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安徽时,为何不愿在舒城吃饭而是到合肥吃?背后的原因令人感动
建国后,毛主席深切关心安徽的发展与建设,并六次亲临安徽视察,在江淮大地上,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
身为领袖,主席却以身作则,带着过着简朴的生活,并且真切的关注民生,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
毛泽东视察安庆市第一中学,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前右2为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左1为省长黄岩
六次视察与约法三章
视察安徽的过程中,基本上轻车简行,住在车厢里,以车为家,以车为会议室,以车为办公室,不仅住的简陋,连饮食也十分简单。
主席的第一次视察是1953年2月,他巡视长江,夜宿安庆,考察长江防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问题,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他的指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沿淮地区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视察是1958年8月,主席的专列停靠砀山火车站,向县委负责同志询问县委工作情况、农作物生产情况等。
第三次视察1958年9月,毛泽东亲临安徽,进行为期5天的视察。先后到安庆一中、舒茶公社、安徽省博物馆、芜湖造船厂、马鞍山钢铁公司视察。
9月17日,毛泽东在省博物馆参观棉花标本
视察期间,他对安徽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沿途一望,生机蓬勃,肯定是有希望,有大希望的。 ”
第四次视察是1959年10月,主席再次视察安徽,亲自前往合肥市西郊蜀山人民公社,深入到生产队,直接到群众中间调研了解情况,察看沼气性能特点,提出要大力发展沼气,改善人民生活。
第五次视察是1961年7月,主席前往南方视察,却途径蚌埠,在蚌埠专门听取曾希圣关于安徽农村实行责任田情况汇报,并明确指示: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就可以普遍推广。如果责任田确有好处,可以多搞一点。
主席的肯定,使安徽推行的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全奖全赔的办法才得以短暂实践。
9月18日,毛泽东视察合肥钢铁厂时同工人亲切交谈
第六次视察是1965年11月14日,毛泽东停车蚌埠,约见李葆华、李任之、王光宇等汇报工作,并询问了安徽煤矿资源情况,对安徽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以及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作了明确指示。
主席不仅真切的关注着安徽的发展与建设,还和安徽的省、市负责人约法三章:
第一、不要请我们吃饭;
第二、我也不请你们吃饭;
第三、按伙食标准用餐,不喝酒。
约法三章之后,毛主席严格执行,韭菜炒蛋、土豆烧肉、干煸辣椒和素炒青菜外加小米粥、馒头,他一个人吃的津津有味。
吃完,他还倒点茶水到饭碗里,晃晃,把残渣都喝了,并感慨道:“哪天全国农民都能吃上这样的饭菜,那就不错了。”
9月19日下午,毛泽东前往芜湖市视察。在裕溪口去芜湖的轮船上,向曾希圣询问长江航运情况
不吃盛宴,只要稀饭
毛主席的一生十分简朴,与我们想象中的主席生活大不相同。
他穿的衣服是补了又补,牙刷常常是用的快秃了后才肯换新的,鞋子也喜欢穿别人穿过的鞋子,什么化妆品、奢侈品一概不用,一条毛巾,常是既洗脸又擦脚。
在延安时,他得到了一双新皮鞋,穿了几天却不肯穿了。特意等到了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来,把新皮鞋给了儿子,说:“你穿松一些再还给我。”
不仅将新鞋给子女,就连一双拖鞋,主席都是补了再补!
有一双拖鞋,主席从上世纪40年代末穿到了70年代,整整穿了20年,拖鞋早就破烂不堪,可毛泽东却执意要补。
于是,1966年6月的一天,长沙街头一家修鞋铺的修鞋师父遇上了这么个难题,要补一双破的不成模样的鞋。
修鞋的师父左看右看,愣住了:“这么破的鞋,怎么补?还是买双新的吧。”
可来修鞋的顾客却苦苦哀求说:“这是我的爷爷喜欢穿这双鞋子,请您补下。”还拿了中华烟,一人发了一根,一面抽一面和他们聊天,聊了很久,才感动了修鞋师父,最后把这双皮拖鞋补好了。
补好后,主席又穿了三年。三年后,拖鞋坏了。这一次,命运多舛的皮拖鞋没了上一回的运其,鞋匠们死活也不肯再补它。
9月23日,毛泽东视察马鞍山钢铁公司时留影
除了那双皮拖鞋,还有一个关于布鞋的故事。
那是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著名的《论持久战》。可延安的春天格外冷,为了照顾毛泽东同志,工作人员便在窑洞里为他生了旺旺的一盆木炭火。
深夜,门外的警卫员无意中闻到房间里飘出一股浓浓的焦味,以为着火了,吓得赶紧跑进房间,只见毛泽东正拍打着一只冒烟的布鞋。
原来,毛泽东同志只顾写作,却忘了脚下的炭火,导致炭火烧到了布鞋。
工作人员立刻要请房东大娘做一双新的,却被毛泽东拒绝了,补一补就行了。
主席的简朴是发自内心的,后来在毛泽东诞辰的纪念日时,刘思齐回忆说:“我眼中的的毛主席艰苦朴素,几乎不浪费一粒米,他把劳动人民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
“有一次我和主席一起吃饭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掉了一些饭在桌子上,没人在意。毛主席看见后一句话也没有说,用筷子夹来放到自己嘴里了。”
在主席视察安徽时,他的简朴作风,就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在视察马鞍山钢铁公司时,对市委书记魏安民(左一)说:“这里条件很好,大有可为,可发展成中型钢铁企业。”
那是1958年9月,毛主席亲自去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视察茶园时,公社人员为迎接主席的到来,特意准备了十分丰盛的午餐。
视察茶园后,公社领导邀请毛主席在舒茶就餐时,主席问:“有没有稀饭?”
