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
半山腰处的摩崖造像。
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全景。
北平观遗址——石柱。
眉山网记者 杜沁莲 马诗雨 文/图
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位于彭山区公义镇蔡坡村9组的北平山上,今年1月入选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四川通志》卷一引《益州记》载:“北平山张道陵得仙于此”。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为何要在此修仙?那些摩崖造像又是为何而生?历经悠悠千载的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经历了哪些传奇,其现状如何?
为此,4月12日,记者跟随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冷志均、文物看护人骆贵成一起,踏上了探寻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秘密之路。
北平山上传说多
位于彭山区公义镇的北平山,又名天柱山,主峰海拔711米。据《四川道志》卷一引《益州记》:“北平山张道陵得仙于此”。也说是,北平山是张道陵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一——北平治的所在。
据了解,“治”,是道教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的据点,其都有固定的建筑物,因此它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的意思。《易经·系词下传》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因此,“治”是天师道在各个辖区的管理中心,在“治”中设立“祭酒”管理人员职位,也称“都功”,总理辖区的所有事务。
北平治为何要选址北平山?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传奇?
关于这一点,在当地村民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与仙人王乔(又名王子乔)有关。据说王乔退休后回到老家武阳,在北平山修道时长期采食肉灵芝,故而延年益寿。张道陵的天师道十分崇拜和敬仰王乔,奉王乔为“仙真”,特设北平治。
据当地人推测,唐朝时期,道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了继承道家思想,所以修了北平观。据《重修天柱山北平观大殿碑记》云:“唐初修观峰首。”以及清嘉庆《四川通志》《彭山县志》记载,“北平观,唐初为观,明永乐年间重修,今圯。”也印证了北平观的修建年代为唐朝。
关于张道陵及北平治的相关记载和传说,就像给北平观蒙上了神秘面纱,让人迫不及待想了解它的近况。
摩崖造像隐千年
出彭山区,沿西北方向驶去。大概过了三十分钟,眼前的水泥路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还未平整的泥路,我们把车停靠在路的一侧,开始了此次的登山探寻之路。
往前走,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窄,直到只能容下一人通行。就这样绕了几道小弯,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静谧的水塘。“这个水塘叫观音塘。”骆贵成介绍说,大部分摩崖造像就雕刻在这个水塘旁边的石壁上。
顺着骆贵成手指的方向,只见在长300米、宽30米、距地表高1—2米的岩壁上,有16龛、62尊造像,其中道教造像13龛,均为唐代造型。由于时间和历史的缘故,16龛造像保存较好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的人物造像失去了头部,龛内雕刻大都风化,有的岩体还出现了裂缝。从模糊的轮廓中,我们依稀可见这些造像当时的模样,它们布局合理、雕工精美、造型优美,有的拈花一笑,有的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有的双手合十……这为研究唐朝时期当地的石窟艺术及道教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保护价值。
原以为这些摩崖造像雕刻在北平观附近,谁知竟在这个水塘旁边的石壁上。这些摩崖造像和北平观有何渊源?
“经相关专家鉴定,摩崖造像和北平观一样经历了千年沧桑,为唐朝时期所雕刻。”骆贵成介绍说,摩崖造像正对的地方,有一个山洞,听村里的前辈们说,这个洞是当年张道陵修炼所用的,不过现在洞口已经风化,进不去了,“所以老一辈的人都说,雕刻摩崖造像和修建北平观的初衷应该是一致的,为继承道教文化,也为了让老百姓找到精神支柱。”
北平观遗址藏胜景
别过摩崖造像,我们又朝着北平观遗址前行。北平观遗址位于天柱山的最高点,我们需要攀上顶峰才能一睹风采。此时脚下的路被路边疯长的杂草覆盖,而遗址东面是山沟、北面是山崖,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最终我们攀爬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这些就是北平观遗址础石和残墙体。”在山顶一块地势平整,但杂草比人还高的地面上,骆贵成捡起地上的树枝,拨开地上长势正盛的杂草,指着一块块外观极为普通的石块说。
看着眼前残缺得连整体构造都看不出来的石块,很难让人和北平观联系起来。只是那些石块上遗留下来的以太阳、花卉、鱼、龙为主题栩栩如生的浮雕,似乎印证了当时的繁荣景象。据说北平观在当时也是盛极一时,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香客很多,因为北平观地处彭山最高峰,经久不息的香火还被称为“天柱神灯”。
对于“天柱神灯”这一景象,也有记载。据民国《彭山县志·山川》引《云笈七签》载:“北平治在眉州彭山县,上有池;纵广二百步,约人王子乔得仙处,上有天柱峰,夜见五色神灯。”天柱神灯还被誉为彭山十大胜景之一。
如今,北平观遗址只剩下一个长4.5米、宽0.45米、高1米的残墙体,和两个边长0.58米、高0.33米,上有花纹的红石柱,以及一个直径0.6米、高0.18米的八棱柱,但其特有的文物价值与研究价值却是巨大的。
冷志均说,“北平观遗址和摩崖造像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特别适宜植物生长,北平观遗址和摩崖造像周围疯长的各种草木,大大增加了对文物的看护难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切实做好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相关文章
-
杭州有2座特别的石窟,鲜有游客却是国宝古迹,曾是吴越王祭天之地
-
中国鸟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带羽毛的恐龙之一)
-
嬴驷和嬴政是什么关系:嬴驷是嬴政高祖父(是嬴政曾祖父的父亲)
-
中国形意拳大揭秘
-
历史上最神奇的十个预言 个个应验的十大预言
-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 文物为何难回归
-
嫪毐最后的下场是什么:车裂而死(被夷三族)
-
宁古塔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流放的刑罚(清朝时建立)
-
毒龙:美国大型食草恐龙(长8米/距今1.3亿年前)
-
方志敏被俘前一个决定,成就一位大将,13年后还报了军团覆灭之仇
-
毛泽东的两大战神林彪粟裕,军事上谁更厉害?
-
四川金沙遗址出土千根象牙,为何禁止开发?专家:郭沫若前车之鉴
-
这些老外为了到中国当官 不惜背叛自己的国家 感叹中国古代强大
-
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少林派是天下第一大门派,二者相比孰强孰弱?
-
十大将中,此人教书先生出身,激战中用自己的脑袋抵住敌人的炮口
-
16鞋为什么对男的如此重要
-
中国历史中最神秘四人,无一例外全部消失,最后一位有可能还活着
-
【党史学习】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6日
-
曹操北征乌丸的首功之臣,并非猛将张辽,而是这位幽州隐士
-
秦孝文王是秦始皇什么人 秦孝文王和秦始皇有何关系
-
揭秘:解放战争前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次绝密飞行有惊无险
-
昭君出塞后,过得怎样?嫁祖孙三代,自杀身亡
-
始鸭嘴龙:最古老的鸭嘴龙类(长6米/生于9500万年前)
-
解密赵构杀岳飞的原因
-
许世友因何佩服陈永贵,还向他竖起大拇指?
-
尖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类(体长6-8米/鼻角向前弯曲)
-
“想你”,古人竟然有50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
古墓挖出千年宝剑,如今依旧寒气逼人,可轻易划破20层纸张
-
一日一言 l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三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