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爵位,为什么要命名为“公侯伯子男”?
大家周末好,这里是书评君的音频栏目“大家小书”,我们将继续挑选该系列丛书中有意思的经典段落分享给大家。本周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历史学家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中的《论所谓五等爵》。中国的封爵制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间。最基础的五等爵位在西周时期便已经成型。而“公、侯、伯、子、男”这五个字,具体有哪些涵义,为什么要用这五个字给爵位命名呢?
—— 点击收听 ——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傅斯年 | 著
北京出版社
— 作者介绍 —
傅斯年
(1896.3.26—1950.12.20)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1945-1946)和台湾大学(1949-1950)校长。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
— 书摘 —
公,君也。《左传》所记,邦君相称曰君,自称曰寡君,而群下则称之曰公。是公君之称,敬礼有小别,名实无二致也。
侯者,射侯之义,殷周之言侯,犹汉之言持节也。侯非王畿以内之称,因王畿以内自有王师,无所用其为王者斥侯也。而亦非一切畿外有土者之通称,因有土者不必皆得受命建侯。必建藩于王畿之外,而为王者有守土御乱之义,然后称侯。
伯者,长也。伯即一宗诸子之首,在彼时制度下,一家之长,即为一国之长,故一国之长曰伯,不论其在王甸在诸侯也。至于伯之异于侯者,可由侯之称不及于畿内,伯之称遍及于中外观之。由此可知,伯为泛名,侯为专号,伯为建宗有国者之通称,侯为封藩守疆者之殊爵也。若子,则除蛮夷称子外,当为邦伯之庶国。
子者,儿也。以子称有土者,已见于殷,微子箕子是。子者,王之子,故子之本义虽卑,而箕子微子之称子者,因其为王子,则甚崇。至于蛮夷之有土者,则亦为人称子,自称王工侯伯。
男者,附庸之号。男既甚卑,则称男者应多,然《春秋》只书许男,而许又自称子。此由许本鲁之附庸,鲁之势力东移,渐失其西方之纲纪,许缘以坐大,而不甘于附庸之列。(有删节)
点击图片,查看“大家小书”历史类套装
新京报书评周刊·听见文艺
阅读需要主张
相关文章
-
太平天国李秀成为何失败 因顾己不顾人顾私不顾公?
-
秦始皇和芈月相隔几代:四代(芈月为秦始皇高祖母)
-
小型角龙类:戈壁角龙 未成年头骨化石仅3.5厘米
-
欧姆殿龙:欧洲小型恐龙(长4米/仅出土三根躯干骨骼)
-
英国女王血腥玛丽的故事:玛丽一世(下令烧死约300人)
-
扇冠大天鹅龙:俄罗斯大型恐龙(长有斧头冠饰/向后生长)
-
明朝天启皇帝为何会爱上乳母客氏?古代宫闱隐秘
-
马其顿王国的谁征服了希腊 马其顿怎么被征服的
-
一花开五叶,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东渡传法记
-
红孩儿得了正果铁扇公主为何还恨孙悟空?只因“善财童子”称号?
-
这位古代小国国君擅长养猪,因自大被灭国,还留下一个“怪”典故
-
唐文宗试图将宦官一网打尽 甘露之变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
李璟是哪个朝代的 他是历史上的什么人物
-
鱼猎龙:老挝大型恐龙(长9米/最完整亚洲棘龙科)
-
匈奴龙城遗址被找到 意外发掘带有汉字的建筑瓦片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罕见旧照重新上色,让战争的残酷更加真实呈现
-
中国这两大家族,二百年来不允许通婚,保持血统纯正
-
王翦为什么不班师回朝 王翦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
平江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湘鄂赣片区
-
他47岁起兵称帝,一生共娶了4个寡妇,为什么还被后人称颂?
-
鸟脚龙:欧洲大型翼龙(翼展达12米/头部占到体长一半)
-
银龙:阿根廷最大的恐龙之一(长21米/距今6500万年前)
-
北宋之前是什么朝代?
-
人死后嘴里为什么要含钱?古人的做法很讲究,现在还有人这样做吗
-
陈永贵是文盲总理,但是上将许世友就是佩服他,总想坐在他身边
-
新帝上位之后,前朝的妃子一般会如何处置?
-
外国人问毛主席:您为何不惧怕战争?主席微微一笑,原因很简单
-
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究竟发生在哪里?从孙膑的战略布局中寻找答案
-
大型植食恐龙:埃德蒙顿甲龙 全身布满骨质刺(防御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