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数码科技 > \

千乘资本熊伟:2019年产业互联网不会爆发

原标题:千乘资本熊伟:2019年产业互联网不会爆发

按0到10打分,产业互联网现阶段是几分?

“1分,或者2分。”千乘资本创始人熊伟直截了当地告诉36氪,现在还未到产业互联网的后局,至少3-5年后才能达到5-6分,出现批量性的行业平台。简而言之,2019年产业互联网的“爆发”并不会出现。

2014年,刚刚升任达晨创投合伙人的熊伟考察了美国、以色列、德国、日本后,在内部提出了“+互联网”的产业投资概念,并主导投资了12个大数据项目。2016年熊伟放弃离开达晨创立了千乘资本,后者以产业互联网为投资核心,围绕工业智能布局了端点科技、鹏锐科技;围绕智能制造投资了海目星、衡开;围绕新能源汽车,布局了数策软件。其中,端点科技已于今年初被阿里收购,一年多时间,千乘从中获利四倍。

2016年的主流仍然是消费互联网,当时的明星赛道是共享经济和消费升级,但千乘创立初始,就确立了深扎产业场景,深耕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下沉的策略,比如海目星、衡开。“千乘是‘+互联网’,而我们认为“+”意味着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更多的是技术赋能,而非颠覆。”熊伟形容。

这是个因时因人的选择。移动互联网渐入佳境,后入场的基金空间有限,再加上自己华为出身、软件公司创始人的背景,熊伟选择了产业互联网。更重要的是,这个时点“天时地利人和”——传统产业面临压力的同时危中有机,价值低洼落差空间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内生动力充足;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给传统企业进行了“洗脑”,让产业快速接受了互联网模式;2015年AI、模拟传感器技术等智能化技术发展,降低了自动化成本。

经历三年发展,“互联网+”的行业场景从汽车等高端制造业向化纤、纺织等传统产业延伸。从企业价值链层面来看,制造、供应链、营销等各个环节也开始由自动化向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演进。尽管如此,熊伟依然认为产业互联网还处于完善基础设施的阶段。

以云服务为例,IBM服务器、华为交换机、EMC存储器等基础设施落地、普及之后,才会有一系列诸如阿里云、腾讯云、青云的公有云、行业云、私有云项目涌现。“没有基础设施,达不到互联互通,也就没有平台化的可能。”就像先有水泥、沥青、工程机械,再有高速公路、村村通,再有汽车行业和汽车后市场。所以即使十几年前就有人提“汽车后市场”的概念,但真正爆发是在近年来道路系统和汽车市场发展后。

他认为,产业互联网现在还处于“开山修路打地基”的阶段,爆发至少要等到高速公路建成,行业完成自动化,各个环节之间的数据打通,才会有“成千上万辆汽车在路上奔跑”的场景。以此为依据,千乘目前的投资重点是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产业自动化、数据化升级需要的硬件设施设备及传感,还包括打通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的软件企业。

从成长周期来看,移动互联网出现大批量模式创新的前提是:作为其基础设施的智能手机,2010年的渗透率达到了10%,此后行业便集中式地爆发了移动电商、O2O等众多机会。但同样的过程在2B领域,可能要花10年以上。在“批量性的平台”爆发之前,熊伟觉得要完成:包括传统行业制造环节在内的工艺电子化,以及包括IoT、边缘计算在内的设备智能化。而完成的标准则取决于:行业第一名完成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以家电行业为例,如果作为行业龙头的海尔能够把生产、物流、营销、贸易、售后服务等流程全部打通,就能证明技术具备商业价值。因为行业的供应商、客户具有共通性,第一名海尔可以做到,意味着行业环节都已经打通,第二名、第三名可以很快跟上。

引发今年这波热议的是腾讯,马化腾提出“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之后,多位投资人士都告诉36氪,明显感觉到腾讯、阿里正加快对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或亲自下场,或重金投资、收购,与之相应地,则是专注2B项目的基金加大投资,专注2C项目的基金转型布局。“赛道变挤了”成了他们的共同感知。阿里并购了乐鑫科技、先声互联、中兴软创等公司,投资超过100亿人民币;腾讯则大手笔投资了满帮集团、智慧物联网企业G7、人工智能优必选、东华软件等企业。

下场之下,互联网巨头做产业互联网有优势吗?或者谁做更合适?在熊伟看来,这个问题尚没有解释。2016年千乘投资了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数策软件,它的客户包括上汽、一汽等大型车企。对于10万亿级别的汽车市场,腾讯、阿里的兴趣也不在话下——腾讯投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阿里联手上汽发布车载系统,并分别投资了蔚来、小鹏这样的整车公司。

在熊伟看来,互联网巨头行业资源有不及龙头企业之处,互联网巨头在2C领域的强势先例,对数据、隐私更加敏感的2B企业难以放下戒心。即使在擅长的云服务领域,巨头也很难获得私有云数据。再加上IT架构人才大量溢出,进入初创企业,巨头失去了此前的技术优势。而行业龙头上汽集团虽然生态资源强大,但一汽、东风、长安等竞争对手却不一定会买单,因为“可能被老大吃掉”。这给数策这样的没有威胁性的第三方企业留下了机会。

没有一方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消灭另外一方,互联网巨头也是“博弈的一方,而非主导”。消费互联网屡试不爽的利器——流量、烧钱,曾经帮助大量企业赢得先机、抢占市场,但同样的操作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无法适用。“就像美军可以几个星期打下伊拉克,但17年也打不下阿富汗。”

熊伟告诉36氪,互联网巨头因为拥有C端流量资源,所以对新零售这样靠近C端的赛道而言,AT除了资金以外还有更多吸引力。但对于企业链条不局限于营销、交易端的制造型企业而言,AT也只能更多去提供财务方面有限的支持。

熊伟觉得,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只要领先者不犯错误,后来者没有机会。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种领先者的规模壁垒,变成了所有玩家需要共同面对的入门门槛,以及技术和政策上限。前者是不同行业的认知,后者则是技术难题和监管政策为企业设下的限度。“前面有一堵墙,快贴着墙跑了,这时候不是取决于我的速度,而是那堵墙往前移动的速度,翻过去才能一马平川,翻不过去就可能被弯道超车。”

基于此,他觉得,互联网巨头想进入产业,需要“合纵连横”,与传统企业合作。而三种人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价值:传统产业出身,有资源、行业洞察的高级人才;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出来的技术人才,可以帮助传统企业搭建基础设施;懂互联网线上线下、全业务、全渠道运营的人才。

对于下半年起来的这股浪潮,熊伟担心行业会重蹈消费互联网时代O2O、P2P以及区块链的覆辙。“不小心这个风吹到了我们这个跑道上来,我不知道是喜是忧”。熊伟说。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