正朔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问题。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隆重的,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当时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朝会,一般最为隆重,每年以元旦、冬至和万寿节(皇帝的生日)举行的朝会最为盛大,称为“大朝仪,此外,在每个月的朔望日,皇帝也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称为“常朝仪”,朔日是每个月的初一,这一天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朝向地球,在夜空之中,看不到月亮;望日是每个月的十五,这一天夜空会出现满月。
(清朝在太和殿举行的盛大朝会)
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仪式,之所以很隆重,是因为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月初一,即是一年的第一个月,也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正朔”,正朔其实就是正月初一,正指的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即正月,朔是指一个月的第一天,即朔日,正月初一就是“正朔”,正朔在中国古代是天子权力的象征,改朝换代之际,忠于哪个皇帝,也称奉何种正朔。
孔子也非常重视什么时候过年的问题,《春秋》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为孔子所编定,《春秋》的第一句话是:“元年春,王正月。”鲁隐公元年正月,鲁国并无大事,但却记了一下时间,写作:“元年春,王正月”,《春秋谷梁传》解释道:“元年春,王正月。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在《春秋》一书中,每到记载年初之事,必说:“某年春王正月”,“春”指的是一年的开始,所谓“岁之始也”,“王”是指周文王,而非鲁国君主,鲁国君主的爵位是公爵,不能称王,“王正月”即是大一统的意思,周正以子月(夏历十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鲁国的一年之始,是周朝的正月,也就是说鲁国仍然奉周文王的正朔,忠于周天子,但是在鲁桓公当政期间,记载年初之事,并未用“某年春王正月”,而是称“某年春正月”,因为在孔子看来,鲁桓公是弑君而立,没有资格奉周天子的正朔。
(明朝人绘制的孔子画像)
每年的正月,都是一月,每个月的朔日都是初一,奉何种正朔有区别吗?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奉正朔呢?其实,在夏、商、周时期,正月的月份并不是固定的。
先秦时期,中国有六个版本的历法,称为“古六历”,分别是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古六历都是阴阳合历,一个回归年都是365.25天,一个朔望月是29.53085106天,19年7闰,即日期都是相同的,与我们现在的农历(夏历)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是岁首不同,也就是正月所在的月份不同,通俗一点讲,就是过年的时间不一样。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个回归年)
按照干支纪月法,一年的十二个月,分别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
黄帝历、周历、鲁历皆以子月为正月,称为建子,也就是说在周代的时候,现在的农历的十一月初一,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鲁国奉周朝为正朔,孔子就是在十一月初一过年,当然,周历当中的子月(夏历十一月),即是周历的正月(一月)了。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称为建寅,寅月所在的那个月正好是在立春的前后,我们现在使用的即是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所以是正月初一过年,过年的时候恰好在春天,因此也可以叫春节。但如果以子月、丑月为正月,就不能叫春节了,因为,十一月、十二月还是冬天。
(明朝宫廷正月十五热闹的景象)
殷历以丑月为正月,称为“建丑”,以丑月为正月,其实就是以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岁终,以小寒、大寒所在的月份为岁首,商朝人是在夏历的十一月初一过年。
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称为“建亥”,以亥月为正月,其实就是以立冬所在的那个月份为正月,秦始皇至汉武帝年间,施行的是颛顼历,在夏历的十月初一过年。
周历本来是以子月为正月的,但是,进入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衰落了,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不再奉周朝的正朔了,一共出现了六个版本的历法,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虽然,每年、每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但是元旦的时间不一样。如果我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年当中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历的话,是真的可以过四个“春节”的,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都可以过年。
