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常”到“湖广”?明代经济区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周瑞奇。
从古到今,江南地区一直被视为我国农粮作物之最大产地,自宋元起,甚至有“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之民谚流传于世。然而到了明清时期,情况却慢慢发生了变化,“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亦成为新的社会现实(湖广系湖北、湖南之合称,而此处偏重湖南地区),那么此中究竟有何缘由呢。
从唐代开始,中国之经济重心南移至江南地区,并很快赶超了北方农业。多数北方民众,为躲避中原地区之战乱,从而逃反至江南地区,不仅带来了众多的人口,同时亦带来了耕作之经验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以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使得本来便有不断发展趋势之江南农业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占据全国经济之重心位置,其中之重尤其在于水稻种植。从此江南地区便成为全国粮食之后备地这一历史场景,最早便出现于南宋时期。时人范成大曾于《吴郡志》中记:“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这里“苏”即苏州,“湖”指湖州。另一位南宋文人陆游亦曾写道:“谚曰‘苏常熟,天下足’。”此中“常”指常州。可见当时江南地区生产之盛,时人皆闻。
然而到了明代,江南地区之农业经济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农粮经济不再占据绝大部分,棉、桑之种植与经营逐渐占据更大的比例,使得该地区之粮食耕种面积亦大大缩水。用于种植棉花之土地增多,也推动了棉纺织业、丝织业之迅猛发展。连环效应之下,江南地区市镇也急速涌现,许多农民成为了工商业者。这时,日益萎缩的农粮种植已不能满足民众之用。故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而又温和湿润的湖广地区便抓住了机遇。明人李釜源之《地图综要》记:“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是为其地位之总结。
其实自明初开始,由于战乱,许多外地民众迁入湖广地区,此处成为全国流民集结中心之一,带来丰富生产力,同时双季稻、轮作复种制、垸田之利用,使得湖广地区产粮量剧增;同时湖广地区亦坐拥长江运输之便利,输送无碍。此时正赶上江南地区农业经济之结构转型,湖广地区可谓迎势而上,继承了其之水稻种植中心地位,甚至日后江南粮食之供应很大程度上依靠着湖广地区的输送。这其实亦可看作两个地区之产业转移、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朱瑞熙 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形成
陆咸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衣被天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张家炎 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王雪慧
相关文章
-
影响亿万青年,却只活了42岁,他刚刚获得国家致敬
-
西方人为啥认可千古一帝是杨坚,而不是秦始皇?看完这3点,就懂了
-
尚阳堡是现今什么地方?
-
朱温真的会让自己儿媳轮流侍寝吗?他为什么这样做?
-
融入血脉的信仰,生生不息的力量——苏区精神述评
-
1955年授衔结束后 为何开国十大元帅都向他敬礼:你也是元帅
-
“鬼子、阿三、棒子、毛子、猴子”称呼的由来
-
视界旅行|中国人为什么讲究房屋要坐北朝南?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5日
-
橛橛梗梗是什么意思:意志坚定不动摇(出自黄石公素书中)
-
古籍中的避讳字 | 聚珍文化课
-
皮影戏发源地 皮影戏的来历与特色
-
西域秘史:揭秘楼兰变成废墟的未解之谜
-
湖北省“二程”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
-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来的贡献
-
民间为什么把诸葛亮捧得高高在上,他配吗?
-
开国少将方槐在汉逝世,享年102岁,曾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成为首批空军飞行员的经历
-
《荀灌娘》王瑞萱论枪如游龙飞虎论箭能百步穿杨
-
宋太祖巩固政权改革 文人上历史舞台
-
“嫖”为什么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
-
末代皇帝溥仪为何没有后代 溥仪为什么不能生育
-
近代四大伪君子(康有为、周作人、徐志摩、郭沫若)
-
商朝的摘星台在哪里?现名摘星台,只剩楼基(位于淇县)
-
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谜 李煜怎么死的
-
朱元璋文字狱腥风血雨 朱元璋推行的文字狱真是不少
-
四大无耻文人是哪四位?谯周/王衍/魏收/冯道(败坏风气)
-
100多位开国功勋后代齐聚北京,只为纪念这位独臂英雄!他是谁?
-
野史趣闻:北宋男人为何爱戴花?
-
古代上班迟到罚“工资”吗?比这更惨,严重点小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