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埔8期以后的毕业生很少有人当上将军?
文/王国栋
我在自媒体上看到有军史爱好者提问:为什么黄埔8期以后的毕业生,很少有人当上将军。乍一看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毛病,但仔细查看军史资料,发现这个问题很是有些问题。如果只算大陆统治时期,黄埔8期(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包括各分校)以后的毕业生确实没有几个当上将军的,但如果算上台湾统治时期,那么当上将军的黄埔8期以后的学员就多了去了,总人数可能高达数百人(祥见台湾军方公布的资料数据)。
导致黄埔8期以后毕业生在国民党大陆统治时期很少晋升将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黄埔前8期毕业生太多,人才济济,抢占了绝大部分的晋升空间。特别是黄埔前3期学员,因为在校期间参与了两次东征、平定陈炯明叛乱、北伐等战争,虽然伤亡惨重,但因功晋升为将官的学员也非常的多。比如李芝龙、蒋先云、金佛庄、胡宗南、孙元良、范汉杰等人,在1927年以前就晋升为少将及以上军衔。而到了黄埔9期(入学时间1931年,毕业时间1934年),国民政府相对已经安定平稳,军衔的晋升也渐渐规范,中央军军官,特别是黄埔学员,晋升非常困难。比如第12期毕业生郝伯村,出生入死奋战多年,至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也仅仅只是个上校师参谋长。还有1939年毕业于黄埔第15期的熊向晖,作为胡宗南的亲信,也仅仅只是个中校机要秘书。可见越是入黄埔军校晚的学员,晋升将军越困难。
二是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伤亡惨重,大部分黄埔8期以后毕业的军官战死时还没有达到追赠将军的条件。根据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任职及军衔配置标准,一般刚毕业的学员是少尉军衔,职务为班长或排长,少数表现优越的可授中尉或上尉军衔,职务最高为连长。像邓丽君的父亲邓枢,黄埔14期毕业的,混到1952年退役时才是中尉军衔。在惨烈的14年抗日战争当中,国共双方一共有15万黄埔学生阵亡,占整个大陆时期黄埔毕业生总人数18万的83%以上。而在这牺牲的83%黄埔学员当中,95%以上是黄埔8期以后学员。为什么呢?因为黄埔8期以前的学员大多数担任高级军官,战死的几率非常低,而8期以后的学员大多担任校尉军官,阵亡者比比皆是。
三是与黄埔前8期相比,后面毕业的学员在晋升条件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金佛庄、蒋先云、胡宗南、孙元良晋升少将军衔时,仅仅担任团长一职。而到了黄埔9期毕业的1934年,中央军团长对应的军衔只是中校。同样是团长职务,军衔相差了整整两级。黄埔16期毕业学员黄仁宇1940年毕业,1944年就因战功晋升少校,结果直到1950年,都没有能够晋升中校,只能遗憾的以少校军衔退役。
那么黄埔8期以后的学员有当将军的吗?当然有了。黄埔9期毕业学员鲍熏南,黄埔10期毕业学员马兆麟、张学思都获得少将军衔。只是张学思将军获得的是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军衔。还有很多黄埔毕业生到台湾以后获得了少将以上军衔(比如郝伯村(黄埔12期)、王升(黄埔16期)等人),只是此时的将星已经没有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璀璨光芒。
相关文章
-
为什么盐在古代是战略物资?因为盐是一种官民双赢的征税方式
-
魏忠贤和朱由校谁的政治水平高?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
-
南昌起义后转移途中的一场血战,陈赓大将左腿中弹身负重伤
-
古人真会将随身物品放入袖中吗,怎么能行走自如、保证东西不掉呢
-
他是帝王之师、道家之祖,《封神演义》中手持一物专拍人脑门
-
中国志愿军回国后,总理说:今天都很高兴,不要这个,换成酒
-
武则天墓 揭秘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千年古墓之谜
-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这里告诉你原因
-
民国往事:她为父报仇,三枪打死过气军阀,后被全国舆论所救
-
古人的力气真比现代人大吗?
-
传说可以“上打昏君,下斩奸佞”的4大兵器,你也就知道尚方宝剑
-
独特须齿龙:三叠纪水生爬行类(牙齿像梳子/长相奇葩)
-
您知道吗?我们今天过的元旦只有“七十岁”!
-
解放军名将如云,谁能排第一?唯有彭大将军
-
李莲英万贯家财之谜:他究竟有多少财产呢?
-
哀悼|102岁开国少将方槐辞世
-
巨鹿之战是以少胜多吗 巨鹿之战是怎么进行的
-
若无“天下”型定居文明,诸子百家恐怕不会出现
-
胄甲龙:北美大型甲龙(长7米/尾巴占到三分之一)
-
开国将领中共有十位独臂将军,但是后来成就最大的,却是这位中将
-
曾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大败日军的“天炉战法”,究竟有多厉害
-
三十年代济南,新建门普利街二大马路
-
探秘:唐玄宗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养活杨贵妃?
-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除官妓?
-
古代这位太监在读圣旨的时候,故意读错一字,拯救了上千人命
-
中国原子弹首爆成功后,蒋介石在台湾说了五个字
-
河北老农猪圈神秘丢猪,老农无奈报警,专家赶到后却乐开了花
-
战场上的爆破大王,和40名敌人同归于尽,敌方将领都为之钦佩
-
两个女婿一个是大将,一个是元老,毛主席说他如果不死可以当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