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影视圈 > \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原标题: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彼得大帝又魔幻了。

但这次他没有将目光对准[魔戒]里的中土世界,而是聚焦在了100年前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电影[指环王]世界中的亚苟那斯巨像

作为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一战一直备受瞩目,很多导演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多部名留影史的经典,比如:

1930年刘易斯·迈尔斯通的[西线无战事]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电影[西线无战事]中,已经战死的士兵经典回眸,反战意味不言而喻

1957年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电影[光荣之路]中的前线轰炸

以及2011年斯皮尔伯格的[战马]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电影[战马]和前面两部相比,偏重故事性

作为一战迷,彼得·杰克逊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题材。

但与其他导演不同的是,他没有选择拍摄电影,而是采用纪录片的形式,借助已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重现西线战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20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纪念日,彼得大帝带着他的新作[他们已不再变老]参加伦敦电影节展映。

整部影片没有历史学家的讲述,也没有演员的二次还原,所有旁白都出自当年亲历战争的幸存者。

导演用最新的修复、上色技术,通过大银幕,让百年前的一战士兵与观众形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会面,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不可谓不魔幻。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2018年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海报,资源已出。左边是修复后的画面,右边是原资料

首映至今,多家媒体都给出了不俗的评价:

美国《时代》杂志赞扬本片是“一次开创性的复活”,“达到视觉和情感上的成就,引起共鸣”。

英国《银幕国际》称:杰克逊这部电影不仅是技术上的贡献,还是对一战士兵勇敢和友情的证明。

《IndieWire》则表示:[他们已不再变老]是彼得·杰克逊三十年电影成就之路的有力证据。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IMDB上,3486人打出了8.7的均分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烂番茄新鲜度虽然从原来的100%下降到98%,依然稳居佳片行列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豆瓣9.1高分

若不是错过了奥斯卡奖报名时间,恐怕明年的最佳纪录片非它莫属。

(本文部分画面可能会引起生理不适,请谨慎观看)

时间回溯到2014年。

拍完[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后,彼得·杰克逊着手与帝国战争博物馆、英国BBC的合作,创作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

作为对这场战争结束百年的献礼。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彼得·杰克逊的祖父也参与了这场战争,导演在片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影片开始于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20世纪初,经济发展不平衡下的欧洲,充斥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摩洛哥、巴尔干等地域冲突此起彼伏,战争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一个名叫普希林普的塞尔维亚族学生,在萨拉热窝开枪打死了正在游行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这次暗杀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只是听说了塞尔维亚出了件麻烦事:

我们和一队德国人打完了场英式橄榄球,正聚餐到一半突然有人送来了开战的消息。
在那一瞬间,我们甚至在想要不要拿起餐刀对付他们...最后决定,战争明天才开始呢。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战前还在和德国人一起踢球的英国男孩们

当战火袭来,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走向战场。

他们从未这样激动过,就像男孩子第一次去看戏一样,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很多未成年人甚至隐瞒年龄参战。

对于这群涉世未深的男孩来说,从军只是一份工作,一次证明勇气的经历。

然而战争可不是什么温情的小姑娘,伴随着越来越近的炮火声,噩梦开始。画面也由此从黑白变成了彩色,带着观众进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片子25分钟时,画面由黑白转为彩色

战场之上,目之所及都是断壁残垣的城镇和村庄,那种惨状视是年轻的士兵们从未想象过的,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矮小的树木被炮火撕扯成碎片,零散的尸体悬挂在铁丝网上,没人知道他们在那里挂了多久。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挂在铁丝网上的士兵尸体

任何时候都有被炮轰的可能,有时甚至日夜不停。士兵们可以感觉到心脏砰砰的撞在地上,每秒都有人死去,时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你可能会在周边看到锯齿状的碎片,感受到炸弹炸开时的热浪,看到人们被炸成碎片的尸体。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前线炮弹爆炸的瞬间

前线充斥着尸体腐烂的恶心气味,萦绕着苍蝇的嗡嗡声,死亡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战场上的日常生活,很可能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

没有人会在这些行战争中受益,只有老鼠。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战马腐烂的尸体

据幸存者回忆:

