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都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利弊?
如今,距离高考已然不足半月,许多人都在为高考所努力拼搏。高考,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这种制度公平公正,为我国挖掘了不少新生代人才。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于高考的选拔人才制度,只不过比起高考而言,它们有着太多弊端。
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应为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具有很大的缺陷性,因为该制度本质上是为世族阶级服务的,这就导致寒门子弟根本难以通过该制度翻身。之后,随着西周宗主地位的衰弱,世卿世禄制度也开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制以及军功制。
《左传 昭公十七年》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大致意思是说教育开始逐渐地普及,这也是荐举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实力,便不再如昔日世卿世禄制一样只提拔贵族子弟,而是不管出身贵贱,依照能力来安排官职。于是许多人便或毛遂自荐或被他人推举,步入到了仕途之中,比如说诸位很熟悉的荆轲,他便是被人推举给太子丹的。《史记》有文可证:“田光急见荆轲,言举荐之事,荆轲应之。”
与荐举制同处一个时期的还有军功制,这种制度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统治者为了激励百姓从军,也为了能选拔军事人才,提高本国军事实力所设置的一种选拔制度。战国时不少士兵便是通过军功制一跃成为将军,甚至名垂千古,最为著名的便是长平之战坑杀了四十万人的白起。
客观来讲,这两种制度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极难挑出毛病,它们皆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产物,为日后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待到秦汉建立后,便在荐举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察举制度。《文献通考 卷二十八 选举考一》记载:“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跟荐举制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加专业化官方化,是需要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并且人才还要接受考核,没有荐举制那样随意。因为察举制的考核很注重品行,所以也有人称其为“举孝廉”,汉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刘良便曾是举孝廉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察举制虽然为士人为官提供了途径,但却依旧被贵族阶级所掌控。许多察举出身之辈,并不是真的品行高尚才华横溢,而是买通了考察官,或是背后有官僚阶级的支持。对于这种情形,甚至有史学家称“一场作秀的察举”,足以见制度背后的腐败。
所以等到东汉末年时,察举制度已经彻底沦为了官僚阶级手中的玩物。曹丕便对此进行了改革,开始正式实行九品中正制。该制度需要先选拔出数个中正官,并且给他们各自分配一些管辖范围,之后中正官则需要对其辖内的士人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最终定出品级,进而上报给朝廷,朝廷给予备案,日后选官时便以此来做参考,品级越高的人入仕途便更顺利。九品中正制的优点便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考察标准较多,趋于合理,但其弊端则是使国家政权逐渐集中于世族,寒门子弟依旧出头无望。
之后,便是古代实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始建于隋朝,后来唐朝对其加工完善,历朝历代进行一些改动,继续沿用下去,一直到1905年时,这项制度才被废除。科举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故有学者认为“科举即是古代的高考。”
唐朝时,科举考试流程则为乡试---省试---吏部复试,主要分为常科以及制举两类。北宋时,科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考试程序进行了改革,把吏部复试改为了殿试,并在此之后成为北宋的定制。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考官舞弊,考试后一律将卷子密封,把考生的名字所遮掩住,并且不允许在卷子上留有特殊印记,有些类似于如今的高考阅卷。而且为了得到更多人才,北宋也对科举进行了扩招,根据《宋史》记载,宋太祖在位期间便录用了近万人的科举取士,远比唐朝要多。这跟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是有所关联的,正因此,才有学者发出:“宋朝是读书人最幸福的一个朝代”这样的感慨。
元朝时,科举经常停考,并且并无太多新意,在此就不多做叙述。
明朝时科举有了新的变化,它开始跟学校制度结合起来,想要参加乡试,就比如成为各级行政单位的生员亦或是国子监的监生。并且,明朝的科举考试的流程也进行了一些小修改,将省试换为了会试,在乡试之前还加入了一个县府院试。清朝时则是沿袭明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动,只是使学校制度跟科举制度完全融合在一起,并把县府院诗改为了童试。
科举制度相比较之前的几个选拔制度,其优点不言而喻。它帮助了更多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让士人看到了一条光明大道,也给国家带来了太多人才,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以及一代文豪苏轼便是科举进士出身,还都是二十岁考上进士的学霸人物。不过科举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还是做不到如当今高考一样绝对的公平,不少地方的考试依旧有舞弊现象,甚至就连最重要的殿试,也完全是看皇帝心情而定。并且科举太过死板,尤以清朝的八股文最束缚士人思想,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
参考资料《史记》《宋史》《明史》《左传》《秦汉官制稿》《文献通考》
相关文章
-
清明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清新明朗气候暖和(每年4月5号前后)
-
史上最强皇帝,在位55年诞下867个子女,至今无人能超越!
-
屈原之灵都感到慰藉:元代的端午节热闹非凡
-
四大野战军有十三个司令员,他们分别是谁?最后都是什么军衔?
-
“嫖”为什么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
-
你知道为什么每年分为12月吗?
-
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夹在富察和令妃之间(49岁郁郁而终)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并挖掉其膝盖骨,后来孙膑如何复仇?
-
火子采访老兵纪实 用电影叙述英雄事迹
-
如果文物会说话,走进国保单位中兴煤矿公司旧址
-
三国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
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做了一件事,竟成为后世青楼祖师爷
-
1955年授衔时,此人并不在授衔举荐名单上,为何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
旧影集|1985~1986年的昆明
-
古代辩论赛:孟子舌战淳于髡 孟子为何会输?
-
开国少将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被称为子弹都躲着走的“毛猴子”
-
清代广东方言编著的英语教材《英语集全》
-
中国历史上谁在位时间最短 完颜承麟(不足一个时辰)
-
孙悟空成为了斗战胜佛后,能打过如来佛祖吗?无天不小心说漏了嘴
-
长孙无忌名列凌烟阁功臣首位,他的功劳到底在哪里呢?
-
面对司马昭的劝降,数百壮士慷慨赴死,临终前说了七个字
-
朱祁镇为什么杀他奶奶?威胁皇权为主(被称为女中人杰)
-
康熙最爱的女人是谁 康熙的妃子都有谁
-
中国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三星堆应用了新的科技?
-
曹操家族DNA DNA解密曹操家世
-
守宫砂是什么 真的能够辨别是否为处女吗
-
为何古代街头卖身头上要插稻草?
-
鲨鱼的祖先恐鱼,5亿年前的海洋霸主(体长8-11米)
-
他本该授大将衔却坚辞不受,儿子要他安排工作,他把儿子赶回老家