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数码科技 > \

牵手云南:腾讯云的巧妙修辞

原标题:牵手云南:腾讯云的巧妙修辞

王如晨/文

牵手云南:腾讯云的巧妙修辞

这话题前天一度放弃。因为了解有限,来云南蹭会,也没什么深入交流机会。而且当天确实也没觉得有啥硬通料。

之所以隔天又想写几段,主要是今早徒步石林,静下来,将几个层面放一起,还是觉得,腾讯云这场仍然有它比较丰富的修辞价值:

一是大会开场云南省副省长陈舜的“风口论”,既有一种产业面价值,更有一种宏观面的“春秋笔法”,它与腾讯云的价值共振;

二是虽没公布重磅产品,但刘炽平、汤道生等人对云服务立场的宣讲,分论坛上基础产品理念、核心场景展示,非常合乎腾讯云此刻诉求,包括与云南之间的契合。

三是马化腾当天虽未现身生态大会主会场,但在隔壁站台跟云南省政府的合作,侧重智慧文旅,这是腾讯云最佳的合作场景。

这三个理由,你或许觉得没啥相关性。但在我看来,结合一起,恰恰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它既有利于我们观察区域经济乃至宏观面,也有利于观察腾讯云的未来。

很多细节不了解,对腾讯有太多陌生处,展会草草而过,这里就尝试啰嗦一通。

从第一点开始。陈舜讲了如何捕捉产业互联网风口信号。两个角度:一是微观面,不是搞这专业的人开始来搞专业;二是宏观面,不同专业的人都来搞同一件事。

牵手云南:腾讯云的巧妙修辞

新时代官员绝非弱辈,个个都很有见地。这是富有辩证的思考与观察,里面有偌大省域甚至偌大中国步入数字转型期的趋势。它也是一种多样性与统一性交织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版图中,云南作为边疆省份,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多样性:民族、宗教、文化、语言、历史地理、生态多元、产业结构与门类、城乡二元、贫富差距等等都能体现。

这种多样性,所对应的数字重构力,必须具有这样的特征:

1, 工具属性:莫指望通吃,要能适应多元的社会结构,产品越是聚焦基本功能,越能发挥系统性的价值,能将碎片化的要素连接、协同起来。这是连接与协同。

2, 生态开放与包容性:你的平台必须容纳无数的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场景。

我认为,这是陈舜幽默之下的春秋笔法。他揭示趋势的同时,有比较隐晦的要求。

而他更有一种复杂与紧迫在。若你有心,会发现,在云南周围,其他几个省份(直辖市),尤其广东、贵州、重庆市、福建、四川甚至广西,都已有站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定义的数字经济峰会。其中贵州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2014年以来定义了大数据博览会,并铺垫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重庆去年将多个博览会重新定义,从智能制造入手,强化了区域竞争力。福建则更具宏观视野,直接定义出“数字中国峰会”。 2017年以来,广西诸多信号也非常鲜明。诸多巨头持续倾斜资源。广东的数字经济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全球制造业高地,那里也是全球大数据顺差高地,许多巨头都在围绕它争夺商机。

陈舜的表达里,让人感受到地方政府数字经济意识的全面自觉,但轻松幽默的表达之下,显然有太多紧迫性。云南也到了一个关键的定义周期。

那么,就看腾讯如何迎合了。

过去多年的许多概念,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这类,更多站在互联网企业一端看,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现实产业的多样性。

马化腾之前谈数字经济时大致强调,这类概念未来不需要,因为所有企业都将是数字型企业。这种认知里,有明显的包容与敬畏。21日,马化腾强调,文旅是数字云南建设的突破口、示范牌、演练场、晴雨表

牵手云南:腾讯云的巧妙修辞

刘炽平21日的演讲基本对这种理念做了拆解。他提到三个趋势演化,即“开放生态”到“生态开放”、“互联网产业”到“产业互联网”、“数字全球化”到“全球数字化”。其实都是视角与立场转换,也是腾讯几年来变革动向,更多站在线下与实体经济立场说法,不是刻意标榜互联网企业的能力。我们注意到,他尤其强调说,腾讯云不做行业“颠覆者”,而是一个帮手。过去,腾讯也喜欢说“赋能”,这一年频率很低。

