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文坊 > 历史秘闻 > \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原标题: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论及弓弩就不能不提箭,弓弩是力量的来源,箭则是力量的载体,载体的性能对力量的发挥有相当影响。设计成熟的箭 ,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叁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镂空双翼战国箭簇

我们先来说箭镞,最初的箭镞是由兽骨、石头或蚌壳等制成(以骨制为主),殷商时期出现了铜镞,但由于成本较高,石镞和骨镞仍在使用。(西安张家坡的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铜镞62枚,而骨镞和兽角镞达310枚。)直至春秋战国时期,仍有部分骨镞用于习射,但已经不再出现在战场上了!箭镞的种类要远多于弓弩的种类,《周礼》中就记载了多种箭镞。商代的铜箭镞的设计已颇为阴毒,带有凸脊、叁角形扁翼,当箭头刺入身体后,两翼的倒刺会牢牢钩住合拢的伤口难以拔出,血槽最多达到6条!会将敌人的血液不停放出,使杀伤力大大增强。秦代箭头则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铅含量,可称毒箭!(秦簇的含铅量高达7.71%)同时与当时的秦剑一样,飞越时代的表面氧化铬技术也使某些箭头历久常锋。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古代北美原住民的箭簇

但铜材较难得,秦代已经尝试用铁制作箭头铤部,而随着西汉炼钢业的发达,全铁制的箭头也问世了。早期铁箭头采用铸造,显然是舍不得铜箭头样式的阴毒,不过随即就发觉其锋利尚不及后者,于是只得改用锻制。锻制的缺点是浇铸而成的复杂造型必须舍弃,改为如铁剑的四棱剑身那般易于打造,但优点更为显著,锻制将使其比前辈坚韧得多。铜箭镞退出舞台,其开始与结束都在东汉。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欧洲锥形箭

关于箭镞的种类,《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了利于射穿皮甲的透甲锥箭,宜于射马的狼舌箭,人马兼射的柳叶箭,携带引火物的火箭等等。为了提高箭的杀伤力,古人还采取将箭镞煨以砒霜、涂以毒汁的办法。我们都很熟悉的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是毒箭应用的一个实证。有些箭具有特殊用途,如镞细如丝专射网子甲的穿耳箭,专射敌船蓬索的月牙箭,镞后有发声哨用于指示方向的鸣镝(即响箭),尾部有绳,射出后可以拉回的曳射等。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兵马俑坑出土的三棱箭簇

另外提一句,古人为避免水战时所射火箭穿透力过强,射穿帆蓬无法引火,专门在引火药后绑上个小木头十字,这样火箭就可以钉在风帆上燃烧了,我们先辈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由于锻制铁箭镞树立了宋代以前铁箭镞的基本特征—扁平四棱形,这是利于锻制的样式。从魏晋到隋唐,铁箭的分类就很简单,发展路线也就是使箭头更硬更长,足以穿透日益精良的铁甲,撕裂敌人的肌肉和骨骼。

战场上的致命利器——几分钟带了了解弓箭的发展史

▲电影《箭士柳白猿》的剧照

到南宋时的《翠微北争录》中,所规定的箭镞种类只有5种了,有利于大规模的标准生产。 至于箭杆和箭羽的制造古代时期的变化不大。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而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箭羽,则以雕、雉、鹇翎为上品,雁鹅翎为差,在东周时期就能根据箭杆的浮水状态,决定其安装长度了。上面提到的《翠微北争录》中,已经分别详细规定了弓和弩的箭镞,箭翎,箭杆的形制、粘翎的材料工艺、箭镞与箭杆的重量比例,质量检验方法,工匠的追查制度等等,使箭的生产制造完全规范化了。至此,弓箭就已经成为了非常完善的战争利器!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