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西方媒体如此描述李鸿章在官邸举办宴会

原标题:西方媒体如此描述李鸿章在官邸举办宴会

李鸿章官邸举办的宴会

李鸿章被剥夺了黄马褂、失去了双眼花翎、从高位上跌落的消息已传开。在美国,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官位有多高,以及他是如何在天津官邸盛情款待朋友的。对于清朝人的一些陈知陋见使我们以为他们是物质化、贫穷、野蛮的,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奢华。除了描述一场我数月前在李鸿章官邸参加的宴会外,我想不到更好的法子来展示清朝上层社会的真实状况了。

宴会厅和白宫一样大,华丽地装饰着金卷轴、中国画以及彩旗。菜单上列有很多道菜肴,宴会时端上来好几百道菜。每位客人都有一碗燕窝,我估计,一碗就要5美金。除此之外,宴会上还有与银元等价的鱼翅。和我们一道坐着的清朝贵族们穿着绫罗绸缎,就跟我们总统宴请贵客时穿的一样。我们用镶嵌有银丝的象牙筷用餐。本次宴会是为我们的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将军所设。他现在正进行一次环球旅行。清朝人以跟国务卿斯华德和格兰特将军同等的规格款待福斯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盛情,都体现在了这次宴会中。

按照清朝的习俗,女性很少抛头露面,尤其是贵族人家的女眷,即使大型宴会也很少邀请清朝女性,外国人也不会被要求带上他们的太太一道前来。福斯特一抵达天津,李鸿章就拜访了他。会面时,总督被介绍给了福斯特太太以及她的侄女厄尔(Orr)小姐。她们与福斯特一起进行本次环球旅行。这位伟大的总督被这些女士们所吸引,当他说到宴会时,他说他会对清朝的习俗做一次革新,邀请这些女士们也前来赴宴。她们当然接受了总督邀请。宴会时,总督用手挽着福斯特太太入席。这次宴会是在天津一角的总督府上举行,这里装饰有成千的清朝灯笼,照得花园熠熠生辉。通往总督府的街道上也都挂上了红灯笼,人行道上还有李鸿章的护卫。他们装备着现代的来福枪,护送客人前来。在持续将近一小时的宴会当中,清朝最好的一些乐手在府邸外演奏美国音乐,从窗户外传来《洋基歌》(YankeeDoodle)、《嗨!哥伦比亚》(Hail Columbia) 、《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 等歌曲。宴会上,一些声名显赫的清朝人多次祝酒。福斯特通过翻译谈及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良好关系,而李鸿章也以同样的方式,在讲话中表达了对美国的赞誉。我希望,我的文笔足以描述这次晚宴。

描述的困难

这次宴会与在美国的那些如此不同,以致我很难绘出精准的画面。邀请函印在一张比我们的杂志更大的卡片上。卡片是大红色,邀请函用金字印在上面。抬头上有清朝龙纹和李鸿章的印章,底下写着: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总理衙门大臣请我们周四晚6点赏光到海军衙门赴宴。这些金字镶着金边,旁边还有李鸿章的名片。名片和一张笔记纸的大小类似,颜色是华盛顿红砖那样的红色。赴宴前,我不得不准备一张我自己的清朝名片。后来名片由一名穿着官服的仆人送来。然后,我坐上一顶由4名仆人抬着的蓝色丝绸轿子。轿子已经为这个场合而华丽地装饰起来了。顺便一提,轿费花了我2美元。

我们经过府邸中的一个又一个庭院,我的名片被一群清朝官员传阅。随后,我被敦促跟着他们。海军北洋水师营务处秘书罗丰禄在门口接待了我,然后最年长也是最受总督信赖的幕僚曾兰生先生牵着我的手,将我领入前往会见那位大人。尽管当晚,我身着晚礼服,但和周围那些盛装的清朝人相比,我仍觉得自己衣着褴褛不堪。举个例子说吧,曾兰生穿着淡蓝的丝绸长袍,上面装饰着一排极其精美的貂绒,靴子是黑色缎面的,衬裙则用最华贵的黄缎制成。他头戴一顶价值千金的黑貂皮帽,价值不菲的戒指在细长的手指上闪耀着光芒。

这位秘书现年68岁,说着一口和美国人一样好的英语。将我介绍给总督后,他将我领向了宴会的餐桌,并向我解释了宴会相关的所有事宜。我们经过时,房间里还有其他贵族,他们同样衣着华丽。李鸿章总督同样穿着官服,头上戴着一顶皮帽,沿边卷了起来,他已经被剥夺的著名的三眼花翎就曾挂在这后面一尺的地方。顺便一提,失去这个让总督很失望。他是皇室成员以外唯一一个被允许佩戴这个的人,这是清朝官员配饰中最高等级的象征。宴会中,李鸿章穿着一件华美的黄色长袍浅粉的裤子和厚厚的黑缎面靴子,鞋底是白色的,至少有两英寸厚。总督的身高超过了围绕在旁的那些法国、英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外交官们。他俯身同我握手时,使我想起了巨人。总督带路领我们去餐桌那边。福斯特国务卿和新任法国公使跟随在总督身后。入座时,我看到桌子摆在房子的中间,几乎和白宫的东房一样长。李鸿章坐在中间,福斯特太太在他右侧,新任法国公使在他左侧。桌子对面坐着福斯特,稍远一点的是厄尔小姐。年轻的女士们坐在清朝贵族的中间,艾米莉·厄尔小姐在总督的儿子李伯爵的左侧。她无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方媒体如此描述李鸿章在官邸举办宴会

