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影视圈 > \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原标题:《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自去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首映后,毕赣的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便接连收获了外媒的好评;11月台湾金马影展上也不例外,从最先的入围热门到意气风发的毕赣和李安对谈的新闻在影迷圈传阅,颁奖礼上《地球最后的夜晚》斩获了数奖、赚足眼球。

在12月31日电影正式在大陆上映之前,它已然是“墙外花香”一片,墙内的影迷们也按捺不住地纷纷准备好了在年末的最后一天狂欢一场。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1

营销之过

如果仅仅是文艺片与受众的一次观影联结,它的票房与口碑定然都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自然是没有展开的必要。

可偏偏电影在前期的营销上充分借助了自媒体平台传播的创新性与便捷性,在抖音上掀起了无数电影的相关话题:

今年最浪漫的跨年,应该是和喜欢的人买一张9:50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电影结束正好0点。

又多了一个愿望,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能买到《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点的电影票,然后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去看,在电影最后结束的时候想用接吻,到第二年。

#地球最后的夜晚#其实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身边坐的是你。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策略推行层面似乎是能被理解的,电影只有被更多人观看才能得出是否合适的结论,营销方的初衷并不没错。

但一部本是面向特定群体、需要慢品的小众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情爱本不是主体,却被商业运作后成了一次全民性的狂欢,它的受众在观影层面上出现了极大的错位。

同时,弱剧情、强氛围和梦境感的艺术审美又与大众审美产生了疏离……向来习惯爆米花剧情的影迷,在面对电影中一个吃苹果几分钟、走路十几分钟、甚至60分钟的3D一镜到底都会感到尤其煎熬。

这样的观影过程中可谓是充满了矛盾,也从31日凌晨第一波观众走进影院开始,收到了如潮水般涌来的差评。

截止到下午17时,淘票票14.4万人评分3.4,猫眼电影36万人评分3.2分,在平均都是7以上的购票平台算是坐实了“年度烂片”的称号。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就连集中了最多影迷和文艺青年,一向称得上客观公正的豆瓣,也从开分后的7.5被大量涌入的一星和两星中和成了6.8分。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虽然预售票房超1亿,首日票房2.6亿的成绩都刷新了文艺片票房的最高记录,但口碑逆差则是与票房成天壤之别的。

无数人在影院昏昏欲睡、中途退场的数不胜数、各种差评段子横飞……一场堪称用“口碑崩塌换取票房胜利”的互联网营销行为,像极了电影中短暂的烟火。

只不过不同于具象的理想层面,电影将文艺片用商业化模式的包装引发了许多不适,不必要的抹黑和差评透支了电影的寿命和导演的未来,甚至被许多人贴上了“年度烂片”。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诚然《地球最后的夜晚》因为事前营销成了年度爆款,票房目标超额完成。但我们去分析电影的时候自是不能只看这一方面,毕竟因为营销之失,它疯狂反噬着口碑的同时,也透支着电影寿命(目前排片已大幅度下降);而除了导演和接下来的作品将纷纷面临着巨大的争议以外,未来文艺片的走向和宣传也仿佛提前赶上了“冰火二重天”。

一次适用于商业电影的营销,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上被错误的放大再放大。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2

毕赣的梦

讨论过营销层面,似乎要回到到电影层面。这个点,我们不乏在顺着剧情叙述线的基础上,从导演切入、从闪回的记忆与梦切入。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有44个镜头,包括了一个60分钟的3D长镜头。与《路边野餐》类似,都延续了过往的模式与成色,有小城贵州凯里的风物韵调、有自我贯穿的创作手法、也有从名家大师中汲取的电影细节处理……同时,几年的深磨,在制作上因为资本加入都有着全方位的升级,无不完成了更“毕赣”式的造梦输出:

视觉系上深红与墨绿的主色调,视听上90年代港台音乐熏陶,视感上华丽、梦幻与沉浸式,都在观影过程中形成了一场生动的梦的体验。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然,这样的“梦”自是完全不能与斯皮尔伯格《头号玩家》这样的豪华饕餮科幻梦相比,也无法与国产电影里日常爱用的穿越梦、公寓梦相提并论。

毕赣的梦是私人化的、美术化的、潮湿的、小城的,甚至属于文艺青年独享的视角。

他好像从拍摄之初便决意了这不是一部给大众讨论的普世电影。

因此,给大多数习惯了在商业电影找快感的影迷欣赏是一件对牛弹琴的错误,即便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已经获得肯定,但他们也会总结出许多“电影如何华而不实的空洞,如何剧情线散碎,如何台词文艺拧巴”这样大众审美的论调来评判。两套评判标准,实则是不共通的。

这也是为何说文艺片是挑观众的,对本身不爱文艺片的观众、想“跨年一吻”却执着爆米花类型的情侣、现实主义至上的文人、打发时间的游客……99%的人可能都不会待见这部电影。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高山流水遇知音,反而是真正有着1%的认同的观影群体才会沉浸在毕赣的造梦史中,跟着黄觉饰演的主人公罗纮武一起在记忆与梦境中寻找汤唯饰演的万绮雯,慢慢一点点地把所有的符号都完成了最终的解锁。

《路边野餐》需要细品,《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是如此。只有你慢慢能融入到这一切慢到极致的生活中,你才会看见房子会选择、人会像鸟儿一样飞起来。

只有你慢慢融入到这没有激情和跌宕的影像世界里,你才能完全触碰到这没有要死要活的小城的梦幻与真实,在60分钟的入梦时分感受到从来未有过的享受与欢愉。

当然,一切都是建立在“融入”的前提下的。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3

乌合之众

于是,当比例最大的票房收入来源,暨普通的三四线小城市情侣手拉手走进影院一睹这部标榜着可以“跨年接吻”,又有汤唯、黄觉和张艾嘉的文艺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时,接下来的所有基本上都可以用“乌合之众”来总结。

当这种拥有极强落差的观影体验出现时,许多人在影院已开始觉得无趣而眼皮打颤;当观影后的点评在社交平台发布时,负面情绪也蔓延变成了指责和追讨。

即便其中的人是认同电影中的部分的,他们也开始加入了差评大军,最终一同推动着电影口碑的彻底崩塌。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地球最后的夜晚》走到这一步,冥冥之中也成了一个解不了的死局。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