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再次融资,同城货运行业真的能依靠烧钱取胜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刘志刚
近日,同城货运平台货拉拉宣布已完成由高瓴资本领投D1轮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D2轮领投的融资,此轮融资额为3亿美元,由钟鼎资本、PV captial跟投,顺为资本、襄禾资本、MindWork Ventures、零一创投等老股东跟投,光源资本担任本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作为一家已经成立并深耕同城货运行业近6年的o2o服务平台,据了解货拉拉此次再融资还是要用于已有业务的扩张。事实上,在这一低调的领域,类似的大额融资已经不算新鲜。早在去年,58速运也宣布完成第一期2.5亿美元的融资。
那么,问题来了,同城货运行业真的适合互联网简单、粗暴得烧钱模式吗?
左手规模化,右手精细化:审时度势的折中之术才是王道
烧钱大战一贯是互联网的拿手好戏,那么这个行业是否按照以往网约车、团购大战、共享单车一般打起“规模”战?
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虽说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也有了类似货拉拉、58货运等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但终究一直都没有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这也使得对于同城货运的行业特征值得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研究。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同城货运行业确实是按照互联网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去做,那就是“痛并快乐”的发展。一面规模化快速扩张,一面投入大、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
事实上,唯快不破的竞争理论下,规模决胜理论在过去很多领域都已经得到证明,滴滴、美团的成功就是如此,在笔者看来,凡是可以以规模取胜的行业都有着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方面,不易于快速复制扩张的领域往往更强调扩张速度。
不容易的往往最具价值,以网约车为例,网约车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域性明显,不符合边际成本的递减规律,基本上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每到一个新地方都需要靠烧钱推广市场,尤其是在行业规范化之后,相关许可的获取也成了快速扩张的门槛。
一个空白市场,率先进去的玩家往往具备抢占用户心智的价值,这一壁垒的建立往往很难被攻克,因此,轻装上阵,快速抢占市场就成了建立优势的不二法门。
而同城货运行业明显具备这一特征,用户需求的培养、司机货车的招募等都是极具本地化特征的要素,如今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能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之前抢占规模化先机。一个简单、门槛低的商业模式,谁先到达规模优势,谁就有行业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具备劳动力密集型特征的互联网公司更强调服务网络的规模。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过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几年受到了冲击,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O2O、新零售等理念的先后涌起,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的互联网服务形式开始不断创造价值。
基于懒人经济下的新经济特征,外卖也好,网约车也好,骑手或者司机的抽成都是有限的,人口密度较高和人力成本却异常的低,打造出来一个规模化的有效服务网络才是其商业价值的体现,而同城货运正是如此,对城市服务网络往往比较重视。
通过前面两点,同城货运似乎是个规模导向的领域,然而通过对现在行业竞争格局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烧钱战、规模战当中,同城货运领域的玩家依旧不少,蓝犀牛、一号货车、速派得、咕咕速运等,市场上一度出现大量同质化的平台。而盈利模式、定价规则、司机的培训、货损问题等基本要素一直都没能实现标准化。
如此看来,同城货运行业靠烧钱打出的规模化是很难杀死竞争对手的,走向精耕细作似乎也成了必然,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粘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热词。但“运货”,长期需要的人群往往都会自备运货工具,临时使用的人群,很久才会用一次,这与吃喝住行等其它生活服务还是有很大不同,具备过于低频的特征,行业很难建立起“用户粘性”,不像其它规模取胜的行业快速建立起用户习惯,基于规模化很难实现用户心智的占领,这就需要从效率、体验等其它方面入手进行精耕细作。
在这一方面,同城货运行业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在风口退去以后,通过一点点试错建立起的服务体验壁垒确实比用优惠券燃烧起来的火墙要更加牢固。
其次,产业本身规模化到达一个瓶颈期。不同商业形态所需要的土壤肥料各有差异,外卖的滋生土壤可以是各级城市;打车的滋生土壤同样也可以是各级城市。但同城货运的话,在一二线城市,还有部分三线城市需求往往会更大些,但低线城市的需求量明显不足。
