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明代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郑和。
“整个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灾荒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被迫“以农为本”。而蝗灾是古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对农业的影响往往难以估量。在明代蝗灾尤为频繁,几乎明代的历代皇帝在位期间都曾遇到,并且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交替出现的大旱大涝和现实社会中的内忧外患,每次蝗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关乎生死存亡。
明代皇帝在位时期的蝗灾统计
徐光启曾言“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或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水旱”,如何和治理蝗灾自然成为了统治者的心病。在治理蝗灾的具体措施上,大都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比如有源头治理法——针对蝗虫产卵多在“涸泽”,干涸的湖泊,水边等地方,提前派人前去消灭,或者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已达到减少蝗虫滋生区和增加种植面积,又或养鸭以食虫卵;又比如夜间燃火诱杀蝗虫人,制造工具以进行人工扑杀等等。另有祭拜土地庙等则不述。
徐光启画像
但是在治理蝗灾的程序和效果等方面则“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往往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结果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明代早期,地方长官会根据灾情轻重或自行组织灭蝗,或者上报户部,情况严重者经由户部可直接上奏天听;成祖曾做《捕蝗令》以督促官员防治蝗灾,有办事不力者辄罪之,对于治理有效者予以奖励提拔;地方长官也会联系乡绅组织民力捕蝗,曾有“捕蝗一斗则予粟一斗”等奖励措施。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层出不穷,以致各级官员和地方绅民对蝗灾的治理和应对也逐渐转向消极,蝗灾带来的影响也是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压垮大明王朝的又一重担。
当代蝗灾一影
参考文献:
1、涂斌:《明代蝗灾与治蝗研究》
2、郑云飞:《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分析》
3、马万民:《明清时期防治蝗灾的对策》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桂强 王雪慧
相关文章
-
甘肃省西南部的西宁地区,1928年,为何成了青海省的省会?
-
宋朝发明一件宝物,轻薄如纸刀剑却刺不破,戚家军用它来做铠甲
-
钱学森有机会授衔开国中将为何他拒绝了?他在美国时就是上校了
-
宋仁宗活的四个女儿分别是谁 宋仁宗的四个女儿命运各不相同
-
这7位自带角色滤镜的演员,一部戏成就一个经典,这辈子再难超越?
-
曼特尔龙:欧洲大型恐龙(前肢只有后肢一半/长7米)
-
古代怎么抓逃犯?三种办法齐用,通缉令画像再丑都能缉拿犯人
-
“三姑六婆”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郑板桥叮嘱家人要远离她们
-
历史解答:1958年批判粟裕最积极的5名将帅是谁?为何这般?
-
他为传授咏春真功回到中国:有弟子上千,只缺传人一名
-
东北乔四的金牌打手,如今过得如何?沿街乞讨靠捡破烂谋生
-
许世友酒量有多大?曾跟人打赌一顿5斤白酒7斤羊肉,32个羊肉包子
-
程门立雪、掷地有声、江郎才尽……这些典故居然都和萧山有关
-
结局非常悲惨的反派女魔头 石矶娘娘(很多人童年阴影)
-
世界上最畅销的书排名 毛主席语录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
-
忠臣不事二主,魏征多次改换门庭为何被后世铭记?
-
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排名 大英帝国是在近代史中面积最大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暴君自比太阳,臣民却声称愿意和太阳同归于尽
-
恩霹渥巴龙:南非小型恐龙(长1.2米/最原始的似鸟龙)
-
关羽之死:关羽究竟中了哪个人的借刀杀人计?
-
党史上的今天丨12月2日
-
懂得示弱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境界...
-
犹他盗龙:最聪明与危险的恐龙(长5.9米/1.25亿年前)
-
差点统一世界的三个人:拿破仑/成吉思汗/希特勒(明垂千古)
-
寻根说字:掐鼻·信和·猫鱼
-
齐桓公的大军竟被几匹马所救 老马识途的故事
-
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巨鹿之战双方都采取了什么战术
-
古代战争中,面对“必争之地”可以选择绕路吗?
-
94年建国门事件解密 建国门事件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