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三月野外行
春天外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人每遇春天,总要结伴而行,到郊外游赏春景,感受春意。
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莺飞草长,生机勃勃,一片清明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光。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的文人雅士在赏游春景时,或寄情于山水,或引吭高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妙词、名篇佳句。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稳重指出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日照市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一带在阳春二月也流行踏青,称之为“出新”。出新的日子全家都要出动,各家人带着面点、酒食、鞭炮、黄纸,开着车,拉着马匹牲畜行走在山野里。或穿林度柳、或漫步山野,到了一处开阔处,所有人聚在一起点燃大堆篝火,燃烧各家的鞭炮,洒酒对天地祭祀,祈祷全年无病无灾,出行平安。祭祀结束后,踏青正式开始,禁忌远路返回,而是绕一个巨大的弯子,踏青的路上小青年们品饮酒食,追逐嬉闹。车声隆隆,人欢马嘶,不少人还骑在牲口的背上在田野间奔驰。所有的人都要在山野里捡拾光洁的石头和柴禾草茎带回。他们认为石头是“宝”,而“柴”和“财”谐音,带回家能够使当年财源旺盛。
放风筝也是踏青期间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踏青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古代踏青时还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欢斗鸡。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长得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相关文章
-
中国之近代化始于两宋,而非晚清|我的史观
-
历史|彭德怀抢来陈赓手里的鸡,吃到一半的时候恍然大悟,伸手要打陈赓
-
红四军三进平远:为中央苏区构建了坚固的南部屏障
-
小型镰刀龙类恐龙:峨山龙 仅出土一块下颌骨碎片
-
古代“春运”什么样?
-
似鹈鹕龙:西班牙小型恐龙(长2米/牙齿多达220多颗)
-
唐山大地震时间及简介
-
上将许世友的武艺 少林出身能双臂举石狮?
-
曾业英先生又读错了——二论《再论击椎生不是蔡锷而是唐璆》
-
上甘岭战役孤胆英雄,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不是英雄,我的班长才是
-
诸葛亮“空城计”妇孺皆知,保卫黄洋界的“空山计”更加真实精彩
-
历史上吕布有多勇猛 吕布有哪些过人之处
-
古代为何很少出现双胞胎?不是没有,而是被“毁”了
-
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怎样变成后世传说中圣贤的?
-
他是大将之子,3个弟弟都参军成将军,他却一生从事航天事业
-
此人建一国只存在一年,兵败后被杀身首异处,五个儿子全都被煮死
-
亚洲小型食肉恐龙:单足龙 仅发现一块脚掌骨(形似鸟类)
-
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
俞晓群|五行占:水不润下之作威虣虐
-
著名历史学家、秦汉史学泰斗安作璋先生逝世,享年94岁
-
左宗棠“问鼎”隐情 左宗棠曾想造反
-
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银行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一句话令其哑口无言
-
雍正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瓷器是什么瓷?
-
他靠扔手榴弹屡立战功,后成特级战斗英雄,特邀参加开国大典
-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 宋仁宗究竟有多仁慈
-
曹丕代汉的神秘预言 曹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
58年此上将被彭总批判,20年他后第一个支持陈云为元帅平反
-
聚师新语|千古一帝:“靠谱”秦王扫六合
-
史上第一猛将,忠心却被冤杀,临死前说:我挖断了龙脉,报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