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院士一生拒绝的两个“称号”
2019年1月16日,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病辞世,享年93岁。噩耗传来,举国哀痛不已。
于敏院士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从事氢弹理论探索任务,为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国家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于敏院士的重大功勋,多年来,于敏院士获得的荣誉非常多,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奖励举不胜举,在逝世前一个月,于敏院士还获得了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除了这些官方荣誉称号之外,科学界和民间对他各种荣誉称号也是非常多,对此于敏院士表现的非常坦然和淡薄,他一直在强调,他只是为祖国国防事业贡献了一点微薄的力量。他在公开场合,婉拒了很多这种荣誉称号。
"国产土专家一号"
上世纪50年代,朝永振一郎(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学者代表团来华访问,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朝永振一郎好奇地询问:"于先生是从国外哪所大学深造的?"于敏幽默地说:"在我这里,除了ABC之外,基本都是国产的。"日本专家由衷赞叹:"你不愧是中国的'土国产专家'一号!""国产土专家一号"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真是情况是,于敏一生没有出过国,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他几乎是惟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高峰。彭桓武院士曾说到:"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但对于这个称呼,于敏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在大的学术气氛中,互相启发,才利于人才的成长。现在的环境已有很好的条件了。"
"氢弹之父"
媒体在报道中,大量使用了"氢弹之父"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于敏院士对我国两弹事业的重要贡献。本来以于敏院士的成就,这样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于敏院士在生前却不不止一次地对这个称谓表现出厌恶之情,这是为什么呢?
早在1987年五一节前,国务院授予于敏"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这是于敏隐姓埋名27年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有人问他是怎样攻克氢弹原理的,于敏说:"研究氢弹原理的是一批科学工作者,参加设计、实验的人就更多了,要说攻关,是集体攻关,我只是其中一个卒子。"
2014年,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时有记者采访时又提到了"氢弹之父"这样的说法。于老爷子连连拱手说:"拜托你们了,千万不要称我为'氢弹之父',那样我会很难受的。"他还解释说,核武器物理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和材料特性方程组的耦合求解问题。在这个核心问题的周围,涉及上百个学科体系,这些学科编织成一张互相交叉的学科网络,几乎每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一个国家,要建立如此众多的学科门类,在每一个学科都有相应的人才,需要相当强大的基础国力。突破氢弹原理的辉煌成绩,在于敏先生眼里只是"做了一些有用的工作"。他深情底理"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除了'氢弹之父'外,于敏院士对"于敏构型"的提法也不以为然,按照大多数媒体的说法,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U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于敏院士在内,当年参加两弹研制的领导者和科技人员都称这第一颗氢弹为"1100",却从未有过什么"于敏构型"之类的说法。"1100"指的是当年,中央专委要求,我国第一颗氢弹要实现两个目标:当量要达到和超过100万吨TNT,重量不得超过1吨,简称"1100"。
从这两件事上,就足以说明于敏院士广阔的胸襟和谦虚的态度,"学术如山,性情如水。"于敏不仅以其学术贡献令后辈们高山仰止,更以平和善良的性格赢得了身边人的爱戴。
相关文章
-
小指头山战役:英军为让国王强娶苏格兰女王而打出以多胜少的经典
-
五十年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
-
公主出身的二战呆萌间谍:租住纳粹隔壁发报忘记暗号街上逢人便问
-
[图文]傅作义为何夜袭五原城
-
一个村庄能成为北约的战略重地?不仅有B52轰炸机,还有氢弹
-
此人究竟做了啥?遗体已被安葬,却仍被苏军挖出来挫骨扬灰
-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踏遍亚欧大陆,为何却偏偏放过印度?
-
皇姑屯事件,因为张作霖做的这三件事,彻底激怒了日本人
-
苏联的冬天被誉为战争史的地狱级难度,但真但是冬天赶走了德国吗
-
日本最残酷修行,7年只做1件事,放弃要切腹,1300年来仅3人成功
-
甄嬛风华绝代,为何舒太妃一眼看中丫头浣碧做儿媳?原著有交代
-
远古铁器时代,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全靠这种憨傻的动物
-
解密:1962年中印战争中国一元帅有多狠?令印军至今不愿提起
-
父亲是李克农的上司,她是校花,嫁给越南人,遇困难时中国援手
-
【广西故事】苏东坡吃过的饼,在这个地方也可以品尝
-
迪戈加西亚岛:位置偏远却重要性远超关岛!
-
崇洋媚外的人其实就是深入“骨髓”的自卑之人!
-
曾经震撼欧洲的匈人到底是不是北匈奴?或与匈奴是否有关?
-
杭州与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哪个城市更强?
-
华人保钓历史:中国大陆民间首登钓鱼岛
-
古龙首开浪子形象之作《武林外史》
-
日本满载二战士兵后代的客机,被战斗机撞毁,肇事者却无罪释放
-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首里城突发大火,这里曾是古琉球王国的都城王宫遗址
-
战争中要不丢失一个烈士很难做到,下面看看我军的三个战例
-
盘点一下,看看哪种杨贵妃是您最爱!
-
[图文]裕仁天皇到底是不是战争罪人?
-
同学给他起外号,父亲听见后直接改成大名,若干年后竟家喻户晓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17日
-
即将胜利之际,100名德军却不得不乖乖打着白旗去当俘虏,出了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