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送别“氢弹之父”于敏
北京晚报客户端1月22日消息,1月16日,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因病去世,享年93岁。22日上午10时,于敏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22日晨,冬日的暖阳洒进八宝山,距离于敏院士的告别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殡仪馆大礼堂的门前已经排起了上百米的蜿蜒长队。白发苍苍的学者和年轻的学子胸配白花,纷纷赶来为送这位“氢弹之父”最后一程。
“于家为国铸重器 宁静致远宏谋动天地,敏思笃行创伟业 科学求实精神炳千秋”的横幅是于敏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上午9时许,赶来送别的人陆续到达。记者在大礼堂的休息室里见到了于敏先生昔日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棕烨。“于先生是我的恩师,带我工作了十年,在他十年指导下,我受益匪浅。他不仅是循循善诱的良师和严格要求的严师,也是非常关心人的益友。”张棕烨说,有件事令她十分感动,一直不能忘怀,“由于当时的工作原因,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与他见面了,尽管在我的心里常常挂念着他,但一直不敢与他联系,只将问候经同事转达。有一天早上,于先生突然出现在我们当时住的集体宿舍。我们在十五平方米的小屋里聊了许久,仍然意犹未尽。”张棕烨的眼眶里泛出泪花,“我送他回去时,注视着他在蓝旗营站登上公共汽车时,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止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张棕烨几度哽咽,“他是特别出色,努力,对所做的事从来都是无怨无悔,他生病后我去看过他,他知道我去了,但是他表达不出来,眼睛仍炯炯有神……于先生给予我的太多太多,带我走进科研工作,教我怎么做人。”
“我跟于先生算是有着不解之缘。”年逾八旬的北大物理学院教授郑春开是于先生的北大校友,他没有跟随学校的车队而来,提前来到了告别会现场。“当时我们住的很近,但是并不知道于先生在做氢弹的研制工作。我的当时的系主任给了我们一个研究课题,让我们进行数据计算,当时也不清楚要干什么,就这么做出来了。后来数据送给了钱三强先生,过了19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是给于先生提供了理论计算的基本数据。”郑春开激动地拿出手机中的照片展示给记者,“后来我还跟于先生合照过两次,照片很珍贵,我让我现在的学生帮我复印留下来,珍藏在家里。我所做的工作能为他铺路,我感到非常荣幸!于先生追求科研的精神永远在我心中激励着我!”
(记者/李祺瑶、王海欣)
相关文章
-
【人民书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与追求
-
以色列被亚述所灭的原因 以色列为什么会被灭掉
-
保守势力取得台湾婚姻平权公投胜利,但也有人认为不必难过
-
揭秘蒋介石曾两度拒绝“琉球”:因为惧怕日本
-
包拯死亡之谜 包拯到底是中毒身亡还是自然死亡
-
这个皇帝大字不识,又出生少数民族,却堪称明君,他是谁?
-
清朝出征缅甸为何失败? 全盛时期清朝四次出征缅甸
-
【党史百年·天天读】8月16日
-
水浒传中好汉们的胸肌为何如此浮夸?堪比好莱坞硬汉电影
-
武则天的墓中是否有长明灯,专家推断应该有,但没有传说中的神奇
-
解密民国军阀将领和实力地盘详细资料
-
为什么不推崇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有哪些不可取的地方
-
此上将去世,两元帅、三大将、15位上将去机场迎灵!
-
赵匡胤一脉绝了吗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
西安事变,如果你是张学良,你会怎么做?
-
7旬民间实战高手告诉你如何“入身”
-
埋葬死人之地被称为“坟”,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
【铸魂·传承】红色文化专题栏目|《碧血丹心刘仁堪》
-
哈拉巴文明消失的时间 当时人类已制作工具冶炼金属
-
曹睿怎么死的那么早?英年早逝让人感到惋惜
-
他是三国最凶猛的年轻人,曹操都怕他,却因太爱美气死了自己
-
我国历史上3本“奇书”,流传上千年,其中一本被称“诅咒之书”
-
为什么说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
-
冷兵器时代,箭阵作战效能有多少?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
俞晓群︱五行占:金沴木之帝王嚚眊
-
新剧指南|《人民的选择》《烽烟尽处》开机
-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看似简单,其实讲清楚了中国男人的某些特性
-
姜子牙与筷子的故事 姜子牙为什么叫姜太公
-
菩提祖师的12个徒弟是谁 菩提祖师徒弟实力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