因为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更快,目标用户数量大,用户时间碎片化特征明显,互联网思维浓重,对于同城货运这种互联网服务形式更容易接受。而且这些城市的面积比较大,更容易产生货运的服务需求。而底线城市则正好相反,这也使得同城货运玩家在经过规模扩张后,很难进行接下来的下沉攻击,这也是行业瓶颈期的由来。而规模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则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提高效率,解决之前野蛮发展时期留下的后遗症。
最后, 对于同城货运行业来说,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是行业精细化运作的必要手段。
正如当初马化腾朱啸虎朋友圈争论共享单车时所说的:“再便宜、再性价比高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在智能浪潮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
由此可见,同城货运似乎又是一个应该精细化运营的行业。而在以往的经验中,效率与规模很多时候都会形成一个“二律背反”,毕竟资源本身是存量的,一方的多了,对另一方就会造成挤压。加大精细化运作往往牺牲规模,重视规模也很难全身心进行精细化运作。
事实上,对于同城货运来说完全可以打破这个“二律背反”。在行业初期,以规模主导,但现如今更强调两方面的协同实力。它不像共享单车那样数量庞大,在取得规模进行个体智能升级容易造成重复投放和资源浪费,货车的个体数量较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其实不影响已经投入使用的货的。而且前面我们讲过,行业受地域方面影响颇深,瓶颈期很快就会达到,即便规模上慢了半拍也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规模和精细完全可以同步进行。
因此,在行业早期快速扩张的货拉拉、58速运等平台如今都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改为“两条腿”走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大幅大加强对产业经营方式的精细化运作。
智慧物流不是决胜利刃:推倒边界的壁垒重组才是最终的胜负手
在互联网领域创投圈,投资人经常会问创业公司这样一句:“如果BAT想抄你的产品,你怎么办?你的壁垒是什么?”。
事实上,关于壁垒的思考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每一家公司不同的阶段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同城货运领域而言,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智慧化进程,因此不少人提出智慧物流会是决定最终结果的胜负手,但这真的是事实吗?我们先看一下理想蓝图中,智慧物流推动下的同城物流形态。
不断提升运营效率这是基于新零售理念下智慧物流的最终理念。
而同城货运,解决的其实就是“车”与“货”的信息匹配问题,具体来讲其实就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底层架构,进行全自动调度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将配送信息货物、时间、地点等与车辆运载能力、位置、任务等以及路况信息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和匹配,根据配送员位置、用户位置、目的地进行合理规划路线,减少配送时间,从整体优化入手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
那么做到这些的难度很高吗?
都是处于积极向上阶段的创业公司,都有大的投资人背景,谁比谁的眼光会差很多?智慧物流的大背景下,行业各路玩家都会加大这些领域的布局,而且创新不易,技术研发本身其实是个持续性的进程,试错成本很高,即便在技术上真的处于领先,但在具体实施阶段是否采取也是个未知数,毕竟技术越高,价值越大,投放成本也越高,但具体的效果上却不一定会有多大差距。
就像过去很多手机厂商都把跑分作为手机的一个重要卖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突出其“发烧友”的定位,同时也是营销方面的需要。但是用户直观感受却并没有那么强,只要达到心理预期的基础分就可以了,性能的极致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适合大众消费。
同城货运领域,除非真的有绝对性的技术领先优势,能够给予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极大的提升,否则,在体验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那么用户决策的主要驱动则要回归到了价格上来,如此一来,技术价值高的企业反而不占优势。
以往几次工业革命一样,技术的进步更多地是充当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整个行业的进步,绝不是一家的独大。就最近几年科技公司的表现来看,曾经很多壁垒颇深的行业,如今都将被“开源”的重拳打破,最终受益的也将是整个科技行业,而人工智能方面,无论是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BAT,都曾有过技术开源对外输出的表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城货运原先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随着行业“智慧升级”的深入,行业的进入门槛在不断地提高。水涨船高,但同一片水域不会厚此薄彼,船与船之间不会因为“水涨”就能判断彼此之间谁的“船身”更加坚固,因此,技术不足以成为行业间竞争的决胜因素。