我认为,刘炽平这是在传递腾讯集团、腾讯云的核心理念。

但不要以为他只是务虚一下。其实他还有比较迎合的一句:“未来20年,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将深度融合,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界限会进一步模糊,全球的数字化进程将全面启动。”

你需要仔细体会一下。过去,很多人不假思索说腾讯2C,只是现在强调2B转型。其实,从供需来说,腾讯一直也是经典的双边市场机制:BC两端根本没法切割。只是,过去它撮合的更多是人与服务,而不是人与有形商品。

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商品与服务界限模糊,说明什么呢?那就是,腾讯云服务的不止是具体行业,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数字化进程。这是一种宏观视野。他迎合了云南的多样性。

选择云南,实在太契合马化腾、刘炽平强调的理念了。这种视野之下,牵手云南,恰恰能更集中反映腾讯云的整体竞争力。

你看汤道生怎么精准迎合云南诉求的。他强调了腾讯云的以下特征:

1、 数字化帮手定位。就是帮忙不添乱,不抢客户与合作伙伴利益,工具属性明显。

2、 链接力:社交触达与强大的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商品等。

3、 协同力:无数碎片化服务,以及其他数字化平台的协同。这也实在太迎合云南的多样性了。

4、 生态开放:跟马化腾、刘炽平的包容性理念一致。

牵手云南:腾讯云的巧妙修辞

但是,迎合之外,也要意识到问题:越是多样性、碎片化的市场机会,越是需要你必须具备高度协同的能力。

汤道生显然明白这一点。演讲中,他在“帮手”定位与生态开放定位之外,借助产业互联网服务,强调了腾讯集团的整体结构体系

1、 最上层是社交与媒体入口、小程序。

2、 往下是生态要素。包括社交与文娱沉淀的2B工具、集成服务、合作伙伴的能力。

3、 中层是多重中台服务(数据+技术)

4、 底层是基础能力(AI要素、安全、数据、LBS、音视频等)。

其中,他不厌其烦地谈了“中台”与基础能力。在我看来,他是在回答上述问题。此外,他还强调了云服务的规模效应。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腾讯为何跟云南省在“智慧文旅”层面建立深度合作,就容易理解了。

那是因为,这是双方最有力的切入点,一种CP型的合作案。它体现了云南的核心诉求、腾讯的整体竞争力。

文娱是腾讯主业。马化腾前年提到腾讯“文娱+科技”的定位,强调说,公司会精耕文娱,其他行业则主要依赖合作伙伴,提供基础服务,创造环境,具体服务由它们完成。当年也有“半条命”的说法。

文娱概念落地,容纳了文旅。这也是多年来中国商业地产商转型的方向。最近两年,多有挫折,比如万达们。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数字化力量,线上线下无法真正打通运营。腾讯服务落地,吻合了这部分需求。

“智慧文旅”其实是一种更大范围的O2O化,涉及到许多社会要素。它既需要碎片化连接与协同能力,更需要你具有垂直打通的能力。

可以这么说,至少目前,没有哪个行业能比智慧文旅更能反映腾讯产品、技术、生态要素的整体能力了。这个场景,可以说是腾讯整体竞争力输出的关键。同时,至少在本地,没有哪家平台能挑战它的这一地位。

一旦与云南的合作有了成效,腾讯一定会将它复制到其他区域。我们看到,广西也在试图跟腾讯达成几乎类似的合作案。

写到这里,话题基本可以了结。但我觉得,另外一重也值得探讨。就是腾讯的这种路径与其他同行的差异。

上面说了,腾讯擅长连接与大范围、碎片化的撮合,它就像一个出色的拼图师,能将整个社会拼成许多场景。这得益于它的连接力、帮手定位、生态开放体系。腾讯云会比其他云平台渗透行业更广,尤其适合公有云。同时,在文娱场景,它又有打通垂直服务的能力。这体现了腾讯主业与完整的云服务体系优势。