公社领导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准备。”
不主张铺张浪费,时刻关心着百姓的毛主席知道公社的领导的好意,于是笑着说:“没有就算了,时间还早,我们还是到合肥吃吧。”
盛宴在前,却不贪口腹之欲,只要一碗小小的稀饭!
1961年5月20日,毛泽东路径蚌埠,在火车站同省、市负责人、警卫、接待人员合影
难以想象,一国主席竟如此简朴,毛主席不仅严于律已,他的简朴作风还深深影响了身边人。比如儿媳刘思齐,从那以后就特别爱惜粮食,觉得浪费粮食就对不起毛主席,也对不起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农民。
如外孙孔继宁,严格记住了爷爷的话。
“不要自持他的身份特殊就去搞特权,要自食其力,要做对人民群众有意义的事,要低调,不能说一些空话,要夹着尾巴做人。”
一家人的生活就如普通百姓一般,用各种限量的票证置办生活用品,排队去买过冬要吃的蔬菜,自己学习生炉子做。就算烟不离手,却只抽4块钱的烟。
主席的后代,真正将简朴刻在了骨子里!
想一想,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几人能有如此的气度与胸襟!
毛主席的以身作则,不仅激励着安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奋勇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也是为如今的干部作出了榜样!
相关文章
-
匈奴抓到汉人俘虏不杀,反而赐本族女子与其成亲,多年后才知高明
-
你知道冷战时期美国原子弹打击目标有多少个么
-
皇帝招才女入宫,才女作词一首,结果一生无宠?原因很简单
-
正史吕布是怎么死的?遭到手下出卖(被曹操俘虏杀害)
-
“邱处机”到底是姓“邱”还是“丘”?
-
许世友说:“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
-
历史上的赵高真的是太监吗?秦国灭亡和他有多大关系
-
甲骨文将从隐学变为显学,已经不属于冷门和绝学,不会失传了
-
【许昌“学史鉴廉”系列小故事】之十七: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谷文昌
-
为方便控制,一伙人拥立傻子当皇帝,傻子上位后立刻将其赶尽杀绝
-
农村大妈用宋朝棺材腌制酸菜,专家鉴定后:建议上交国家
-
小型植食恐龙:平头龙 头盖骨像帽子(求偶时决斗利器)
-
天龙:印度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1.9亿年前)
-
吞食孔明传貂蝉怎么加入隐藏武将貂蝉加入条件
-
双冠龙:会喷毒液的食肉恐龙(长6米/出土于中国云南)
-
为什么雷曼兄弟会倒?雷曼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我国文化标志)
-
中国古代的十位最杰出的三军统帅,谁在你心中排名第一
-
没打仗就要地要钱的王翦,功高盖主的他,如何得到善终?
-
小型鸟脚恐龙:棱齿龙 体长仅2.3米(堪称恐龙飞毛腿)
-
郊狼龙:北美小型驰龙科(长2米/椎骨带气腔)
-
揭秘70年代中国为与苏联争夺越南内幕
-
古代帝王为何崇尚黄色?
-
明朝一男子把私房钱藏在木雕里,藏了600年,两任收藏家都没有发现
-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爱因斯坦发明的影响有哪些
-
金字塔未解之谜 揭开埃及金字塔的十大惊人谜底
-
迷你型植食恐龙:树息龙 仅10厘米长(如麻雀大小)
-
徐特立入党:一本没有字的教科书
-
揭秘:“胖美人”杨贵妃是如何迷倒唐玄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