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登长城感慨: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一分子
中新网1月25日电 台湾《旺报》25日刊登台南市民众纳兰采桑的文章称,做为东方大国的一条巨龙,长城在岁月的磨砺中,依旧坚挺着中华民族的脊梁。站在长城久了,彷佛自己也与长城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华民族脊梁的一分子。
资料图为北京八达岭长城。 中新社发 湛超越 摄
文章摘编如下:
来到北京,怎能不来长城?
长城,我已向往了无数回了,每当那座雄伟无比的东方巨龙浮现在心中时,一句经典名言立刻萦绕耳边,“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清平乐·六盘山》,是毛主席长征时所作。今日,当我站在长城之上,凝眸远眺着巍峨大山,我心里浮现的不是这一句,而是更令人心潮澎湃的那一阙《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读起来豪情万丈,气象宏伟,不正是长城的外在体现吗?
长城啊长城,外国人看长城,可能只知“万里长城万里长”,所以为“长城”,其实它还有另一个“长”,那就是时间的长。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修建长城,互相防御。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派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西起陇西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史记蒙恬列传》云:“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空间与时间的长,让长城历史显得深远而厚重。
做为东方大国的一条巨龙,长城在岁月的磨砺中,依旧坚挺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沐着寒风,站在高处,细看蜿蜒起伏的长城,还真的像条巨龙啊!粗犷的风是它的呼吸,枯树与砂石是它斑驳的外衣,而零散的游人,则记录着它的生命力。
四季的长城,是龙的不同体现。严冬的长城,肃穆而寂寥,像沉睡中的龙;等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它也舒展筋骨,凌云腾飞了。
此刻,就让我用寥寥几语,说一说我心中的长城。
长城,尽染碧血,长照汗青,从秦汉两代名将蒙恬与霍去病,一直到《大刀进行曲》中,那一群向鬼子举起大刀的抗日英雄。
长城,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烽火连天,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时的万众瞩目。
长城,经历了历代王朝的统一与分裂,也经历了历史上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作为民族的标志,长城尽显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包容。
长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触摸长城,彷佛翻开一部血泪斑斑的人类文明史,为古代先烈的英魂所感召。
长城,是我,是我们民族,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记忆。
站在长城久了,彷佛自己也与长城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华民族脊梁的一分子。
相关文章
-
一花开五叶,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东渡传法记
-
关于武汉的历史冷知识,有个特色用语,让很多外地人大跌眼镜
-
毛泽东评自刎新娘赵五贞:不自由,毋宁死!
-
鲨齿龙vs棘背龙:白垩纪霸主的争夺战(咬合力谁更强)
-
尖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类(体长6-8米/鼻角向前弯曲)
-
繁荣富足的隋王朝为何二世而亡?备受后人关注
-
南朝宋明帝“残暴”解密历史档案 宋明帝疯狂屠杀
-
历史上的姜子牙是否如封神榜中那样厉害?
-
周恩来鼓励侄子到基层锻炼送这句话作为勉励
-
世界最长恐龙:梁龙 最长超过30米(光尾巴就长达14米)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
-
僰人悬棺之谜:僰人这个民族是如何消失的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
小型偷蛋龙类:雌驼龙 体长近1-2米(嘴巴像鹦鹉)
-
威尔顿盗龙:欧洲中型食肉恐龙(长5米/距今1.2亿年前)
-
他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据说比张作霖还富有,被一块炸死在皇姑屯
-
最特殊的兵团,司令员是上将军衔,就连三位军长也全部是上将军衔
-
潘迪龙:英国小型蜥脚类恐龙(长2米/生于2亿年前)
-
【党史百年天天读】3月18日
-
太监们为何抢着去冷宫工作?
-
湖北吕氏祖辈下江南记
-
奈菲尔塔利复原图,埃及最美王后(木乃伊被毁/只剩玉腿)
-
进士、举人、秀才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学历?我这样划分对不对?
-
新四军最初的八个团,团长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军衔
-
盗洞打得精准,但墓中宝物却保存很多,古代的盗墓前辈厉害了
-
对两则宣纸史料的思考
-
张仪是怎么死的?他在历史上又是怎样的存在?(倡导和平)
-
离婚冷静期下,看古代离婚规定:男休妻有"七出",女拒休有"三不出"
-
为什么要喝白酒,这是我听过的最有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