穿着和菜单

请让我再对女士们的穿着说几句吧。她们穿得几乎和邻座的清朝贵族们一样华美。福斯特太太穿着一件高贵的紫色外套、白色的绸缎背心和红色的袍子,上面镶嵌着路易斯·昆士(LouiseQuinz)纽扣,而且她的钻石非常精美。

厄尔小姐穿着樱桃色的刺绣长袍,罩着尚伊蒂(Chantilli)外套,还佩戴着红宝石和钻石。玛莎·厄尔小姐穿着白色丝绸制成的、有粉色玫瑰刺绣的紧身礼服,还佩戴着一束紫色和绿色的手工花,这是总督的一个儿子给她的。除了以上几位女士外,还有两位女士在场。其中一位是美国驻天津领事的夫人谢丽丹·里德夫人,她穿着厚卷起来的黑丝绸礼服,装饰着白色的复古蕾丝和钻石。另一位是丁家立(C.D. Tenney)教授的夫人特妮夫人。丁家立教授是天津一所著名学校的校长,很多年轻的清朝贵族在那里学习英语。

清朝人在入座时会脱下外套。几乎每一位官员都有穿着华美服饰的仆人在旁伺候。这些人负责照看他们的衣服,伺候他们舒适用餐,不时给主人递上浸过热水的白毛巾。这些贵族们会用它擦嘴或者搓脸,以使自己在享用各道菜肴时,可以精神焕发。李鸿章由两三名仆人在旁伺候吃喝,并使他的衣着保持笔挺。总督和他所有的清朝客人都抽着由仆人点燃的烟管和香烟。宴席上的食物都不大于一个象牙骰子,以便轻易地用象牙筷子夹住,也是为了方便吞咽。

宴会有50来位宾客,菜肴有中式也有西式。我的位置上摆有刀叉和筷子,还有大量西式的碟子。菜单上总共有21道菜肴。菜单用金色字样印在一张长1英尺、宽约6英寸的红色卡片上。文字为中英双语,菜目如下:

鸽子蛋汤
炸鱼、蘑菇酱
肉饼
鱼翅
野鸭
竹笋
排骨、蔬菜
炖羊腿
上汤菌菇
肉酱鹅肝
高丽虾饺
烤鸡、火腿、沙拉
烤鸭
芦笋、黄油汤
水果蛋奶冻
中式蛋糕
水果果冻
水果
咖啡
中式美味

西式菜肴用美式盘子端上来,而中式菜肴则用极其精美的小瓷碗端上。每个碗里盛有一点点炖煮菜肴或者汤。每个碟旁有六个精美的杯子用于盛酒,其中两个银质的小酒盅用于喝中国酒。其中一个像蛋杯一样大,另外一个只能盛一点儿。第一个酒盅里放着米酒,尝起来有点像雪利酒,而且是热的。另外一个杯里装着高粱酿的酒,烫得跟热油一样,呈琥珀色,味道比荨麻酒更烈。宴会上的酒从雪利酒到香槟都有。宴会上的葡萄酒就跟在国外宴席上见到的一样。我尝了大部分的中式菜肴,发现味道不错。鸽子蛋汤里有几颗小鸽蛋,而燕窝则是用咖啡杯大小的小碗端上, 需要自己加盐来调味。

燕窝是最有名的清朝菜肴之一,所用的材料可能是世界市场上所能发现的食材中价格最高的,一磅燕窝售价高达30美金。清朝每年要花费上万美元用于购买。燕窝是用燕子的巢做成的,这些巢只在印度洋的某些特定岛屿的洞穴和湿地里才有。

产燕窝的燕子外形和美国的燕子相同。它们的窝是用海草做成的。这种鸟咀嚼海草,然后在里面混合上自己的唾液。燕窝汤其实是由这种唾液做成的。这种燕窝经精心清洗后,所有的羽毛和脏东西都被清理出去,然后再浸泡,最后烹煮到变软为止。燕窝呈白色胶状。如果它们被混在一起的话,像白色果冻一样。燕窝上面放有一些煮过的火腿,底下是鸽子蛋,汤再一次被煮开后端上来,就像是天使的美食,而不是燕子的口水。据说燕窝非常提神,可以使60岁的人恢复25岁人的活力。鱼翅据说具有同样的提神功能。它们是由鲨鱼鳍做成,煮成汤后加入一点火腿端上来。竹笋是竹子的根,尝起来像煮过的坚果,会使人想到白萝卜。此外,清朝人非常喜爱各种菌类,这次宴会上使用的是一种像果冻一样的蘑菇。