但是,这里面也有它的缺憾部分。那就是,与亚马逊、阿里相比,腾讯在垂直领域的服务,缺乏更多力量。文娱领域的垂直服务,并不能直接复制到更多领域。服务与商品的界限模糊,是一个过程,短期内,两大领域的打通依然有许多壁垒。

你可能会说,腾讯平台上电商伙伴很多,本地生活服务也是。它之前也曾直接涉足过。但是,要看到,这一领域与制造业协同度越来越明显,对于整个体系的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腾讯的缺憾可能就在于这里:在文娱之外的许多垂直领域,它的帮手+生态开放定位,即便有中台及底层能力,也很难具有效率与服务品质的优势。因为,许多方面需要数据打通,并且建立统一的工作流。许多环节的运作,非腾讯所能左右。它的立场决定了,一定会持续受到这种挑战。

相对而言,阿里们反而更擅长这种体系的打通。我们从它对新零售案例的创新上感受到很多。初期,它采用过松散的合作,缺憾很多。因为,合作方并不愿真正开放数据等资源。随后阿里通过强力的资本,渗透多重业态,持续打通一些案例。而盒马则是它独掌的垂直的体系。

如此,相比腾讯,阿里则容易形成“效率+品质”的服务体系,并打通制造业部分。

我们看到,截至目前,阿里诸多关键案例,要比腾讯深入得多。

不过,阿里这种风格,也有被动,那就是速度、灵活性不够,涉足领域有限。如果每个行业都这么垂直贯通,成本很高,速度肯定受限。很多时候,复制起来很难。一句话,阿里如果不能走出这种路径,它的云服务会变得狭隘。这是一种相对垂直的能力,但阿里必须建立一种更具开放的机制。

我们看到了它的变化:阿里云更名为阿里云智能,开始走出产业,服务全社会,有些腾讯的取向了;还有,年初阿里云智能大会,行癫强调“被集成”、云方案开始走分销之路;而前两天,它推出了甲骨文数据库数据迁移的关键产品,并强调了合作。这与它过去“去IOE化”言论形成了一种反差。

我的判断是,阿里云智能也在融合腾讯这类工具与帮手理念,将方案拆解,从而获得更多市场的参与机会。

未来一段,阿里云智能的挑战在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它既要在关键行业保持自己垂直服务的能力,又要灵活定义产品与工具。这对它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阿里倡导操作系统理念,它习惯整体输出。

而对腾讯云来说,它有更为明显的包容性、速度优势,覆盖范围也广,而且,它只要效法微软当初将软件云化,就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应。应该说,腾讯云未来几年,同比增幅一定不会弱于阿里。但挑战在于,它将持续遭受更多垂直行业数字转型品质与效率的考验,它与平台伙伴之间的开放与合作、协同性,会是一大问题。

不过,这两种风格并不矛盾,它恰恰反映了中国产业演进与整个社会的多元现实。没有谁能吃尽中国市场,这里一定能够容纳许多平台服务。

阿里云智能目前领先腾讯云很多。但眼前排名实际意义并不大。就云南合作案来说,这种侧重整个区域经济特征的服务,充分展示了腾讯云的立场、生态开放的能力,它有偌大的格局意识,这一合作充满太多修辞。此前,阿里云也曾有“云上贵州”等落地,但落地并不深,而它定义的许多“大脑”,视野足够宏阔,但同样,落地方面还缺乏许多敏捷的机制、灵活的腰身。

云服务是一种全要素的竞争。它比拼的不止是技术、架构、平台,更有组织力与领导力,专注、聚焦、坚定的立场,以及更多文化软实力的部分。无论何时,一个开放的市场,始终都会是不断地耦合、然后解耦的形态,就看谁的自研与整合创新力更强,适应力与进化速度更快。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