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不是第一人称 竟然是兵器
“我”字在现在是第一人称的表达,在古代竟然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余”、“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用,最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作为代词用,指的是“我们”。“我”是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原来“我”是会意字,它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大家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因此武士们常取戈自持,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我”便引申出表示自我的意思,从那时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动过“我”的意思。
文章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此人是建国后第一奇人,曾鼓动村民恢复大唐王朝,最后被公安消灭
-
极简中国史:夏朝之前的历史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
-
展现千年科举历史的广东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开馆
-
当过男宠的皇帝:慕容冲(古代最帅的皇帝)
-
大使馆为什么不把实情报告国内?!
-
现实里的寻龙诀是什么样子,在线教你如何合法“盗墓”
-
红嫂张淑贞:这位百岁老人用一生诠释 爱党拥军红嫂情怀
-
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永远的丰碑——关向应
-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何谓“蹚将”?有何历史渊源?
-
崇祯收葬魏忠贤遗骸的几点质疑?崇祯葬魏忠贤之谜
-
95岁的基辛格演讲被怼,当年干过什么缺德事让他遭此报应?
-
未解之谜:秦始兵马俑是真人烧制而成的吗?
-
高渐离和栎阳公主是真的吗:假的(电视虚构出来的故事)
-
商鞅为什么被车裂?得罪了太多人(变法触碰了贵族的利益)
-
她是史上最幸福的皇后,在湖面上举办盛大婚礼,晚年连生数子
-
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北洋水师失败的启示
-
毛泽东当年为何不屑于考北大?
-
大写的结论:曾业英先生搞错啦!“别号”与“笔名”其实是一回事
-
从《金瓶梅》西门庆的奴隶性看古代的蓄奴制度
-
南昌墩墩汉墓发掘纪实揭秘西汉废帝刘贺之墓
-
萨尔浒之战后万历大哭?四十七万大军半天一夜就败北
-
包拯死亡之谜 包拯到底是中毒身亡还是自然死亡
-
为什么说陈伯达躲过“四人帮”毒害是因为被保护
-
春秋战国之前是什么朝代?
-
元稹的爱情诗情意绵绵,这首《寄赠薛涛》句句深情,值得我们一读
-
喝酒的礼仪,你懂吗?千年之前就有了答案
-
德国为什么不叫普鲁士 德国保留原名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陈支平:囊萤映雪不好读书——源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历史研究
-
村民发现鹰翼太阳轮,推翻了“中华文明西来说”,蚩尤是汉人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