那么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取决于八个字:推倒边界,壁垒重组。
规模和效率在很多时候都被人们称作是行业竞争的壁垒,但你有的,别人也有,那就称不上了,如何在拉锯战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在规模上吞噬对手成为核心问题,在现阶段,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提供更多服务,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间,这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竞争的需求,同时也是规避“野蛮人”的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也使得行业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只是在行业内部,更多的可能还来自于外部势力的侵入,很多领域的独角兽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优势从单一或少数支点上升到生态系统层面。
例如美团,主营业务一定是团购和外卖,但现在又涉足到了旅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个生活服务领域,看似它在四处树敌,但与此同时这背后也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其扩张速度以及各个业务的稳定性暂时不论,但出发点是没错的,它攻击的就是用户生活的刚需性场景,每个用户手机上的APP是有限的,时间又是那么的碎片化,因此类似于综合类电商挤压垂直电商的逻辑,一站式服务平台战胜单一垂直类服务平台也是一定的。
对于货拉拉们来说也是如此。真正的优势应该建立在多个堡垒上,而不是一个堡垒,应该以主营业务为同城货运为基础,以此作为担当整个平台生态赋能的前端流量入口,对其它细分市场进行渗透。
如此一来,一方面规避了周边行业的野蛮人偷袭,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同城货运在生活场景中过于低频,但如果能渗透其它相对高频的场景这将在行业竞争中绝对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平台服务矩阵的相互转化上。
因为通常情况下,流量转化的前提是要拥有较短的转化路径。用户在使用平台上某个高频服务时,潜移默化的会对其它暂时不就需要的服务功能留下印象,这就打入了用户心智,一旦需要,往往会成为首选。这其实就形成了业务之间流量转化的网络协同,形成了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生态体系,可以掌握更加详细的相关用户数据画像,这在未来也是极具想象空间。
而在具体业务扩张的选择方面,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多重选择空间,例如开篇那则新闻提到的网约车,当前滴滴打车难的问题已经愈演愈烈,这也使得行业风口过去之后依旧会有曹操专车、美团等玩家们的加入,老玩家易到的卷土重来。
本身主打与“车”有关的城市服务网络,货拉拉们与网约车市场有着很多相似的运营逻辑,涉足网约车市场不失为一种业务拓展的有效路径。
除此之外,就整个同城物流服务而言,同城货运终究只是个细分领域,而其它各项业务,例如新零售兴起的同城即时配送、快递服务、跑腿服务等项目,货拉拉们其实也有着涉足的“基因”,同时也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和长远价值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随着新零售的不断深入,在B端服务方面也有着很大想象空间。
运货是核心,围绕运货积累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做服务品类的横向扩张,然后再反哺运货业务,同时在垂直方向上精耕细作、扩张规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打造拥有多个堡垒的生态组合拳,而这或许才是货拉拉们发展和竞争的正确姿态。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
-
快讯|珍爱网市场占有率达行业第一,年内将上线新产品
-
紫外线荧光油墨供应:为什么荧光防伪油墨得到广泛的应用?
-
刚刚超过马云当上中国首富的马化腾,如果在美国能排第几?
-
陈林接替张一鸣成为今日头条新CEO | 过去24小时发生的新鲜事儿
-
Facebook否认鼓励人们上传十年对比照片,AI识别海量人脸数据遭疑
-
乡村教师:陪伴,是对故乡的告白
-
阿里CEO张勇的双11总结
-
网易云音乐融资后:存量红利时代如何破局?
-
坐拥内容资源推流媒体业务,迪士尼能否与Netflix分庭抗礼?
-
专访阿里云MVP黄胜蓝:90 后 CTO花了6年,改变了你日常生活里的这
-
智汀家庭云-快速入门:使用Docker运行
-
上千名老人在支付宝上重返30岁
-
如何制定铅硼聚乙烯/含硼聚乙烯屏蔽体方案
-
中国游戏出海简史:从金山到网易,走了四步只剩最后一步
-
QQ再也不是我的小甜甜了
-
【虎嗅晚报】百度头条“打嘴仗”;版号重开:首批没有腾讯、网易
-
加州无人出租最新报告:Waymo规模无敌手,但单车效率已被PonyAI超越
-
为什么春节红包这么猛?
-
在线医疗初创企业微医正在考虑在科创板上市
-
我在盒马当“跑男”:日行三万步,月入近万元
-
智东西早报:智能音箱Q3出货2270万部 车联网无线电频率规划公布
-
欢迎来到倍速的世界
-
爱优腾B站齐压码互动视频,技术与内容制作问题待攻克
-
股票停牌、高管离职、债务违约……谁把汇源果汁榨干了?
-
策略型设计:面向未来的决策机制
-
如何在工具类产品验证红包裂变拉新?
-
马斯克:Autopilot将与3月18日恢复原价,此前降价是个错误
-
发挥工业互联网的支撑引领作用
-
英伟达发布497.29显卡驱动:支持《GT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