秦国直到秦武王时期还奉周朝的正朔,以子月为正月,到了秦昭王时期,开始使用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统一了历法,各个地方都实行颛顼历,秦朝人是在十月初一过年,立冬前后就过年,而农历的十月,其实天气还很暖和,是在秋季,秦人是在秋天过年,秦朝的正月初一不能称为“春节”,因为,这个月还是在秋季。
西汉建立以后,也沿用了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以寅月为正月,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使用《太初历》,以寅月正月,实行的是“夏正”,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正月就再也没有调整过了,一直以寅月为正月,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也可以称之为“夏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
西汉到了武帝时期,开始以寅月为正月,但是,人们依然习惯在十月初一过年,十月初一在汉代被称为“秦岁首”,秦岁首是一年当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汉代以后,民间仍然称十月初一日为“十月朔”,“十月朔”在中国古代的节日气氛,仅次于立冬日,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朝廷一般还会赐衣给大臣。
十月初一过年,实际上也更符合“年”的本意,“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年”在最早的时候其实写作“秊”,《说文解字》记载道:“秊,谷熟也。”过年的时候,正好是谷熟的时候,农历的十月是农作物大丰收的季节,正因为以亥月为正月更符合“年”的本意,所以,在西汉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内,人们仍然习惯过“秦岁首”。
十月初一过年,虽然更符合“年”的本意,但是,人们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庆祝节日,中国古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每个季节,农民都有事要干,十月是秋收的季节,秋季并不是农闲季节,其实是与夏季、春季一样忙,秋收之后,在冬季还要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冬季也是狩猎的季节。
(雨水节气的前后)
那么一年当中,什么时候最闲呢?其实就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后,中国古代的农民,一年四季都有农活要干,但是在每个季节交替的时候,会稍微闲一点,尤其是在冬天结束,春天刚刚要开始的时候最闲。立春、雨水的前后,刚好是一年当中最闲的时候,冬天与春天交替的一段时间,既不需要冬藏,也不需要春种,立春、雨水前后所在的月份刚好是寅月,建寅,以寅月为正月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之所以一直没有变化,其实也与建寅的合理性有关,立春和雨水前后所在的月份,是农闲季节,有利于人们庆祝节日,这就是在中国古代,过年一直从腊月初八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原因。
以寅月为正月,那么,正月初一恰好是在立春和雨水的前后,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因此称呼夏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是非常合适的。
相关文章
-
信息快递|十堰市档案馆召开《十堰市改革开放口述史(第二辑)》专家评审会
-
汉高祖刘邦立谁为太子?刘邦死后谁成功当了皇帝
-
我国古代的“烂尾工程”,荒废2000余年,还被评为了世界奇迹!
-
淮海战役中,唯一一次旅长带头冲锋!一举破了胡琏维的铁血阵
-
以“儒林学”前进的足音告慰吴敬梓先生
-
美国断言共产党不出三个月就会退出上海 陈毅两件事将他们说服
-
会识别人才,更要会留住人才
-
雍正迷惑麻痹允禩、允禟 雍正与允禩允禟之间的兄弟惨祸
-
甄嬛传:谁能想到荣宠一生的胧月,最后会如此结局,是慧极必伤吗
-
古代真实宫女的生活状态:卑微的生活与牲畜无异
-
三藩之乱对清朝有什么影响?稳定皇朝统治的标志(八年结束)
-
野史趣闻:古代称呼有等级“太太”不能乱叫
-
古代是否有婚检?除了看长相,其中还要检查隐私部位
-
埃及法老和公主有关系吗 为什么关系如此混乱不堪
-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高泰向前秦国君苻坚指出了治国之本
-
我市七处历史文化遗址入选《河南黄河文化地标》
-
赵云墓出土的容貌如何 赵云墓中有哪些东西位于何地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一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将军睡千年:将军的战袍由山川而制,足够凝重庄严
-
唐朝三江越虎城在哪?
-
孔子无意间说的一句“脏话”,竟流传至今,你一定听过
-
“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源于宋朝吗?非也,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盛行
-
秦帝国的江山仅维持了15年便“二世而亡”,始皇帝做错了什么?
-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现代伪造文物 金字塔是怎么一回事
-
江苏挖出一座汉朝合葬墓,距今有2000年历史,出土件“阴阳”情物!
-
若您是这四姓氏之一,那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九黎蚩尤的后代
-
汉殇帝刘隆什么时候继位的?他为何流落民间?
-
北大荒夜读|《用北大荒精神锻造农业航母》(二)
-
古代犯人的“刺配”刑罚究竟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