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墓中的一样东西,孙殿英瞧不上丢掉,最后卖出1.3亿元天价
乾隆皇帝是一位风雅之人,向来喜欢享受世间最好的东西,他平日里所用的任何一件小玩意,都可谓是稀世珍宝,放在现在都称得上价值连城。就连他死后用来包裹身体的裹尸布,在出世以后,也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
那么,这个裹尸布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会这么值钱呢?
(乾隆像)
说起来,这块布虽然是用来包裹尸体的,但实际上却大有来头,叫做“陀罗尼经被”。这款经被在当时可是奢侈品,而且并不是有钱就能拥有的,一般只有皇帝或者贵妃才有资格使用。
乾隆在去世之后,这张经被也伴随他进入了陵墓。本以为宝物会就此埋没,但到了民国时期,乾隆的陵墓,却被民国大盗孙殿英给盗了。不过,眼尖的孙殿英这次却走了眼,在拿走经被上的珠宝后,却把这张晦气的裹尸布留在了那里。
听说清东陵和裕陵被盗之后,清朝的遗老们,赶紧赶到现场。在收拾乾隆尸骨的同时,也将包括经被在内的一部分剩下的遗物带了出来。并且为了避免贼人觊觎宝物,遗老们还将经被缝在了一件袈裟之中,以确保万无一失。
时光流转,转眼到了2005年,这件袈裟出现在了一个北京的拍卖会上。拍卖会上珍宝众多,一件普通的民国袈裟毫不起眼。因此,一时之间竟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就在主持人要宣布袈裟流拍的时候,一位姓秦的古董爱好者以9万元的价格,将袈裟收入囊中。
回到家之后,秦先生意外地发现,袈裟之中竟然藏着一块经被。后经专家鉴定,这张经被,确认为乾隆死时所用之物,价值连城。
(皇族专用陀罗尼经被)
2008年,这张经被被拍出了6550万的天价,不过秦先生却认为其价值远不止这个数,因此并没有出手。2010年,这张经被最终以1.3亿元的天价成交,秦先生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么,这张经被明明就是裹尸之用,凭什么能卖出那么高的价钱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经被本身就有很价值。
要知道,这张经被长2米,宽1.38米,是整个由金丝和藏羚羊绒编制而成的。金丝自不用说,藏羚羊绒则选用的是被称为“软黄金”的尾巴下端的绒毛,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选料高级之外,这张经被还采用了专门定制龙袍的缂丝工艺。制作时间,据说长达三年之久。
不仅如此,这张经被历经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却没有丝毫腐烂的情况出现。其工艺之高超,材质之精良,实在是世所罕见。
(清裕陵)
其二,名人物件向来受人追捧,更何况是历史上的帝王。
同样一件衣服,普通人穿几年就会当作垃圾丢掉,而名人穿过的旧衣服,却会被众人哄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名人效应。
2004年的欧洲杯,在英格兰与葡萄牙的四分之一决赛中,贝克汉姆一脚将点球踢上了看台,最终导致英格兰被葡萄牙淘汰。而这颗罚丢的点球,最终被球迷带走,并在网上进行了拍卖,甚至一度炒到了千万欧元的天价。
当然,这颗球最终是否卖出我们不知道,但这件事,也侧面反应出了世人对于名人物件的狂热追捧。
再看乾隆皇帝,他本身就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人气的一位皇帝,一生风流潇洒。他能选用这张经被来包裹自己的尸体,本就显示了这张经被的不凡。而且皇家成员的物件,向来都是古董藏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
因此,这张经被最终能卖出1.3亿元的天价,确实是有其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孙殿英历史解密全记录》《养吉斋丛录》)
相关文章
-
《上将洪学智》1月21日登陆央视再现开国上将“四起三落”的传奇人生
-
清末李鸿章为何竭力保慈禧 李鸿章议和
-
教材调整,“陈涉”没走
-
一个人可以帅到什么程度?
-
史上最惨的4位太子,辛苦做了几十年太子,最终却没当成皇帝
-
包拯真的是清官吗 宋代高薪养廉?
-
历史档案解密 明朝的锦衣卫是007吗?
-
寡妇上联:“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秀才出下联,两人成为夫
-
功臣被无故冤杀,临终的遗言因太过经典,流传至今还被使用
-
古人衣服那么长,都拖在了地上,难道不怕把衣服弄脏吗
-
红军罕见搭配:红5师师长政委,双双20岁,比少共师年龄还小
-
揭秘:黄克诚大将1977年是如何复出的?
-
为什么我们总爱用西施指代漂亮姑娘?
-
上将潘凤是什么梗?最早出自三国演义闻酒斩华雄
-
东北军张学良上位解密 张作霖指定继承人是谁?
-
没时间读完《史记》,读懂这10条经典名句也够用了,建议收藏!
-
颜值高也不一定演得了历史美人,这么多年看下来,也就这11位撑住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标语宣传及其历史作用
-
真正深藏不露的人,往往做到这三个“寡”字,做到一个,也很厉害
-
民国军阀冷知识10则,教科书上没有讲过
-
揭秘:蔡锷为何请求中国政府奖励法国外交官?
-
懂权谋的女人有多厉害?她才能不输武则天,网友:后宫人数也不输
-
“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和珅难逃其中,揭开面纱真相
-
吴佩孚|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史上最失败的托孤:此千古一帝死后,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给杀了
-
面对司马昭的劝降,数百壮士慷慨赴死,临终前说了七个字
-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119:皇帝坐小船夜里偷渡黄河?东归路上的汉献帝为啥要冒如此大风险?
-
刘尊棋:恩来同志支持我们办《联合日报》
-
古人讲:“父不进子房”,下半句更值得深思、可惜十人九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