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配剑的礼仪文化不只五千年!
在中国古代名目繁多的各类兵器中,剑的历史最为悠久,离现在差不多有五千年之久。
早期的剑由于器身尺寸都很短小(长度都在20至40厘米之间),一般只能随身携带作自卫护体之用。周代以后,剑的发展非常迅速,秦汉时期剑身的长度大多都已有一米左右,而在铸造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更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时候的剑已成为除戈、戟等长兵器以外的主要兵器。两汉、魏晋南北时期的剑刀,器身全都是直的,入鞘后很难区分出来。隋唐以后,剑刀又逐渐恢复了商代的特点,直到现代没有再发生过新的变化。
剑在古代为什么使用时间既长而又普遍,不仅因为它是携带方便的武器,更因为它是封建官僚、士大夫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正以》上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晋书·舆服制》上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说文》上也记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则带剑,无事不得带剑”(此处的有事,应指的是战事)。而且所配之剑在长度和重量上,都因佩带者的爵位高低而有所不同,“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古代计量单位,约合六两),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考工记》)剑刀不仅在长度、重量方面有等级之分,而且在制造、加工和装饰等方面的选材用料,工艺精细程度上差距也很大,很多出土的铜、铁剑刀通身上下精雕细琢,镶金嵌玉,使一件杀人凶器成为绮丽华美、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宝,这都是为了炫耀使用者的显赫身份。
佩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很多不同的式样,这些式样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同一地区的不同式样,往往还会形成一个系统。同时,不同式样的剑因为器物本身的特点和不同民族和服饰习惯与爱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佩带方法。
如果对照和比较这些佩带刀剑中典型式样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发现很多相互影响、互相渗透的地方。有些佩带法与式样还流传到国外,为其它国家的民族所接受、运用,与此听时,也引进吸收了欧亚等地这方面的先进方法与式样,这种内外交流,在各个历史时期内一直持续不断。
相关文章
-
汉朝巫蛊之祸的经过:解读汉武帝的昏庸晚年生活
-
揭秘古代如何对待出轨女人 用刀捅女人下体致死
-
红学是干啥的:研究《红楼梦》的(跨越多个领域)
-
诸城暴龙:已知第二大暴龙类(仅次于霸王龙/长12米)
-
胡服最早由谁引入中原?赵武灵王为推行骑射改革服饰
-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
鉴赏——镍铁陨石!
-
孤身,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
解密19位帝王驾崩之谜
-
甘肃,走出10位开国皇帝的皇帝之乡
-
古埃及人基因不公开?古埃及人和中国人是否存在一定关系
-
哈利卡纳素斯的奇迹是什么 摩索拉斯陵墓为什么称为奇迹
-
黄巾起义领导者是谁 他最终后果如何为何如此惨烈
-
这样去念佛,即使堕于恶道也能往生西方
-
汉成帝刘骜是怎么死的?古代皇帝奇葩死因
-
长征中红军牺牲职务最高的人掉入水中,旁观者不救而亡?
-
解密台湾二二八事件过程与受难者
-
中国人口从1000万到现在的14亿,这对父子的努力是有功劳的!
-
清明上河图里死人在哪?
-
对越反击战中前线攻防战有多惨烈?我军一等功臣迎着炮弹与敌搏杀
-
《推背图》预测辛丑牛年,战火将起于墙外,这究竟能不能相信?
-
没买到故宫门票?你可以先看看紫禁城的规划和布局
-
中国传统武术这么厉害,为何却熬不过实战这一道坎?
-
剑节龙:中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白垩纪晚期的甘肃)
-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虽然才华横溢奈何恃宠而骄
-
诸葛亮曾断言儿子难成大器,可惜刘禅不听,最终断送蜀汉江山
-
黄永胜妻子:曾是铅球运动员,后成上将夫人,晚年离婚因祸得福
-
那么多名将,主席为何选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员,他开始还不太愿意
-
何姓起名:何处春风拂苑墙,飞花片片入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