清朝厨艺

所有的中式菜肴都用非常适合用筷子夹的盘子端上来。在放盐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一小碗日本酱油,在吃之前,他们会将食物在里面蘸一下。清朝人认为,像我们这样将食物直接放上桌同盘享用很粗野,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要分成小份煮好,而且他们几乎会炖煮所有东西。肉和蔬菜在煎煮前先被切成小份,只有猪是整头地煮,因为这是用于祭祀的。然而,祭司也会将它切成碎块,在吃之前再重新煮一下。外国人之间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清朝人依靠大米和老鼠过活。在现在有关清朝人的所有错误看法中,没有比这个更荒谬的了。在清朝北方,也即我所在的地方,一般百姓吃不起大米,他们依靠粟、麦子和玉米过活。他们消耗大量的面食,但都是被烹煮,而不是像我们那样烘焙成面包。清朝的上层人士和我们一样,有大量花哨、精美的食物。

清朝的鱼是世界上最好的。它们有鳓 ,完全可以和波托马克河里的相媲美,而且鱼刺只有那里的一半。在这里人们还可以买到鹌鹑、鹬和鹿肉。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本地市场上的清朝北方的肥尾羊更好的羊肉。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吃掉这么多禽类,到处都有养鸡场、养鸭场和养鹅场。在南方,有的村庄养鸭子,还有专门用于在河流低地上运输成千禽类的鹅船。这些禽类被放养到泥地里,吃虫类和蜗牛。每一个城市里都可以找到专门售卖烟熏鸭子和鹅的铺子。他们在太阳底下晒干鸭子,撒上盐,就像我们保存火腿一样。我看见很多鸭贩走街串巷,类似篮子的容器里装 着晒干的鸭子,有的还悬挂在杆子两端间,用肩膀担着。我曾登上满载着活鸭和鹅的船,从河流的一端摆渡到另一端。大量家禽是人工孵化的,从他们家禽养殖的技术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多少年经验。

宝贵的腌蛋

谈到奇怪的菜肴,清朝人喜爱皮蛋,它和美国的陈年葡萄酒等价。他们腌制蛋类的方法,是将蛋埋起来,经过30天,会产生一种可食用的腌蛋。一些蛋会变成墨黑色,而病人最喜爱的食物就是存在红土和盐水里的腌蛋。清朝人很少吃半熟的蛋,在生日庆典上,端上煮熟的红鸡蛋是一种常见的习俗。我在天津没有看到吃狗、老鼠或者猫的,但我毫不怀疑一些很穷的人会吃。有一天,有人告诉我,一些老妇会使用老鼠肉来生发。

关于厨艺,李鸿章晚宴上的菜肴烹煮得很好,并且像白宫的宴会上的一样被端上来。清朝厨子在接受一些外国厨艺课程后,很快超过了法国人,而且他们在餐桌布置上有着非常好的品味。在这里举办一场大型宴会要比在美国更容易。聘用高价的厨师每月可能会花费20美元的银子或者10美元的金子,而且还要寄宿。以这样的数目可以雇佣到一个厨子,他能够负责外交宴会,给你供应最好的菜肴,从汤羹到甜点一应俱全,价钱是在美国举办类似宴会的三分之一。在这里,你只需告诉厨子来客的人数,比如说:“约翰,我想明晚举行30人的宴会,你去打点好。”然后你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地离开家,等晚宴时间回来会发现,桌子已经漂亮地摆好,酒已经端上,还备好了给客人的一流菜单。千真万确,这些清朝人是非常神奇的人。( 弗兰克·卡朋特)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报》1894年10月21日 星期日THEINDIANAPOLIS JOURNAL OCTOBER 21 1894 SUNDAY

【摘自:《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全二册)赵省伟/主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

图书信息

书 名:《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全二册)

主 编:赵省伟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书 号:9787218133256

出版日期:2019年1月

定 价:198.00元

李鸿章研究又一富矿——西方报刊上的李鸿章

欧美记者28万字报道、200张珍贵影像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

西方媒体如此描述李鸿章在官邸举办宴会

内容简介

“西洋镜”团队历时八年整理出1876年至1904年间西方报刊关于李鸿章的大量新闻报道和特写,共计28万余字、200余幅罕见图片。其中涉及他的种种洋务、对美国《排华法案》的强硬态度、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兢兢业业、处理义和团事件时的前倨而后恭、特别是出访欧美时的情景……

作者简介

赵省伟:《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许媚媚: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哲学博士毕业,师从汉学家顾彬。曾任波恩大学东亚系客座讲师,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电影史、晚清史及跨文化传播学。出版有英文专著《一战前的电影在中国》。

王猛: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前往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学习。长期从事法语新闻采编工作,曾常驻西非,走访非洲十多个国家。法国文学爱好者,兼职翻译法文小说,译有《生命的课堂》《贝尔和塞巴斯蒂安》。

邱丽媛: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教于北京华文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交流传播。译有《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西洋镜:中国园林》等书。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