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数码科技 > \

哈啰趁滴滴顺风车下线疯狂圈地叫车成功率不高安全也一般

原标题:哈啰趁滴滴顺风车下线疯狂圈地 叫车成功率不高 安全也一般

哈啰趁滴滴顺风车下线疯狂圈地叫车成功率不高安全也一般

已覆盖300余城市,但叫车成功率不高 ,安全没说的那么好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抢在春节前夕,在滴滴下线顺风车的空档,哈啰出行在成都、上海、广州、东莞、合肥、杭州六座城市开通了顺风车业务,搭上了春运的“顺风车”。不到一个月之后,哈啰顺风车官宣,其上线城市已经扩张到了300多个。

相比于网约车、出租车,在共享经济时代,顺风车是最接近共享概念的,但是,由于顺风车的准入门槛低,再加上恶性事件频发,一度让顺风车成为“众矢之的”。

随着哈啰顺风车的全国多点上线,“顺风车”又热了起来,对于用户而言,哈啰顺风车能满足车主和乘客的需求吗?对于平台而言,哈啰顺风车能分到行业的一杯羹吗?

五次叫车 一次成功

据哈啰顺风车的官方披露,截至目前,其顺风车车主注册量已突破200万,累计发布订单量超700万,并且仍在保持快速增长。

《IT时报》记者近日在哈啰顺风车上体验了几次用车服务,从总体上来看,车辆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2月24日晚,《IT时报》记者发布了第二天早上9:30从上海世纪公园出发去南京西路的用车需求,随后系统匹配出了十个相对顺路的单子,估算出的价格为20元,综合考虑了出发时间、距离等因素,记者向其中的两位车主发送了邀请,但虽然页面显示这两位车主“正在寻找乘客”,但一直到出发前他们都没有接单。

此后,《IT时报》记者在哈啰顺风车上发布了四次用车需求,其中既有费用在10元左右的短途线路,也有费用超过60元的中长途线路。

这五次叫车过程中,只有一次成功,其他虽然均显示有十多位顺路车主,但发出邀请后石沉大海,最后订单因无人接单被自动取消。2月25日晚,记者发布了第二天6:30从世纪公园去浦东国际机场的长距离行程需求,才有车主接单。车主龚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他对出发时间没有很明确的要求,所以他没有发布自己的行程,而是在司机端中的“附近”功能中寻找匹配的乘客。

在一个有近200人的哈啰顺风车QQ群中,有车主表示,想要寻找到合适的乘客比较难,“如果要开十几公里去接乘客,而乘客又不加感谢费,是不划算的。”一位车主这样表示。

《IT时报》记者从哈啰出行相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哈啰出行根据不同城市的消费标准进行差异化定价以及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信息服务费用。以记者去浦东机场的行程为例,全程35公里,记者支付了55.8元,车主收到了51.6元,平台信息服务费用占比7.5%。另外一名乘客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到北京天坛,公里数126公里,他支付了86.5元,车主实收车费80.1元,平台信息服务费用占比7.3%。

客服真的“24小时”吗?

对于顺风车而言,安全是重中之重。共享出行的安全主要分为行程前对车主、乘客的审查以及行程中对双方的保护以及客服的响应速度。当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发生后,各平台都着力打造安全措施。

此前,哈啰顺风车也宣布其在安全方面的措施,比如在产品定位设计上拒绝社交相关功能,司乘沟通采用虚拟号码。针对车主审核,哈啰顺风车建立了一套包含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多重审核制度,并与阿里云达成合作,通过实名认证、司机三证验真、人脸活体验真、犯罪记录筛查及失信行为筛查等多重流程,对车主资质进行全方位审核。哈啰出行还和全国各地公安部门合作,对接入平台的司机进行背景审查,杜绝问题司机进入平台等。

上述龚先生告诉《IT时报》记者,他是第一次开顺风车,在哈啰上注册时提供了身份证、驾驶证、车辆照片以及个人实拍照片,一天后审核通过。“在接单时,还要进行车主认证,即车主要对着摄像头拍照,以确认是本人,但是发车时并不需要再次确认。”但实际上,安全事件正是发生在行程开始之后。

车主认证过后,会在车主简介页面中显示认证标签,乘客也能查看到车主上传的包含车牌号的车辆照片。

记者此前从哈啰顺风车了解到,其设立了7×24小时专职客服,解决司乘问题。《IT时报》记者坐上龚先生的车后,因在页面上没有找到“确认上车”的提醒,拨打95218900客服电话咨询,但是按照提示进入子菜单之后,没有客服接听电话。在6:40~6:55,记者拨打了三次客服电话,每次等待3分钟,均未成功。《IT时报》记者还尝试联系线上客服,但均为机器人客服。7:30,记者终于打通了客服电话,客服表示人工客服时间为7:00~23:00,这和哈啰顺风车的说法相悖。

好体验才能抓住好时机

要对顺风车说爱或者恨,都不容易,因为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始终是一片难以消散的阴霾,但由于顺风车的经济性,出行市场的确存在需求。

此前,哈啰顺风车业务负责人江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啰目前有超过2亿用户,分布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在这些城市,主要是以两轮业务为主,包括单车和助力车。哈啰用户中还有很多长途出行的需求,再加上哈啰的用户是相对年轻,他们对于更普惠的,或者更高性价比的四轮出行有强烈需求,所以决定做顺风车。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看来,顺风车事件发生之后,滴滴、嘀嗒、高德等均暂停或修改了顺风车业务的规则,顺风车进入发展缓慢期,这时候进入,有助于哈啰顺风车的发展,“尽管滴滴顺风车业务暂停,其用户规模还是远远高于其他平台,哈啰进入该市场阻力不小。但该市场尚处于空缺状态,是进入的较好时机。”

滴滴此前表示,顺风车上线3年以来,出行次数达到10亿次以上,顺风车业务在2017年为滴滴带来8亿元利润。如此看来,顺风车是个赚钱的生意。

但就记者的体验而言,哈啰顺风车要走完滴滴的“未竞事业”,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首先就是过低的接单率让用户觉得出行没有保障,这也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单量起来了,才有数据;其次,目前顺风车的着力点在安全,哈啰顺风车是否能把保护措施再前置,而不是集中于事后,是否能把承诺的安全措施都做到位,谁能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谁就有更强的竞争力。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