有一次我再沟渠底部醒来,觉得脸上有些暖和,还有一颗小小的心砰砰砰的响。然后这只小魔鬼用后脚的爪子划破了我的脸。
这里的老鼠是最胖的,因为有数不尽的新鲜尸体供它们享用。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被士兵打死的堆积如山的老鼠尸体

到了冬天,天气不断恶化,大家面临的最大的苦难是冻伤。

战壕地道都被水浸透了,变成了沟渠,水位一度到达士兵的胸膛。靴子里装满了水,早上士兵很难把脚从靴子里拔出来,因为它们被冻在了一起。

所谓“壕沟脚”,其实就是坏疽,除了将脚锯掉,别无他法。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前线站在冰水里的士兵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经过寒冬,战士手脚上留下的坏疽

据统计,一战参战人数约6500万,伤亡约3500万。非对战死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有1300多万人死于疾病、意外和恶劣的生存环境。

导演试图通过一件件前线日常告诉观众,战争从来都不止冲锋陷阵,两军对抗那么简单。

它营造了一种大环境,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被扰乱,笼罩在绝望的阴霾下。这种来自真实的恐惧,噬心蚀骨,令人颤栗。

就像片中所说:

这是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没有生命的迹象...我们不在乎谁赢了战争,只想早点回家。

与以往的战争纪录片不同,这部片子没有什么宏观的历史概念,导演将所有关注点都放在了参战士兵的生活琐事和个人感受上。

吃着没什么滋味的肉沫汤,坐在横木上上厕所,用尿泡软硌脚的皮靴,和战俘聊天互相抢帽子玩。

絮叨平淡,有些搞笑,却异常真实。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在战壕里吃早餐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抓虱子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上厕所

彼得·杰克逊说:

这不是战争的故事,这是人类在战争中战斗经历的故事。
我想穿越时间的迷雾,把这些人拉近现代世界,这样他们就能重新获得人性,而不是被视为在古老的档案电影中像查理·卓别林那样的人物。

为了呈现出这种效果。他带领制作团队收集、整理了博物馆大量从未对外公开的战时资料,包括100多小时的录像和600多小时的录音。

他借助最先进的胶片修复技术和特效手段,将100年前库存的战地黑白胶片转化成数字影像,并逐帧修复、降噪、锐化。

在帝国博物馆一战藏品基础上,参考了多部影视资料,为片中的人、物、景上色,最后换成3D格式。

让一个世纪前走上前线的年轻士兵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银幕上。

还和唇语师花费近百小时,在无声视频中解读士兵们的交谈内容,由演员对口型配音嵌入片中,营造身临其境之感。

就这样历时4年,最终形成了这部时长99分钟的纪录片。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修复前和修复后的画面

也不是没有质疑声。

有人觉得,对于如此久远的一战来说,或许充满噪点的黑白才意味着真实。颜色的存在只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位的诡异感,破坏历史本来的样貌。

其实不然。

黑白对观众来说本就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像课本、资料。活动在黑白影像中的人,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情感自然淡薄。

且就视觉心理学来说,色彩意味着现实、现在,意味着脱离史料而存在,意味着有生命的人。有助于观众全身心地融进观看之中。

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这些事确实发生在像你我一样的人身上,而不仅仅是资料馆中的一卷老旧胶片。

时代的隔阂被打破,真实感陡然提升。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看着片中经过修复上色的士兵,我们几乎不会觉得这是100年前的人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技术的运用,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关照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赋予冰凉的资料以温度,将久远而模糊的东西精雕细琢后,拉到观众眼前。

如果说[指环王]是通过技术将虚幻的东西变真实,[他们已不在变老]就是让真实变得更加真实。

”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曾说:

纪录片是一种对现实的创意处理...可以将纪录片这门艺术,作为转变世界的榔头,对现实有所作为。

当眼前这些鲜活的生命被毁灭,触目惊心之下,反战的意识才会更深刻的扎入观众的脑海。

回顾片中老兵所言:

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有多么可怕,在那里一个人的生命毫无价值。为了避免战争,一切都值得做。

今年BBC最牛逼的纪录片来了!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